柳比歇夫:一个在时间上自律至极致的人

今天这篇文章是关于时间和自律两个关键词。

我常以为自己在时间利用与严格自我约束方面已经做得不错,直到我前几天在一本名为《奇特的一生》中看到了一个牛人的时间自律方法后,霍然一惊,原来自己的自我约束与真正的牛人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小巫见大巫罢了。

柳比歇夫:一个在时间上自律至极致的人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这个牛人是前苏联的一名著名的科学家,名叫柳比歇夫,畅销书作者李笑来在他的作品《把时间当成朋友》中也表达了对此人的敬意。我们先来看看柳比歇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其实关于柳比歇夫个人的描述介绍很多,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一些人说他是生物学家,另一些人说他是科学史作家,还有人把他当成昆虫学家,还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哲学家…柳比歇夫的朋友也用一些诸如“唯物主义者”、“幻想家”、“直觉主义者”等词语来描述这个人。


柳比歇夫的遗产

我常以为我们从事的很多工作需要耗费一生的时间去研究,但不久前我在一则消息中听到一些内容,内容大概是谈到在科研工作中耗费最长时间的事情是什么?出乎我意料之外,我一直认为科研工作耗费最多时间的当然是做脑力方面的研究吧。然而事实相反,在科研工作中,耗费最多时间竟是是不断地、重复地实验。为什么呢?因为科学本身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成功的实验,正是由于不断地试错产生的结果,所以科研其实是一个脑力与劳力的密集型产业。

同样的与之类似,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我们的工作,我们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工作上,但事实上很多时间都花费在一些简单地、重复地劳动上,真正用在能提高我们职业水平、收入产出上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相反,我们来看看在同样的一生里,柳比歇夫留下物质与精神层面的遗产有多么庞大。

柳比歇夫一生中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就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据统计,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的论文和专著,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就算以一专业作家而论,这样的作品数量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他是一所大学里担任教研室主任和研究室负责人,常常到各地考察。据说在20世纪30年代,他跑遍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场去研究害虫。他还在他的业余时间里研究蚤的分类,到1955年,他已经收集到了35箱地蚤的标本,共13000只。除了生物学外,他对君主制度、宗教流派、哲学思想、达尔文理论等都有深厚的知识根底,他能够说出任何一个英国国王临朝秉政的细节,能够侃侃而谈关于罗马教廷的源流、马丁路德的学说、毕达哥斯拉学派的思想等等。说了以上种种,只是为了说明柳比歇夫在他有限的一生时间里留下了比很多人都多得多的学术遗产,估计我们大家都很奇怪,为什么他能够做到这些呢?


时间开销法

其实,柳比歇夫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时间开销法,他也是由于这个严格的时间开销法所为人津津乐道。有人曾经对他留下来的大量日记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他每一天的日记几乎形成了一个模板,内容很多都是一模一样、千遍一律,记录地是这一天里时间的花销,摘录一段如下:

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

坚定袋蛾----20分

附加工作:给斯瓦拉写信-----2小时45分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尽管是在休息的时候,他仍然会写道:

休息。剃胡子。《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消息报》-----10分,《文学报》-----20分,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

柳比歇夫的日记里都是充斥着枯燥的数字统计内容,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般感情洋溢的自我剖析和个人隐私。他除了每天记录当天的时间花销外,还会每个月做一次月度总结,年底做年度总结。他也因此养成了一种独特的时间感知方法,也就是不用看钟表,他也能准确地估计时间过去了多久


人生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当我了解到这一位牛人对于时间的利用竟然自律至如此的地步时,我不由得深为震撼,人生的容量到底能达到多大。每天的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笔固定的财富,你用和不用,又或者用的效率怎样,这笔财富它永远都只有那么多。柳比歇夫的时间如同可以看得见的物质一般,在他的手中,时间绝不会无缘无故地消逝,失踪,也不会像我们很多人一样,“醉生梦死”地过去了最终而不知使用。正如一曲子所唱,“时间都去哪了”。

在《奇特的一生》中,还提到柳比歇夫总是想方设法地利用起每一分钟,就是所谓的“时间下脚料”,比如乘车、坐火车、开会、排队……

“每一次散步,他都用来捕抓昆虫;在那些废话连篇的会议上,他演算习题。”

他是这样安排读书时间的:

“清早,头脑清醒,我看严肃的书籍(哲学、数学方面的)。专研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之后,看比较轻松的读物,文艺作品之类。”

柳比歇夫在苏联植物研究所工作时常要出差,一般都要带一些数量的书上火车,如果是长期出差,他会把书打包成邮件,寄到某地。他对坐电车时的看书方式也有自己的一定套路,比如如果是从起点开始,那就有位置坐,他可以用来看书甚至写字,如果是很挤的时候,他利用的则是小册子,因为这样方便拿在手中。

看到了这些,或许你我都会深为之惭愧,我们常常自诩工作时间外没有时间学习,但牛人真正牛的地方正在于他们可以正确地利用时间,并且能从时间里找时间。

最后说一下,如果能够将这种时间开销法运用于自身之上,让我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做的更多、更快、更好,那固然是柳比歇夫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之一。但柳比歇夫真正重要而且庞大的财富是告诉我们,我们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东西

有一个例子,有些人在生产单位中工作十分饱和,每一秒中的利用都是经历过周密思考的,可是当他走出单位大门后,他仿佛忽然掉进了时间的海洋里,为了排队买小吃花费数个小时,无聊间与人闲谈了整个晚上。所以啊,时间的开销管理一定要精准的与人生的目标结合在一起,不然最终只是落入一个事倍功半的境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柳比歇夫:一个在时间上自律至极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