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看九寨沟地震,政府应急求援做对了哪些事

北京8月8日电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截至2017-08-09 08:55:00,地震已造成13人死亡、175余人受伤。

从心理学角度看九寨沟地震,政府应急求援做对了哪些事_第1张图片

在地震之后,政府马上启动了应急。那么,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看政府采取的措施:

一、提供生存保障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处于灾区的受难群众,现下基本处于低层次的需求,即:生存与安全。

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个人或几个群体的力量是十分渺小的。所以这种状况下,大家首先想的是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在地震之后,人员受到了伤亡,交通道路受阻,如果交通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求援物资进不来,医疗队伍也相隔遥远,地震让当地没电,没通讯信号,整个生活大环境都被改变,变得陌生和无法适应。这些都会让灾民会陷入恐慌的情绪中。

而在2017-08-09 05:58:29的新闻中,已经看到政府采取了求援应急措施:

1.九寨沟县交通部门投入14台装载机、10辆小车、2辆运料车、90名工作人员开展道路抢险工作;

2.组织县武装部、民政、公安、消防、通讯、电力等各方救援力量1200余人、大型机械90余台;

3.九寨沟县出动医务人员310人、救护车辆47车次开展受伤人员救治工作;而上海也派出了由东方医院副院长带队的50名应急医疗队连夜驰援九寨沟灾区,出动9辆大型特种求援装备车,携带2艘IRB国际水源搜救标准动力快艇。

这些措施,都可以从心理层面上满足受灾群众的需求,从而使受灾群众能从恐慌的情绪中逐渐脱离出来。

从心理学角度看九寨沟地震,政府应急求援做对了哪些事_第2张图片

二、即时阻断引发恐惧的谣言

在地震后,由于当地出现了“地震云”,所以流传之后还有余震的说法。“地震云”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国际上的研究还较为表面,至今没有得到科学的论证。最多是流传在民间的老法说,最早是在明朝天启年间,意大利传教士龙华明和高一志,摘录西欧古籍,写成一本《地震解》,呈送给太宰李崧毓。其中第八章“震之预兆”里,预兆五就是“地震云”:“昼中或日落后,天际晴朗,而有云细如一线甚长,震兆也。“

虽然“地震云”没有得到权威认证,但在民间传说悠久,所以当九寨沟在地震后出现了“地震云”,一有人说“看云”还有余震,人云亦云,程度会被越来越夸大,这会使原本还没有从地震的恐慌中恢复的民众更加恐慌,害怕自己躲过了第一次的地震,躲不过第二次的灾祸,从而产生悲观绝望的消极情绪。

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不法分子进行恶意煽动,那么是很容易挑起“人为灾祸”的。因为人在处于极度恐惧的时候,特别容易被他人操纵。就像电信诈骗,用的也是同样的手法。先冒充公安、法院等高级权力机构,然后威吓你已经触犯了无法,唯一能帮你洗脱处罚的就是去银行转账给他。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电视上播出的片段,被骗群众这时处于极度恐慌和高度紧张的状态,一心只听从电话那端的操控,哪怕银行大堂经理告诉他这是电信诈骗,他也执意要做转账。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辟谣。中国地震台就已经发文,公告大家“云不能作为预测地震的依据”,要保持清醒,不要人云亦云,以免引起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为震区人民祈福!用科学的力量来破除谣言。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为灾区人民祈福。


​本文作者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如对心理个案咨询或心理类、销售技能类课程感兴趣,可联系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心理学角度看九寨沟地震,政府应急求援做对了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