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丨从罗一笑事件看群体行为心理

今天朋友圈里传得最火的,大概要数罗一笑事件。从爱心活动,到营销策划,从正能量,瞬间变成负能量,大概只经历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朋友圈里画风急转,让人不禁感慨,身边同胞是如此的“明察秋毫”。

然而这件事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一些长久以来就存在的问题,一些永远清除不干净,又似乎没有必要矫正彻底的根性。

至少在这件事所搭起的一个临时小舞台上,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典型的两拨“演员”,一拨是出于爱心转发消息的人,另一拨是在所谓“真相浮出水面”之后,庆幸自己没转发,出来“奔走相告”的人。

先讲第一拨人。我对这部分人不置可否,因为我觉得他们既有好的一方面,又有不好的一方面。不好的方面,是他们缺乏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生活以及学习经验并没有教给他们如何去获取和甄别需要的,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而是不加挑选地接受。在通常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在自己脑子里装进一些“垃圾信息”,而在某些突发事件(例如此次募捐事件)时,他们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

但他们也有好的方面,我非常肯定且相信,在他们转发的那一瞬间,是充满了爱心,以及良好的助人愿望的。这个社会需要这种爱心,因为环境本身太冷荒了,如果大家都因为受骗,而对任何事情都保持冷漠,那么还有什么“和谐社会”可言呢?和谐毕竟不是不吵架就行的。

其次是第二拨人。这部分人里也有两种,一种是“澄清者”。就是在某个关于“真相”的消息传出之后,帮忙扩散的人,这类人本质上跟“爱心转发者”并没有太大区别,同样是出于盲目的热心。而他们所转发的“真相”到底是不是真相,他们自己可能也不太清楚。

我最不能认同的是,那些“事后诸葛亮们”。“真相”出来之后,他们就开始在朋友圈大扮“预言家”,“我早知道是营销”“我早知道有问题”之类“预言”大行其道,好像他们真的在智商是有天大的优越性,对突发事件都能够处变不惊。顺便地,还有一些人开始“嘲笑”之前转发者的“智商”,这种心理才是最可怕的,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看客心理”,是非常虚伪冷漠的。

但这些角色的安排并非天注定,他们只是偶然被分配来扮演这个角色。某一天,另一件事出现的时候,他们的角色或许会互换。这些都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他们中没有人能够逃脱。因为现代发达的科技并没有增长人类的智慧于分毫,反而是更加赤裸裸地暴露了人们的空虚和无聊。以上提及的所有人其实都是同类人,他们的行为具有典型性,往大的方面讲,表征了整个时代,在对丑恶发起反击的同时,沦为丑恶的“同谋”。在这个事件中,他们都“牺牲”了,但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谁的牺牲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事丨从罗一笑事件看群体行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