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与动漫所能教给我们的——
当代人可悲之处在于实行了一切向生存看齐的猪圈模式,日本为何总能迅速发展,因为他们不习惯于养尊处优,单日漫的世界里就总少不了虚构的梦想,有一份真正算是梦想的梦想才能算是“人”,而小时候我们能把各种幼稚游戏玩得极其逼真,因为那时还有梦想力,可惜现在已变得越来越狭隘势利了。排位赛应该到游戏里完成,生活中搞三六九等却只会激化矛盾和埋汰文明,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成为一位喜欢做白日梦的艺术家,假如不生活在幻想里,动物与植物将呈现零分别。
古往今来看起来最幸福的人是哪类,我的答案是这俩字:小人,他们超越了舆论所向就像隐形的过街老鼠,即使过世后可能被塑个雕像跪在地上,生前却是可以生存得不错的,由于无人认同与夸赞,其最终练就了一身自得其乐的本领,每一些微小的自作聪明和小利得胜都是他们的开心神丹,比起壮志难酬或处处碰壁的鲁迅将军要乐呵千倍,但此等幸福终究是“看起来”,小人们的世界其实最容易分泌压抑毒素,平时连睡觉都安稳不了,因为体内的良知是埋没不掉的,每天醒来都想的是功名利禄,为此一天天表演着那个看上去不错的角色,真累呐。如何把小人与君子的活法合二为一以达到真正的幸福呢?动漫做到了,看它里面的人物又萌又小,说话俏皮甚至幼稚,活得却平凡而又不失有趣,谁会讨厌这样一个永远不会邪恶而只是在活着的人,而这也就是最对得起自己的活法。小人与君子的化合反应里有置换,最终产物是小子和君人,已没了小人的踪影。
《火影忍者》就是这样一部能给人素养与思索的动漫,也是一部反映日本古代忍者文化的大作,可以说当代中国90后中有百分之八十都看过些,同样作为日本三大动漫之一(与《死神》《海贼王》同誉)的《火影忍者》,不像大哥《死神》那样把一切人物设定得天生丽质,也不像弟弟《海贼王》那样忽略人物多重内质而着重在背景与情义,它把幻想技术和人物内心充分结合在了一起,可以说是最接近小说的绘画作品。
曾经我觉得海贼王更适合用动画看,因其线条复杂剧情多元,火影则更适合看原版漫画,线条单一剧情简易,后来发现动画比漫画生动具体且能提供动态与彩色美感,漫画较动画深刻详实且能锻炼脑补能力,两者各有所长,所以无论什么动漫最好用两种形式一起看,动漫=动画与漫画,缺一都不易达到完美欣赏。小说一般在读了一遍后就基本不想读第二遍了,因为它的情节固定且通俗易懂,犹如昙花一现,现完即是凋零,动画也有类似的硬伤,漫画则因其情节跳跃和形象固定而经得住多次品味。动画与漫画,是马路上的车与停车场的车的区别,走马观花是没时间产生美感的,因此漫画美过了动画,但也始终代替不了动画。
中学生年代尤其是高中没有一部动画、课外书、电视剧可以说是不完美的高中,理科各种题和课本上还有点图,文科则除了地理而全是文字,三年下来身上的艺术细胞就基本覆灭了,但凡生物都有生存斗志,艺术细胞也作出了艰苦的斗争,于是各位苦海学子会抽空欣赏各类艺术品,男生主要是看热血动漫,女生大多是追剧,两者似乎皆没有脑补空间,尤其是电视剧,那些真人面孔基本把虚构的人物形象固定了,一千个哈姆雷特成了一个哈姆雷特,但动漫的具象化要弱很多,即使是以写实扬名的日漫也没有苟且于固定的表情和语风,《海贼王》里那么多路飞没有一张可以完全重合,所以比起面瘫的影视,动漫是始终优越的。当然,有些小说人物是不容易想象的,尤其是《平凡的世界》里的少安与少平,这俩兄弟名字太像,个性也不算鲜明,经常突不出来主角少平的特质,我个人是读完第一部没怎么读懂后来看了一集同名电视剧才终于有了个人物概念,其后的阅读也就深刻多了。
看动漫不一定能放松,它更多时候是在转换头脑、防止呆板、增加玩味,高中年代非常劳累,但比起劳累更多的其实是无聊,毕竟题海千篇一律,知识原型总共就那么点,每天一堆作业和每月茫茫题海的青春始终让人无语,现在重看这些画依然能唤醒些艺术之心,只是多了一些沉重思考,下面的文字就主要是公布我的沉重思考的,这并没有什么可怜,反而是一种进步的深度动漫,话说我早就想给火影升升级了,高中那会儿只是想把物理课本改成《火影版高中物理新解》,可惜除了想到地报天星那招可以作为解释万有引力定律的图例、影分身术可以加进三视图的画法、螺旋球可以证明原子结构外,通灵术、影束缚术、写轮眼、须佐能乎、超级大尾兽等等则暂只能归火影所独有了,或许火影的情节更适合用来聊聊世界,而具体的炫酷忍术也总有多种用途,需待日后逐步开发,在此立个fiag,立志要让内容本有趣却被无聊教材降格的高中知识重放异彩。
大学的悲哀——急需英雄上梁山
最近看央视剧《最美的青春》感触非常深,(话说能给人感动和震撼的一般都来自了央视,完全没例外),里面的大学生类型充分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品质上的问题,我也开始反思大学是否只是试图在培养自己趋炎附势、空谈世故、花天酒地、装模作样、自私自利、勾心斗角、怨天尤人、是非难明、出尔反尔、玩世不恭、斤斤计较、我行我素、盛气凌人、唯利是图、敏感教条等低级的动物技俩,最终发现现在尚属纯洁,其中两条是初中时的可怜模样,现在有幸脱离了,文章也没有类似于那些肉麻的情诗和空乏的评击,一切都在记录所能真正看到的并试图启发着人们思考进而走向改善,而目前见过的各类大学生也只是个性上不同,总体品质上有着聪明而不狡猾、勤劳而不蛮干、认真而不较真等独特而高尚的特点,但也依然能发觉,身边无数同学似乎早已堕入了大学营造的深渊,所谓的评优评选、组织官职、班级任命让无数人打着算盘并垂涎欲滴,学生们更喜欢的是表现自己和自我满足,而不是踏实地建功立业,因此很多人活得只剩下了一张嘴,大小事务再也不愿亲力亲为或提供帮助,用逃避可能要背负责任的意识代替了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意识,求助他人时却依然能从容自若,羞耻心已被名利心掩盖,这却也是人生最大的羞耻,学生中盛行的恋爱现象更是把这种自私心弘扬到了极端,无知的白脸与花瓶等于猪狗之辈,实质连咸鱼也不如,这是对比《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田晓霞便能自然得出的结论。
我哥哥带着博士的头衔归来后令我非常崇拜,小学班主任毕竟就是那种学历至上的庸俗老太婆,爸妈也开放不到哪儿去,把我教得从小就是以学习优异的老哥当榜样的,归来后,哥哥亲自打破了我身上所累积的狭窄,因为他不仅不怎么努力学习并考虑接下来的就业,反而是整天待在家里打扫卫生看看电视,谈吐也慢条斯理近如常人,丝毫不显什么高端思维与学术能力,对比于大人们那些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势与高看一眼的目光,哥哥完全不以为然,这使人明白最好的活法是活给自己看而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利欲熏心反而会产生软弱和虚假,根本不可能坚持读到博士,哥哥的学习只是好奇,并非“工作需要”,否则985大学本硕毕业加上博士的几年本就会有份不错的收入,如果每天想的是名利,这几年也早就放弃甚至崩溃了。哥哥用实践证明,只为了自身生存的人不可能走长远,甚至连个人过得好些这种初衷也难以完成,到头来可能只是在羡慕与议论,毫无复制其的心灵环境。
我的小学班主任就是个要求非常严格、性情非常残暴的(更年期),她作为小学教师却完全不理解孩子的心境,只是在用那些大人的硬盘模式管学生而不是在教学生,导致任何学生在她那里必须要装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如果不装得像点就极可能被抓住个特点从而迎来劈头盖脸且浮想联翩的教唆。这老太太大概是文革时期的红卫兵出身吧,反正学生们长大后很少有看望她,巴不得离得远点,那种恶心的管理方式摧毁了多少本来并不内向的孩子,让生活少有了无数光明。不过这也催生出了很多同学长大后再也不装的习惯,现在可能都要被称为是不会说话不讨喜欢的直男甚至直女了,其实只是活得像个人罢了,孔子曾有言曰小人与女子难养(满足)也,再完美的装也总会迎来磕绊与不满,那倒不如不装来得毫无破绽,起码不至于让小人泰山压顶。
以上即是应对学校不良风气的正确思想,即不屈从甚至不搭理于低级的一面,把学校当作发现问题和挣脱舆论的跳板,只是一切尚需自己醒悟,甚至还要依托高人拯救。
前面我有篇博客基本是褒义学校的,但那个学校只限于中学和理想形式上的大学,真实的大学像个职业学院,它没有理想与质朴,麻木不仁的制度与突然提高了难度的课程搞得学生们只是在时刻担心着现在与未来却又力不从心,远道而来的学生谁也没有家的感觉,每天劳累着却感觉不到充实,犹如进入了虚拟的游戏世界。大一的前半年可能还会歌颂大学强于中学的地方,比如社团有聚会、考试次数减少、周六不再上课、教室不再窄小、学习不再熬夜、离开父母后神清气爽、室友几个宝一块玩很开心、大学的知识比高中那些简单无聊的一加一更有挑战性也更能唤起天才的激情了等等,但大学的下半年提供了更加充足的经历从而也使我终于拨开了舆论和新鲜造成的体验迷雾,看到事实是无数人在上大学后丢失了中学时的那份勤劳质朴而似乎完成了一场精神蜕变,言行越来越像起了一名大学生,却越来越不像一个人了,这也就是成人礼和社会的初级版本吧,不如说是教育系统设了不该有的功名利禄,把部分人的口水勾出去了,也不如说是制度的呆板与恋爱的散漫实现的平衡把人养成了猪,让本就缺乏开创性领袖的时代继续残忍地昏迷了下去,把常人也用名为“学分”和“挂科”的绳索绑在了名为“学业”的老虎凳上,大国之耻也。
中国的大学建立之初,是出了不少新思想与新技术的,革命了一个世纪后反而退回到了洋务运动的枷锁,只剩大学的形,不再有大学的质,请数数中国大学每年生产的垃圾论文和大学里每年发生的低端事件,中国的大学早已满目疮痍,天宫之上的教育界人物却仍在挺着水桶腰把时间耗在开会和演讲上,这现象不知已气死了多少老少愤青。
利己主义无可厚非,当代人的欲望尚处在资本主义形式,不经历一定阶段是无法一步真正跨越至社会主义的,但年轻人却最有能力完成跨越,因为他们身上的行囊尚没有长到肉里,完全可以摆脱牢笼与重担,走得更加轻松坦然,可恶的制度是上一辈叔叔阿姨们吃剩的饭,我们不应看着锅里的剩饭也倒掉自己碗里刚盛的米,这不是在提倡遵从玩乐之心完全按兴趣行事,相反,这是在提倡我们年轻一代应该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而远离关于自身得失与未来的微小担忧,就像路飞把个人命运交给整片大海,让大海见证自己还活着,并有着真正的伙伴,而不是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装酷或装蒜,直至一无所有,包括品格与器量。
世间暂无一位演讲者是明智的,真正像明镜一般的人是台下的观众,依赖个人意志想带领风雨的都是匹夫之辈,每天耍个人的威风无法长久,真正留下些善意的东西却终赢值得,因千年后的我们都已灰飞烟灭,一切现世的财富与得意都将另有他主,富不过三代,名不过一代,千年后也许只有我的这些文字能保持些原状留下一部分,诸君何不效仿先辈把个人的世界也有效推广至力所能及,至少应留下些真正的文明与痕迹。
宇宙中我们什么都算不上,就像地球在银河系的卑微,它却不停地在自转与公转,不为什么,只是遵循了物理规律和宇宙进化史的现阶段形态,作为人类是否也应始终遵循社会规律,把个体融入进去,以真正把自己显得更加伟长也更加有意义呢,如此能够远离你一直在做的事——自以为是,进而获得各方面全新而正向的改变以及千年后留存不绝的有益能量。
具体区分有益与无益:讲些真正有指导性的思想有益,喝令埋怨与指手画脚无益;思而不学有益,学而不思无益;帮助他人完全无法做到的事或解其惑有益,帮助其份内有能力做到的举手之劳无益;坚持练习技能有益,坚持脾气暴躁无益;讨论与互充有益,争吵与计较无益;闯荡世界有益,隐居山城无益。这里的有益就是有长远且正面的意义,人的思想与思考可以一代代传承发扬改善,以己之长补他人之短可以让众人越来越完善,而胁迫他人做事只是一时性的,帮他人做其能做到的事只会助长他的懒惰与低能,自私产生愤怒,愤怒产生争吵,而不计较却是来自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过程,唯后者能同时给予多数人阳光。其他方面各位可自行判断其益处和弊端,但可以肯定的是,以自我为其次的决断定是有益的,完全由自我出发的行为定是无益的,自大者无人看得起,自私者无人想帮扶,自大且自私者则等于是在自我孤立,因自大会产生猜忌,自信会助长猜忌,最终只会诞生不可持续发展的尴尬局面,把众生人品跌到谷底。
学生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学里那种在教室都敢拉着手或抱到一块的情侣,他们这种“大方”的行为其实会引起看客的反感,且情侣们自身也只是满足了暂时的低级欲望,非但无益,反而是有公害的,鉴于爱情本就是自私的行当,它能让人思维缩窄并心态狭隘,因此便少有会换位思考的恋人,他们只是站在个人立场上不断索取并不断不满,因其视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且应该也是可以获得的,把尊重与施助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在外人看来自己已有多差也全然不知,进而其本身也少有完全幸福的恋情,情侣们的修养要求因此格外地高了起来,只是多数人缺的正是这种最基本也最博大的心灵。
最好的人生,在《平凡的世界》里,而真正优秀的小说,内容沉重却不显沉重,也真正能融入人的血液且让人毫无发觉,这部书是把一个平凡的人的生活穿插在一个平庸的人群和一个愚昧的环境而后比较出平凡可以有多么的清丽与伟岸,主角孙少平总喜欢拼尽全力帮别人,且大多是以德报怨,事后什么回报也不想要,只要他自己觉得达到了理想的生活便足矣,那理想的生活不包括富贵与得失,一切都是在托举生命与丰富生命,成全了生命中渐渐觉醒的高尚与挣脱,比起提早进入空荡的二人世界的弱者,少平已能以一人敌万众匹夫再加千里河山。
按现在的流行语说,少平是一个心直口快的直男,但按正经话说,这是位顶天立地的好男儿,虽也不免在烦恼中度过些时日,却总拥有着开天辟地的胆识与情怀。眼下我们的身边到处有着期待,至于我们真正应该怎样活过这几十年几乎没人关心,甚至连我们自己也不明了,学习只是在为挣脱作准备,但未来终究是一山放过一山拦的世界,我们又能走到哪里,既然终究是活在山坳里,至少要简装至坦然,脚步行得轻快些,也许就能把这不间断的暴风雨淋出健壮的生命轮廓了。
学校的功能——总裁与员工的差速分离机
现在流行一种貌似高级的看法,说学习不是为了学到具体知识而是为了学会如何学习,因为出了校门后学过的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知识不会被实际用到,这百分之八十本身也很快会被遗忘。这话其实对了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是:学习是为了锻炼生存能力,这一点比学会学习要全面精确,也非常讽刺,因为学校本是帮助我们精神成长的地方,却无力地沦为了职业学院,老师们的别称多是教书匠,或者是教授、名师,却始终没人堪称大师,学生们的别称是学徒、学子,跟着学十几年然后毕业然后工作然后就没了,可见学校的功能从近代开始越来越贬值,贬值龙头即是大学,因我们是在近代设立了大学,也是近代开始灾难升级,抗日战争的胜利来自少数大学毕业生的指挥,其他一群同等大学生只是在抗议游行,实际打仗的都是农民子弟,大学生在危亡时代多么卑微无用。
火影中的忍者学校也依然是现代学校的缩影,小朋友们的毕业考试只是影分身术,后来的忍者考试略强,加入了团结能力的考量,但人家是小学就毕了业的,青春遍布了世界各个角落而不是局限在校园,把血气方刚的少年每天关在屋子里锁在座椅上使之一味读书的制度本身就等于在扭曲生命的成长,这还不如拔苗助长,而是赤裸的施错了肥浇多了水,正确的教育模式应起码跟美国一样,把体育重视并推广开来,让学生始终能吸进新鲜空气,而不是一坐就半天度过。
学霸与学渣的未来差别是始终明显存在的,请各位学渣别总用马云当作人生的挡箭牌,即使是单在商业方面,马云也相当孤独,比如乌镇峰会上全是一本院校毕业生的大咖,马云连影子都看不到,毕竟互联网方面马云真可能不太懂,马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学霸们大多是参加了工作而没有创业,他们当中有钱花的可能找了份轻松而更有意义的工作,例如教师、主持人(撒贝宁,李思思)、作家(八月长安),缺钱花的也都是进世界500强风骚去了,空出来的创业领域才被马云钻了一个大空子。
在生活上,马云有句名言是创业使他没时间陪家人了,听起来非常厚道,但刘强东的京东企业类型与淘宝相似,其管理水平与精度比淘宝要强很多,也意味着其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东哥却有不少时间与妻子同行参仪再秀秀恩爱什么的,说明学霸能尽可能地劳逸结合且合理分明化生活,学渣容易则处于晕头转向且顾此失彼的状态。
长久以来有这样一类现象——二本生始终喜欢瞎忙,也许静下来后也只会玩游戏与唠嗑八卦,马云当年就是唠嗑,只是唠嗑对象选得厉害,都是来中国旅行的外国大佬,在这个过程中他习得了一些外国商文化,而后依靠这些皮毛与后天的运气逐渐走到了今天,马云不是一般的学渣,有多少学渣是参加过三次高考的呢,天降此人已远超了学渣的范围,既无法做榜样示范,也无法成为理论依据,所以,要想确定自己的器量属海纳百川,一看高考分是否过了一本线,二看高考次数是否在两次以上,二者无一达标则接下来的人生百分之八十定是平庸无闻的。
学校除了分离选拔,还能干什么,这时就要论及教师的作用,一位合格的老师定是希望自己被学生超越的,他们之所以是在教书,正是因为知识上他们已完全掌握,唯运用和改良上他们遇到了瓶颈,所以试图通过撒播知识的过程发现有望突破的人才,也试图在不断的重复中寻找自身的突破,火影里的卡卡西就是这样一位希望被超越也的确被超越了的老师,在与徒弟的共进过程中也完成了自我心灵的救赎。自来也那位老师是淘气型,把鸣人往坏里教了教有幸没成功,在鸣人看来,这位师傅总给自己添麻烦,却也因此而极其怀念,因为他给了鸣人父亲般的分享与关怀,把亲切的怀念与未竟的事业留给了后辈们,使他们在自己走后依然前进在光明的道路上,而把学生领进门的师傅们可是一直站在大门口的,为了学生他们牺牲了自己进屋转转的大量时间,此般高洁品格,学子们需终身报答。
没有上过大学又会怎样,这需要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农夫都是匹夫吗,不见得,他们中很多人其实最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们不会甘于一味讨要和依靠小便宜活着,而是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甚至不会多贪多得,前面的博客在各个方面论述了农村子弟的缺陷与天性,这里则提出他们身上的一大闪光点,毕竟世上没有完美,因此也就不可能有完败,通过后天历练,村民不再会有小肚鸡肠、基础情感消极、鼠目寸光、乱下定义、无理取闹、重色轻内涵、守财奴与思财奴、感情暧昧功利无真意、好歹不分而皆学、易成耳目叛徒和无义小人、较起真来没完没了不通礼义只顾感受和利益、愚昧作势喜好作对却无真才、自我为中心地自顾自进而易致没眼界没人气没朋友等一系列癖好,而这是学校难以实现的任务,整个世界才有实力完成珍珠的打磨。
读书无用论定是错误的,但书生无用论永远正确,学习本是为了解放人的思想并拓展人的眼界,如果到头来越来越狭隘便是打了学生和学校的脸,因为它既说明了学生不会学,也说明了学校不善于教,这时学校仅剩各种严苛是有益的,因为它能让学生完全脱离家的感觉,当温室的花被风吹雨打后,人的潜能也就更易完全发挥出来,各位著名物理学家之所以能在二十多岁时取得突破,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26岁发表的,正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即没有原生家庭的束缚,也没有自身家庭的捆绑,加上年轻人在20岁以后展现的自由思维模式和青春期迟来的智力高峰,都是先天的优势所在,学校此时效仿社会的角落在那里刮风下雨是较有利于生长的,因暴风雨来的猛烈些,读书就不至于沦为文弱的书生。的确,学校的作用不仅是职业学院,还是个社会模拟器呢,此等现状,诸君在呵呵的同时是否也察觉到了它身上急需完善的众多地方。
人道主义
火影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名词并不是火影、忍者、木叶,而是羁绊,同样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里也抛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成功重要,还是战友情重要,两者似乎不可兼得,成功似乎总需要以超越感情代价,但《士兵突击》证明了战友情是第一位,因人类自石器时代开始即有了群居生活,如果相互间不够紧密,各有各的小九九,狼来了肯定是只顾自己逃跑,最终跑得慢的会灭绝,但如果跑得快的都去帮跑得慢的,力气大技术强的去拦住狼,人类的存活率必然大增,可以说,人间没有真实的感情就没有所谓的成功,可能连生存也难以长久,现代的功利主义下,自私自大的人越来越多,其实都是在自取灭亡,不如放下那份城府与偏见,把人际搞得天真散漫些,否则将迎来众叛亲离,面对人群时会有愧,日常生活中更会不懂控制情绪地说翻脸就翻脸,心智随之蒙蔽,最终难免露出那副令大众不齿的真正獠牙。
每个人的降临都会带有独特的命运,鸣人的命运是备受舆论迁怒的孤儿,如果不是三代火影深谙大义知鸣人的无辜,可能鸣人不仅是孤儿还会在一群无知者的压迫下沦为无家可归的叛逆流浪儿,孩子最需要的是爱,世界也无法脱离爱而运转,恐龙世界没有爱,于是迎来了灭绝。
世界上越不值钱的东西其实越珍贵,电视剧和电影都要花钱上网或进影院,所以更廉价的书是更有价值的支出。交女朋友比处兄弟要花更多的钱,所以那些以女朋友为主而只会冷待排斥甚至明着作对于兄弟的家伙终将无人问津,其失去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只是暂且还看不到罢了。
人的同情来自同理心,只有同样经历的人才能真正达成共识友好相处,不了解一个人的过去,根本没有资格单用感觉和印象去评判,美国说我们帮助非洲是在搞殖民地,但我国当时的贫困与信仰他们既没有理解也无法理解,没有资格用自身历史上的那套来发言,人道主义,来自相似的磨难,来自苦海中的回头,这一主义是人类永久生存的依靠,如果哪天它完全失去,人类的终结也将随着缓慢到来。
战争与和平
中国的当代同堂主要有三世,老一辈基本都是雷厉风行的勤快人,不求私利而一心为大国大事业作奉献,中年一辈则是愚昧贪婪的不义者,我们年轻一辈是被不义者教出来的功利人,虽个性上已明显开放于上两辈人,却依然被童年里大人们留下的理念束缚着,试问有多少90后是有远大理想的,又有多少年轻人是毫无私心与担忧的。
作为不义的“二代”,我妈就鼓励什么都应该争取争取,我爸期望我入个党以后可能在工作单位有点光,幸运的是我还有点自己的心声,不喜欢跟狗一样为点食物狗咬狗,更不喜欢任何政治团体,政治本身就是狗咬狗,咱来这个世界是当奥特曼的,干成点事业就不算辜负食物和水,现在是在写出这些文字,往后如能实现财富自由把钱挣够了必将周游世界写点郭霞客游记,如果工资始终是刚够衣食住行那就待在小城里读书作诗研究学问(尤其是研究中医那家伙)了,事业单位只要不是在大学和政府部门就能相当清静而不会总有破事儿和破人干扰,必将悠然自得哉。
中国的21世纪将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低谷的世纪,就连现在的军队也早已没了红军时期的高风亮节,零几年还一直有人冒充军官骗钱或者骗婚,现在真正的军官也没人特殊对待了,因目前的军队过于开展体力任务而不注重文化习得,官僚主义更是肆虐横行,退役回来的年轻军人们反而较同龄人更加失真无诚、浮于套路、毫无口碑。
抗日战争后来的五十年里,中国人由于渐渐远离了战争,便不再同心同德,不再会在战乱威胁下首先是考虑民族和集体的命运,而只是时刻在想着中饱私囊让自己日子赋予起来,朋友们也只是面子上还算和蔼,如若得罪其利益必将六亲不认化成敌人记恨暗斗个三四十年,60后和70后基本就都是这么点水平,说来也是老一辈只顾革命干活没充足的时间实行言传身教,否则不至于把两代人的精神追求拉得这么远。
在这种生存本位的教育下80后和90后好不到哪里去,只是略高雅一点不至于一切向钱看,毕竟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已不再那么担忧利益和前途,更懂得把目光投放在生活质量和生活艺术上。
当然,同样的命运体总有“传统”的悲剧,部分家庭里尤其是原生家庭有农村背景的孩子们是真够听大人的话,各种校园职称和奖学金都在当仁不让地争取中,也因此付出了很多代价,包括时间精力和心情性情,苦难的孩子们日后可能小有所成,幸福指数却很可能不升反降,毕竟那不是真正的生活,那只是狗在找骨头,只是在为自己的胃口而运动,没有多少人能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正如没有多少人能摆脱那限于并陷于自身的担忧。
战争过后,国立之初,人类文化会发展到一个巅峰,而后就是一段低靡和扭曲,经历过这么萧条的年月,正面高远的文化会再度复苏并极可能超过原有文化,这是我个人总结的一条在中国历代经常出现的规律,现在的中国正在由衰而盛地过渡,越往后儿童的品格问题会越少也更容易有高于自身的理想与超然才华,从80后的自卑,到90后的多虑,再到00后的自大,似乎代代人都有缺陷,但其中却有这样一个趋势:后代正在越来越放松与自如,在不断远离着现实和愚钝,因此不出一百年,像盛唐那样满大街都是诗人的日子定能复现,即使时代往后又要经历萧条与摧毁,却也是文明进步的必然形式,老一辈的初之文明只是呆板单调而疏漏不周的精神财富,经过萧条后会长胖,会充实,最终实现一定阶段的家和万事兴,我们没能落在那个盛世,却也享有独特的文化特质,眼前有色的生活,多么值得敬仰,又多么呼吁速长。
本来没有不愿学习的学生——学习的动力去了何方
很多师傅没有领进门,直接就是背书式开讲的,被丢在门外的徒弟们根本没有条件继续修行,因为学习的条件是兴趣与能力,很多科目即使一开始凭着新鲜与好奇产生了些兴趣,但往后如果仍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能干什么和怎么学的话,估计就会在一丁点困难中以没兴趣为由放弃了,很多学生似乎知道学的是什么,于是就有了偏科现象,只学擅长的、逃避不会的、不听考试不考的,其实这仍是不知道学的是什么,要怪只能怪教师们第一节课不把学科的内涵讲出来,也不把学生的兴趣培养一些,大概有的教师自身也不了解这些文化内容的文化内涵吧。
之所以说中国师生都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是因为整个体制为应试教育,中国人在隋唐朝代就妄想以纯粹的考试题来检验学科能力和激励文士努力,结果导致代代都有虚假的考试机器和有真才的落榜生出现,甚至在我故乡的同一个生活区里就住有个“范进”,范进好歹是考上了而后高兴晕的,这位却是没能考上而后焦虑压抑疯的,现她的父母已花甲,却仍要时刻陪着她给予照顾和看管,不然她会时不时地痛哭吵闹甚至砸点东西,自理能力几无,幸亏她还有个哥哥,否则不仅父母绝望,两位老人去世后她也将无法生活,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悲哀,自封建王朝以来,革命了一百年也没能废除,连分数制度和考试的形式内容也基本没什么变化,所以自确立科举制的唐朝以后,几个朝代一个不如一个,到了南宋末居然被蒙古军给灭了一回,试问秦汉那会儿匈奴什么时候能把我汉族打到黄河以南,更别说是给打到珠江以南了。考试能让人民变弱变愚变贪,起码纯粹的题目试题是不可能出人才的,它最多是一种测试,中外教育现状对比却证明,真正的人才只可能出自课题的检验而不是考题的测验,加上应试教育泯灭了人的天性和兴趣,把学习功利化而不再以搞学问为初心,长此以往,中国的人均经济水平与科技实力在三百年内都不可能赶上美国。
可以看到,很多大学包括985院校的课堂上也总有缺课没来和听不懂睡觉的,因为课堂质量普遍不高,除了上段所说的应试弱化力以外,课堂本身的内容也只存在了知识色彩,教师个人的深度与趣味没有呈现出来,舆论却普遍因果颠倒地认为是学生不努力没劲头,那学生们为何打起游戏来都那么努力且那劲头可以连玩两天也不觉得困呢?归根结底还是课堂不够精彩,连从武汉大学已毕业多年的雷军先生回忆起大学时也只是谈起他某天转悠着转悠着进了一个讲座,那位老先生的话给了他很多启发,至于所谓的专业课和高数大物,谁会想起继而谈起,那些东西即使在专业对口的岗位也常显低级与狭小。
现在可以进一步回答上文的那个问题了,上大学有用吗?答案:有,只是用处不大,没有上大学会怎样?会成为周杰伦和李玉刚,这俩天才级的歌坛猛将就都是上完高中即开始打工生活的,俩人也同样是在各种失望和打击下勇于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才最终成就一片天地的,如果他们上了大学,可能就会被磨平棱角、变得世故最终也沦为失去初心而满目私利的普通人,是啊,好的大学能完善人生,中国的大学反而是剥夺了人生,其培养出的学生既没有了高中时的朴实与个性,也没有了进入社会必要的勤劳与认真,甚至连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没有建立,这样的学生进入工作定是缺乏正能量与实力,反而不如中学生更有潜力与品质。
学习的动力要想找回,在现阶段,肯定是脱离学校模式另寻他法,这里鼓励身在学校心在学习,而不是身在学校心就在考试,考试是盲目、落后且瞬时的,学习则是长久的行为,打游戏只要越来越厉害那就也算是一种学习,只是这种学习既无长久功用也无效率可言,同志们还是在无聊时玩玩已保持些人生本有却被现实生活时常淹灭的活力吧,真正值得学的东西在大学那种级别的图书馆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由于其类别齐全,即使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课也可以跨领域寻得一方净土,这里没有功利目的,没有考试挂科,更没有过多值得担忧的未来,我们会回归婴儿时的那双充满渴望和好奇的大眼睛,就像这世界还没有来过,这星球也是第一次着陆,因思而不学有益,却难以持续,学和思是循环共进的,望大众以学为马,以思为鞭,真正驰骋在宇宙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