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眼醉说吃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少儿不宜,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者慎入

公元2017年1月底,农历丁酉鸡年正月初,开心眼终于在国内过了一个久违了的春节。啥感觉呢?吃得饱了,生活好了,年味却越来越少了!总觉得,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中国人,当然也包括所有地球人,都在逐步沦落为各种机器。我们的生活,就像电影《黑客帝国》,就像科幻小说《钢窟》,就像别的很多很多,反正就是不像文化人的生活。难道,我从小向往的那种听琴论剑、诗酒田园的生活,不是越来越近,而只能越来越远了么?不甘心,我不甘心!于是在酒后写下几句醉话,算是给自己这个单调乏味的春节增加一抹亮色。
** ——题记**

文化是什么?学术界的定义有两百多种。不才以为,文化是生产生活的模式,文化是高度凝练的语言,文化是深植于内心的人格,文化是人与自然、与历史、与灵魂的沟通桥梁。

都说中国的文化灿烂绵长,是文明古国。没错,中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地理地貌的多样性和人种民族的多样性造就了在远古时代的文化多源性,经过一波又一波的民族融合,最终形成了今日的文化多元性。要说中华文化,那可真是体量巨大,种类浩繁,涵义深奥,包罗万千,,,那么,从哪里说起呢?作为一个吃货,现在又是春节,就从中国的吃文化开始说吧!

开心眼醉说吃文化_第1张图片
《诗经》——思无邪

1.中国吃文化与西方性文化

一说起中西方文化之比较,人们都习惯说,“中国有吃文化,西方有性文化”。理由是,中国讲究“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在中国,什么都可以“吃”——吃饭,吃酒,吃亏,吃回扣,吃俺老孙一棒,,,,

而西方呢?曾经倡导过“性解放”(sexual liberation)。闻名世界的“性都”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那个滨城里,红灯区占据了好几条大街。特别是到了晚上,吵闹喧天、喇叭齐鸣,红灯闪闪、人山人海。那拥挤的,一不小心能掉进河里!算了,这事儿不能说太细,宿醉未醒嘴就没有把门的。

不知道为啥,说起了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就立马联想到了德国的马克思故居。据说,这两个地方是某party考察团必去的地方。怎么说呢?这帮人素质不行、孤陋寡闻啊!其实,德国不仅有马克思故居,也有红灯区。不光汉堡、法兰克福这些大城市里有,就是达城那样的小地方,也有。不知道是吧?之前我也不知道,直到有一天一个硕士生跟我说,“你了解达城的火车站吗?……”抱歉,喝多了脑子不听使唤,又跑题了。

我是说啥意思呢?我是说,酒喝多了真难受。不是,我是说,说什么,中国吃文化,西方性文化,纯属外行话。中国的古人云过,食色,性也。我们也有性文化,我们不但有“性”,而且很“文化”;不像西方,光有“性”了。此话怎讲?别的不说,你知道我们的大成至圣文宣王怎么来的?那是一个山花烂漫的故事,NoNoNo,那是一个山野浪漫的故事:那是一个温暖如春的春天,那是一个像山一样高的山坡,那是一群像《诗经》一样“思无邪”的人间男女,那是一个花落有声的夜晚,那还是……一个少儿不宜的故事。“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没有这种性文化,哪来的流传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没有性文化,哪来的凄美的宋词?哪来的高深莫测的围棋?哪来的雅俗共赏的音乐?哪来的才子佳人的传说?如果中国没有性文化,哪来一杯茶!快点,拿来一杯茶,酒喝多了就得喝茶!

话说回来,中国是吃文化、性文化、什么文化都有;一样,西方也是。我怎么突然有一种看乒乓球比赛的感觉?乒乓球比赛,是中国打世界。你这一说文化比较,老是说中国和西方比,真是太抬举自己啦,哈哈哈,中国和西方世界比。喝口茶,话题拉回来。这个,话说啊,中国是吃文化纷繁复杂,其实西方也有的。有人说中国吃得太残忍,什么活吃驴肉、生吃猴脑,嗐,你以为法国的鹅肝酱就人道吗?对对,都不人道,都得批评,乌鸦笑猪黑。

我只是想说,文化,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生活就有文化。文,依靠仪式;化,需要时间。没有仪式感,没有时间的积淀,那就谈不上有文化。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最近看的两篇文章,深表赞同啊。简单来说,人如果只是一味注重功利,是不可能有文化感的。其中一篇文章说,喝白酒是没文化的事情。因为,白酒是底层穷苦人喝的,而它也是被一个最最伟大最最神勇曾经爬雪山过草地的军队开发的。这个不多说了,怕挨骂,自己琢磨吧。白酒既没有约定的行酒程序和固定饮酒器具,也没有多久的历史。真正的历史上,社会精英都是喝黄酒或者红酒的,正所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正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只有武松那样的破落户才喝白酒,所以三碗不过岗啊,信不信由你。还有一个,《弟子规》也是没啥文化的读本,基本上也是穷苦的底层人读的,绝非儿童启蒙读物。《弟子规》的流行,不过是近几十年来的事情,从未大行其道过。这里绝对没有所谓的歧视劳动人民的意思,虽然是酒话,但是酒后吐真言哪。文化,基本是贵族的事情,最起码是精神贵族的事情;有文化,至少意味着贵族精神。没文化的人才功利,没文化的人才每天只想着挣钱,没文化的人才每天都问这个有没有用,没文化的人才不讲究仪式感而直奔主题,没文化的人才不愿意花时间长久地去体会一种事物的妙用,没文化的人也不会坚持读书……这话题太大太敏感。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要喝茶去了。

有点乱啊,回归正题啊。我是要说吃文化的。一说吃文化,我马上就想起现代三大散文家之一的秦牧先生写过一篇《吃动物》。他好像是南方人,又曾经走南闯北,所以见多识广,说起吃来那是如数家珍。各种看起来无聊的残忍的恶心的吃法,他都能给你讲一讲。而他之所以要讲这些,在我看来,颇有一点佛学的味道,告诉你,一切都是空的,怎么吃都无所谓的。那是生活环境造就的,那是发挥聪明才智的结果,那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随遇而安、大道无为。我们努力,我们奋斗,要开动脑筋,不要执着。哎呀头疼,喝杯茶回来重写。这段就说这么多罢。

开心眼醉说吃文化_第2张图片
古代社会六大家畜

2.中国吃文化与六大家畜

介绍吃文化,最基本的是要讲吃什么和怎么吃。想当物理老师的程序员不是好厨子,嗯?我确实不是好厨子,只会摊煎饼和做排骨炖粉条。怎么吃我就不说了,就说说吃什么。不过嘞,问题是,在中国,吃什么好像不是问题,因为几乎什么都可以吃。世界上的很多动物,唯一的天敌就是中国人。在国外有些地方,居然会发生鲤鱼、螃蟹、虾爬子泛滥成灾的不可思议的现象,unbelievable——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嘛。继续说吃什么。这个,能吃的太多了,那就从我们最熟悉的那些动物说起吧,说说我们怎么吃家畜。

a——吃马

把马放在第一个,并不是因为马肉最好吃,恰恰相反,很少有人吃马肉。究其原因,一方面应该是因为人类饲养马匹的主要目的是作为脚力使用,另一方面应该是马肉确实不好吃(还记得2013年欧洲的牛肉中掺入马肉的丑闻吗?如果马肉好吃,这件事就不会发生了)。记得《庄子》里面说过,没用的树木,既不能拿去做家具,又不好劈开做柴烧,反倒可以全其天年。这话至少在马身上说不通。之所以马没有沦落到牛的那步田地,就是因为在工业社会它一样有用。虽然马肉不好吃,但是它始终是最好的畜力。虽然现在用马匹来作为畜力使用的比例较之农耕社会大大降低了,但是马又在更加贵族化的领域开始发挥作用,比如赛马、比如马术运动。

中国人讲龙马精神,因为“天上为龙,地上为马”。《济公传》记载,有一回济公请人吃龙肝凤髓,其中的龙肝就是马肝。总之,在中国文化里,马的形象远比其他家畜和动物要贵族化一些。你听说过《八骏图》,也听说过《牧牛图》和《五羊图》,但是那感觉一样吗?我总觉得,人也应该像马学习,尽量少一些低等的本事,多学一些贵族化的能力,这样多少能活得更加有品位一些。

b——吃牛

牛这个物种有意思。牛跟马比起来,比较全能,能拉车能产肉能挤奶。但是,牛倒霉也就倒霉在这个比较全能上,而且它还不像马那样能够用于征战。骑兵往往是到了万不得已才会杀马吃肉,但是见了牛那可是欢天喜地。人类对牛的态度是比较矛盾的——到底是用来耕田呢,还是用来吃肉呢?关于这个问题,各国的不同处理方法倒是挺耐人寻味的,可以窥其文化之一斑。

比如,中国古代为了不影响农耕而用法律禁止吃牛肉。有一个《偷牛舌》的断案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故事梗概是,一个人到县衙去报案,说他家的耕牛被人偷偷割掉了舌头。县官说,一定是你的仇家干的,准备栽赃你杀耕牛;不要告诉别人,过两天自然有人来告发你。果然,没两天仇家来县衙告发,县官审问出来就是这个仇家割掉的牛舌。这个故事的前提是,在中国古代,杀牛是重罪,所以仇家才要栽赃。我们的邻居,印度,也是农耕社会,也依赖耕牛。他们的处理办法,是把牛神圣化。神牛当然不能吃,顶多用来耕田。这么看来,印度更重宗教,中国更重理性。

c——吃羊

羊这种物种,我总觉得比较窝囊。不是用来吃肉,就是用来薅羊毛,实在不行了还可以拿去顶罪——替罪羊嘛。在古代祭祀的时候,有所谓牛猪羊三牲,羊排在最后,好像是叫“少劳”,记不清了。在我看来,牛是贵族用的,猪是富家用的,羊是穷人用的,所以穷人有一只“大羊”就觉得“美”滋滋了。哦,这是我瞎编的,没有出处。再说这个替罪羊,神马逻辑啊,杀牛不忍心,杀羊就忍心,羊不是生命啊?!狗屁的仁慈,抠门才是真的,舍不得牛舍得羊,不是抠是什么?但是物极必反,沉默的马、沉默的牛都不可怕,沉默的羔羊最可怕。请警惕那些披着羊皮的狼!

d——吃鸡

鸡这个好像不该说要吃它。今年是鸡年,人们一个劲儿说:“鸡有五德”,语出汉代韩婴所作《韩诗外传》:“鸡有五德:首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

一德文也:头顶红冠,鲜亮吉祥。公鸡华冠高耸,火红艳丽。古代以此比喻文星高照,必获官帽,寓意鸿运当头,青云直上步步高。因为“公鸡(会)鸣叫”,取其汉字谐音相关之义则是“功名”,以示祝福对方一定获得官职而“功名显赫”。

二德武也:脚踏斗距,虎步生风。是英勇刚强的象征。传说,古代家居王屋山的刘生,炎热盛夏与妻赵氏纳凉于庭院之中,突然一只公鸡振翅飞入赵氏怀中,其妻从此竟身怀六甲,生下男婴。刘生为爱子取名“武周”。日后,曾事朝廷,骁勇善战,屡建大功。因此,流行于我国民间的“斗鸡纹图”便成了“英勇威武”的代名词,“公鸡”便是“武将”的符号。

三德勇也:见敌应战,威武善斗。相传,桃都山上有一只大公鸡,名号“天鸡”。在“天鸡”两旁有两位守护神,一名“郁”,一名“垒”,手执苇索,若遇不祥之物,奋勇迎敌,擒拿不祥之物并将其杀灭。后世沿用此法刻制两位桃人立于门旁,用公鸡羽毛放置索中,系于门环之上。其用意即源于“勇敢者的化身”的传说。有时在民间还可以看到大门上画有一只大公鸡,也是祈福驱邪之意。

四德仁也:遇食分享,共品美餐。传说,公鸡乃是玉衡星的化身,是阳气的象征。每当捕捉猎物或有食物,决不会独个吞食而不顾后来者。五德信也:守信按点,唱时报晓。民间传说,在桃都山上长有一棵参天大桃木,盘曲三千里,桃木上屹立一只大公鸡,名叫“天鸡”。每当“日神”出巡,金光四射,照耀着大桃木,此时,“天鸡”唱晓,普天之下男女老幼起床更衣,各就各位,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从此,便有了“天鸡报晓天下知”的传说。

以上这些,嗯——我抄的。看罢我心里总是有点不爽,鸡这么好,还吃得这么起劲?有一种说法,说西方感恩节的由来是这样的:一帮白人到美洲垦荒,有一年收成不好快饿死了,突然飞来一群火鸡让他们填饱了肚子。他们认为这是上帝的恩赐,所以年年过感恩节吃火鸡感谢上帝。我极度怀疑这个说法是骂白人的——真正救命的是火鸡,然后得到的回报是年年被吃?这是神马价值观啊!这“鸡”也真够倒霉的,又说人家有“德”,又说人家有“恩”,夸完人家就开吃,吃完还骂“鸡”不是好人——好女人。这逻辑,我也是醉了,我真醉了。喝茶!

e——吃狗

说到吃狗肉,我嘞个去啊,心中五味杂陈啊。狗,的确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狼、狗同源。大概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在长春,我吃过几次狗肉,都是朋友聚会的时候吃的。那时虽然有些许不忍,但是觉得也还好。后来,在德国,公交车上,马路边,几乎天天与各种犬类近距离接触后,那个可爱呦,那个有趣呦——我再也不能接受以狗肉为食物了。

这种转变,其实也是很自然的。根本上来说,狗的遭遇与牛羊并无二致。的确,人类最早驯化犬类是为了打猎,那是采集社会里面的事情。当中原民族进入农耕社会之后,狗协助捕猎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于是转而到另外一个领域里去发挥作用了。中国人吃狗肉也算是有悠久的历史了。刘邦手下的樊哙,本来就是狗肉贩子;济公活佛不忌荤腥,最爱的也是狗肉;星爷在《国产凌凌漆》里面,说的香肉也是狗肉……总而言之,吃狗肉确实是我国的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想跟那些所谓的爱心人士说,别到高速路上去拦运狗车了,别再谴责玉林狗肉节了。不允许别人吃狗肉,跟所谓的爱心啊动物保护啊佛家慈悲啊,根本就是两码事。你想吃的时候随便吃,你不想吃了就不准别人吃,这未免太自我中心太霸道了!再一个,打击偷卖宠物狗是公安机关的职责范围,你可以普法、可以给警察提供线索,自作主张拦车放狗属于越权行为。还有,真正的佛家慈悲不是说不准别人吃荤腥,而是割肉换鸽、舍身饲虎。鸽子是生命,老鹰、老虎也是生命。你不准老鹰吃鸽子、不让老虎吃人,一样是罪过,是干涉天道!真正的慈悲,是把鸽子和老鹰的生存问题都解决了。要么你舍得自己付出,要么就闭嘴!为了显示自己慷慨,成天催着马云捐款的,都是伪君子!自私可以,无耻就不好看了。

f——吃猪

最后说的是家畜中的猪。羊是窝囊,猪是悲哀啊!每次说到吃猪肉,我总是想起一个漫画:“我是猪。我的全身都是宝,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毛可以熬胶,粪便可以当肥料……就连名字都可以拿来骂人!”这么有用的东西,居然落得如此下场。猪的先祖是野猪,野猪跑得快跳得高,跟大象有一拼!自从被人类驯化之后,猪就跟着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那是童话!现实中,猪的遭遇好惨哪!印度很多宗教都不吃牛,说牛是神圣的。某教也不吃猪肉,说猪肉不洁。悲哀啊!都是动物,任人宰割还要顺便恶心上一把(此外,人类抢了蜜蜂酿的密,还说人家勤劳爱奉献,这是神马强盗逻辑?人家蜜蜂累死累活是为了给你酿蜜?这么看来,夸你的和骂你的,基本都不是啥好人)!反正我是不相信猪肉不洁这个说法的。猪圈什么卫生条件又不是猪决定的,猪吃什么饲料同样不是猪决定的,为什么要怪猪?欺负人家呆萌蠢笨傻吗?

据说,猪肉被嫌弃是因为它必须完全熟了才能吃。比如,你吃个牛排,侍者都要问问你是well-done、medium还是rare,但是你啥时候遇到过吃猪排也这么被问的?最早,某些游牧部落,靠吃肉生活,而且经常迁徙。在草原上迁徙有个问题,就是燃料比较稀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草原上的燃料都是晒干的牛粪。为了节省燃料,那就尽量不吃全熟的牛肉;问题是,猪肉不可以,不熟吃了会生病的。那个时候谁相信科普啊,都是用宗教手段来传播知识!于是乎,猪肉就不洁了。

另外,还有一个理由,这是开心眼作为理科生想到的一个理由。就是从生理学和进化学来看,与人类器官在构造上最接近的就是猪的器官。因此,有一项医学研究预测,将来器官的培植,可能需要猪来帮忙。卧槽,想想都接受不了,,,,,,那就不想了。再说这个进化上的近亲啊,其实,跟恐龙最接近的是鸡。有科学家尝试改造鸡的基因来重新培育恐龙。我作为一个不合格的科学家,对这一课题非常感兴趣,我特别想知道,恐龙肉好吃嘛?煎炒烹炸焖熘熬炖哪个适合?又扯远了哈,就此打住。

开心眼醉说吃文化_第3张图片
引人入胜的四大名著

3.中国吃文化与四大名著

说了半天吃动物,吃倒是吃了,就是没找出来多少文化。那接下来咱们就改变策略,从文化里面找吃的。要说中国文学作品的代表,说是四大名著大多数人总不会反对吧?——我读书少,说错了您就批评吧,反正我也懒得改——是的,四大名著。有人说,四大名著的文化,可以概括为:三国的计文化,水浒的酒文化,西游的神文化,红楼的药文化。对不对呢?反正,在我这个吃货看来,四大名著都是吃文化。那我就具体讲讲怎么个吃文化法。在此之前,先得给它们排序。以前,听别人说的,论文学成就和思想高度,红楼第一,三国第二,水浒西游靠后。现在呢,我自己品,顺序正好相反。那么,就按照顾恺之吃甘蔗的原理,渐入佳境吧。

a——红楼的吃药文化

别怪我太坦白,本人对红楼梦没啥好感。不管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不管他的文学水平有多高,说到底,在我看来,它都是一部极度自我中心的著作。基本上,我对清代的东西都没啥好感。不客气地说,清代的文人,除了极个别的几个,基本都像是被阉割过了一样。当然,必须补充一下,比如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先生,算是我比较敬佩的,即使他也像是某种,呵呵,嗯嗯,唉,“故态复萌”的“男人”。其余的,比如权贵剧作家李渔等人,所宣扬的,无非是因果报应而已,儒家那种积极进取精神在他们那里也是一种奢侈品。

要补充的一点是,我不认为曹雪芹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很多人说,红楼梦属于作者的“夫子自道”。你以为曹雪芹是杜牧啊!杜牧写《阿房宫赋》靠的是想象,以华丽的辞藻取胜;但是《红楼梦》呢?牛叉的是感情的细腻,这不是靠想象能做到的。就算你祖上曾经阔过,好比阿Q,你一样不会摆谱,凭个人想象摆出来的不过是让真正有谱的人笑掉大牙的闹剧。同样地,释迦摩尼有资格看破红尘,因为人家当过王子,享尽人间富贵,后宫佳丽三千,还有个儿子叫罗睺罗。一个穷屌丝,乞丐一样的人,非要说自己也看破红尘了,不要太搞笑好不好?

那么真正的作者是谁?据说候选对象达六十多个,前两年有人提出应该是明末四大公子中的冒辟疆,个人觉得比较可信,至少比曹雪芹要可信。冒辟疆是真正住过两府一园的,围绕他的闺秀名妓一大堆,包括陈圆圆董小宛,为了他出家的美女也有。要说他写出来的红楼梦,起码有实验数据啊!曹雪芹先生从出生开始家道就中落,猪跑见过猪肉是真没吃过。不过要说曹先生盗版也真是冤枉,人家没说自己是作者呀。很可能是冒先生为了躲避文字狱故意张冠李戴,然后胡适先生又以讹传讹借坡下驴考证出来的。那么,动机呢?冒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要开心眼来解释的话,先来看几个起止日期。根据度娘的说法,冒辟疆(1611年4月27日-1693年12月31日),曹雪芹(约1715-约1763),清朝(1636年—1912年)。也就是说,冒先生生活于明末清初,曹先生生活于清朝前期。很多人说曹先生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必然衰败,衰败个毛啊!人家是大清朝的既得利益者好不好,人家生活在大清朝的前期好不好?有什么理由去诅咒自己的朝廷?就像星爷说的,多隆自己就是满人,干嘛要反清复明?至于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污蔑,绝对是污蔑!曹先生不能因为自己家道中落就诅咒国家吧?那也太不正能量了。再说了,曹先生除了红楼,还写过什么书?再看看冒先生,著作等身,文坛领袖,复社创始人。为什么要这么写?明末清初啊先生,反清复明啊先生,忧国忧民啊先生,满腹绝望啊先生!冒先生一直想说的话无非就是,你有病啊?我有药啊!你想吃吗?大家一块吃吧!都来吃药吧!吃不吃反正都得死呀!国家救不起来了呀,善恶泯绝,非人世界呀!剩下几个好像冰清玉洁的女孩子一般的仁人志士,基本也都没有好报了呀!我真想躲到温柔乡里就这么死了算了呀!救不起来了呀,病入膏肓了呀!一起吃药,嗨起来呀!当然,这话冒先生不敢公开说,就故意造了个曹雪芹的名字。至于曹雪芹的具体身份,就交给后来的胡适先生来考证了。

我醉了醉了醉了,我美了美了美了。说完就算了,酒话不必当真。总而言之,冒先生的绝望,颇有点后世严复先生的绝望,那是抗争之后的绝望。或许,在冒先生看来,从来没有哪个朝代,能像清朝那样让他这么绝望,天天吃药都治不好,哎呀,对红楼梦没啥好感。一样是绝望,施耐庵先生处理得就比他要好,只不过,水浒的副作用和后遗症也比较大。这是后面我们要唠的。

b——三国的吃亏文化

三国,首先是一部评书。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多智近妖”、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三国里,被神化最厉害的两个人,除了诸葛就是关公。在没读三国之前,我对他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真的读了几遍之后,有点泄气。读大学时,每次寒假回家都冻得瑟瑟缩缩的,晚上睡觉前先得暖被窝。干坐着挺无聊的,只有看书,家里也只有三国演义等几本名著。我就这么一放寒假就看三国,每次都是看了一半多了,就开学了。因此,我对三国的前半部分非常熟,后面的记不住,当然,也是因为后半部分没啥意思。看得多了,发现两个问题。第一,关羽不怎么厉害,他沙场斩将主要靠突袭,一个是马快,一个是冷不防就举刀。第二,诸葛亮计谋是有一些的,都是小聪明,主要靠耍赖,欺负鲁肃那样的老实人。总之越读三国越是对这两位佩服不起来。

不光是诸葛亮,包括其它一些谋士,所谓的计谋,无非是想方设法让别人吃亏而已。三国开头第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我看来,就好比一个赌场的宣言,“话说这钱哪,一会儿是你的一会儿是我的”。总而言之,这好处指不定是谁的,谁厚黑谁会耍赖,谁就沾光,谁厚道谁就吃亏。因此,诸葛先生很聪明,总是让别人吃亏;刘备先生总是假装自己吃亏到哇哇大哭,最终却占了别人的便宜;司马懿以退为进假装吃亏,最后占了曹家江山的大便宜。在我看来,三国比红楼强那么一点点,就是它是讲的正大光明的黑吃黑,比后者成天扭扭捏捏抱屈强!

c——水浒的吃肉文化

首先必须强调,说水浒是酒文化肯定是没错的。在水浒里,大家追求的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快活。大家动不动就喝酒,最著名的是武松喝了三碗不过岗,后来又醉打蒋门神。有人考证过,三碗不过岗那是因为喝的是蒸馏酒,度数高。别的酒可以一碗一碗喝,那不过是黄酒。这个道理比较简单,我又不是酿造专业的,咱就不多说了。

我来说说水浒里的吃肉文化,哦,不是吃人肉文化(开黑店不是水浒的主流),那是西游记里要讲的,这里先按下不表。水浒里的吃肉文化,指的是吃牛肉。水浒里为什么要喝酒吃肉?除了快活,还因为酒壮英雄胆,那吃肉呢?也壮胆吗?吃鸡肉吃猪肉当然不壮胆,但是吃牛肉绝对壮胆。为什么?前面讲过,牛,在农耕社会的主要作用是耕田。农民主动吃牛肉,基本只有一个原因——“老子不干了”!农民不种田了能干什么?只有一条路,造反!因此,喝酒壮胆,吃牛肉更壮胆!诸位不觉得奇怪吗?到处都可以上一坛酒,再来一大盘酱牛肉,那是一种末日来临前的绝望,那是一种恼羞成怒!大家都知道邪教的末日说吧?在所谓的末日之前,邪教教主都会怂恿教徒们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散尽家财啦,杀人放火啦!那教徒有这个胆子吗?平时当然没有,但是既然末日来了,TMD谁怕谁啊!

卧槽,水浒等于邪教?这个说法有道理吗?只要想想作者所处的年代就行。施耐庵先生生活在元末明初,那是个什么时代?据说有一位著名文学家看了水浒后惊出一身冷汗,说这部书足以颠覆任何一个朝廷!后来不也有“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吗?有人说水浒是歌颂投降的,我是坚决不信的。我相信现在流传的水浒绝对不是最初的版本。之所以水浒变成了现在这个球样,应该跟朱元璋这个老小子有关。朱元璋,枭雄也,简单来说,就是非常有本事同时又非常不厚道。当初他一定是支持传播水浒的,因为那时候他也在造反;等他当了皇帝,老小子翻脸不认人,很可能逼着施耐庵修改了水浒(这方面朱重八先生有前科。老朱的确是如《倚天屠龙记》所说靠明教起家,明教在中国的发源地是宁波市;宁波原来就叫“明州”,老朱当皇帝以后不想明教再起风波,于是给它改了名)。现在国内有的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个人。我甚至怀疑,是罗贯中为了救老师出狱而改的水浒!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不相信现在的水浒是明代的本来面目。还有一点,有人说写水浒的人脑子有问题——宣扬的是反贪官不反皇帝。持有这种说法的脑子才有问题!水浒,说书人的话本嘛。就像星爷说的,“大家混口饭吃,何必认真呢?”说书不过是为了糊口,犯得着因为较真掉脑袋吗?你说人家不敢反皇帝,你自己去君主专制时代里反皇帝试试看?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作诗如此,写小说也是如此。那些不朽的,大多数是悲剧,因为喜剧不够深刻。人类啊,有时候就是犯贱,木办法,好事记不住,坏事天天想。红楼梦为什么伟大?因为作者绝望,对社会发展绝望,绝望到觉得天下人都没救了!三国演义为什么伟大?因为作者绝望,对正统政权绝望,绝望到觉得好人没好报!水浒为什么伟大?因为作者绝望,对忠厚老实绝望,绝望到觉得好人没活路,干脆杀了耕牛反他娘的!哦,说到这个,我又想起来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大学寒假暖被窝时经常读的另外一本书。在那里,与水浒动不动吃一大盘酱牛肉相映成趣的是,书生们动不动吃的是一大盘“煨得稀烂的猪肉”,为什么都爱吃这道菜?在开心眼看来,这也是一种意象。读过《简爱》吗?那里面的人一激动,作者就描写壁炉里面的火。我爱你——看看壁炉里的火吧;我恨你——看看壁炉里的火吧;我回忆——看看壁炉里的火吧。总而言之,心情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那儒林呢?好绝望啊,还说神马圣贤文章?眼前这个八股取士的社会,就像这“煨得稀烂的猪肉”一样,已经烂透了!好绝望啊好绝望!

d——西游的吃人文化

你是不是也有点绝望了?那咱改变一下风格,来一个,嗯嗯嗯,更绝望的。俗话说,“看了西游记,说话如放屁”;“看了玉匣记,不敢放个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西游记东拉西扯没正形,玉匣记说的都是生活里的禁忌。你以为西游记是轻喜剧,玉匣记是恐怖片?错,其实,西游记才是真正的恐怖片。那西游记到底在讲什么呢?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如果你仔细读读西游记,你会发现它一样满本都是在写吃人,而且吃得理直气壮、天经地义。

吴承恩吴大爷,I服了U!

其实,吃人这件事,在古代真不是啥大不了的。你翻开二十四史看看,好人比如名将张巡,坏人比如匪首黄巢,,,,前不久香港还拍了个电视剧《天与地》,因为某些内容太敏感而禁播、禁播、禁播!现实太残酷,回来说名著。四大名著里,除了红楼梦叽叽歪歪不敢直接说过吃人的事情,三国里说过刘备吃人,水浒里说过李逵吃人,西游里说过妖怪神仙都吃人。不同的是,西游里吃人吃出了艺术,吃出了哲学,吃出了,天道!

那么,我们因此就该鄙视西游么?就该批判西游么?就该禁绝西游吗?非也,我倒是觉得,西游记真是一本学佛的好教材。比方说,众生平等怎么理解?别跟我提美国的《独立宣言》,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再说也不是东方的文化。所谓众生平等,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生物,大家一律平等,你能吃我,我也能吃你,吃不了怪你没本事。有一种说法,也算是现代人发明的比较鸡汤的说法吧,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污泥。不是不是,不是这个,是说,植物被动物吃,动物被人吃,人又被微生物吃,循环,完成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与平衡。是不是很开明?但是如果你真的理解佛学了解西游记,你会发现,这个鸡汤实在不新鲜,早就馊了。

《金刚经》里常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天人阿修罗一切有情众生”;西游里如来说,“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如果仔细品来,这些不仅是分类,还有相生相克的关系,至少西游里是这么解读的。在西游世界里,植物吸收阳光,动物吃植物,人类吃动物,妖怪吃人,神仙吃妖怪。或者就像走兽棋,高级通吃低级,因此,神仙既吃妖怪又吃人。

西游中有千万条线,其中一条是大家公认的,就是对长生的追求。凭什么长生?凭某种气,在此姑且称之为“阴阳和合之气”吧。这种气最根本的来源,我们现代人知道是太阳,太阳产生的能量。这没毛病。给老外讲中医,“气”就是翻译成“energy”,要么就用繁体的那个“炁”。总之,在食物链中传递的就是这个炁。炁被植物吸收,动物吃植物,人吃动物。人,大多数喜欢吃肉,因为动物是距离人最近的一个级别,好像每级别的生物都是最喜欢吃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个低级别的生物。看过吸血鬼系列电影《刀锋战士》吗?吸血鬼吃人的理由是,吸血鬼就是从人进化来的,高了一个级别,所以低级别的人类就应该被当做食物(所以人类是被吸血鬼养殖在恒温箱里的)。你看西游记里的长生秘诀,大概有吃蟠桃、吃人参果、吃唐僧肉等几种。蟠桃直接贮存天地的阴阳和合之炁,唐僧半人半佛(是不是直接吃佛更好?关键是吃不起啊!),至于人参果,我总觉得应该叫“人身果”,根据越高级包含的阴阳和合之炁的质量越高的原则来说……

算了,这个话题不能继续了,就此烂尾吧,太恐怖了,我已经把自己吓得酒都醒了。

开心眼醉说吃文化_第4张图片
奥妙无穷的太极图

4.中国吃文化的迷思

话题太发散,我都不知道怎么收尾了。本来这第四部分的小标题我设计的是“中国吃文化与儒释道思想”,但是我一写才发现自己根本hold不住。太发散了,天知道能写到哪里去,鬼知道那会不会有正能量!好了,好了,了就是好!关于四大名著里面的吃文化,纯属我瞎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千万莫信,声明免责!

说说我的迷思吧。

按照西方科学教的观点,“We Are What We Eat”。一个人的行为,多大程度是由物质决定的,多大程度是由精神决定的?这好像要引出另外一个话题——“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吗?”你以为……好吧,你真的有自主权去“以为”吗?

好吧好吧,再回到一个基本问题上,我们要吃的是什么,同,异?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里面说,“五行缺土所以名叫闰土”。真的吗?缺什么补什么?不会发生排异反应吗?所以有人反对说,错,应该是“五行喜土所以名叫闰土”。我们要的,是相同的还是相异的?

小明说,“我爱吃牛肉所以像牛一样壮!”小亮说,“我爱吃猪脑……”

和尚说,“杀猪的人来世要转生为猪!”屠夫说,“那我杀和尚好了!”

高丽丽说,“找对象得找互补的!”老田说,“你看咱俩都这么胖!”

好吧,我几乎都不能呼吸了。再多的言语比不上一张太极图——那是发展变化,那是对立统一,那是否定之否定。中华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今天的面貌,基本定型于明清时期(想想马尔科夫定律)。动不动说“中国自古就怎样怎样”的人,不是笨就是懒。要改变文化的面貌,基本上,三代人的时间足够。因此,秦灭六国而汉承之,隋统南北而唐接盘,是不是都是三代?为什么需要三代?因为从形式到内涵的彻底改变,在同一代人身上几乎是很难彻底发生的。多少年了,萦绕在我脑中挥之不去的一个词是——小农意识。也许,自从地主乡绅阶层被消灭之后,中国就只剩下农民了(没有贵族,没有知识分子,没有艺术家……目前还没有,因为还不够三代);即使你能褪去农民的身份,但是你摆脱不掉农民的思维模式!!

或许,吃什么,怎么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消化。文化也是,仪式——文,不重要;时间——化,才是根本的。文化,需要体会。晚清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今天呢,怎么着算是五百年未有之变局吧——就像是元朝那样,被西方文化排山倒海般冲击着。今天,其实也是一个大元朝,多少人号称炎黄却迷失了自我。何必说不辜负这个时代,先不辜负自己吧!

好吧,本来,我是想说“吃的文化”,现在变成了“吃掉文化”,如何来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个嘛,其实,对中国人来说也不是啥问题,我们历来可以消化掉任何外来文化,然后转化成中国独有的东西……貌似又开了一个话题,就此打住吧,以后再整理。

2017年02月16日于瑞草居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心眼醉说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