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17,12-2-5,告子章句下2-5》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17,12-2-5,告子章句下2-5》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今天是丁酉年壬子月乙亥日,十月廿七,2017年12月14日星期四。

上一节,孟子指出行动的简易性。

简易性不是单纯的简单。

生活是如此丰富,人生是如此繁华,生命是如此敏感,岂是简单得了的?

简易性实指日用常行的实践。

首先,不用特地找一个地方才能成为尧舜。对每一个人而言,命运是偶然生成的,生在中国的中国人与生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注定了今生的经验存在巨大的差异。我们不能选择作为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度过今生,身为中国人这个事实,无论多么偶然,都是先在性的事实。我们不能指定某些特定的时空作为此生的终始,比如,不能指定生在耶路撒冷的犹太家庭固然是,同样固然是的是,不能指定生在宋朝的开封,和朱熹做师生。能否做成尧舜,与时空无关。

其次,简易性指的是日用常行的修为。这是人人应有的追求和行动。比如不抢行,遵次序,穿着正经,说话靠谱,行为端重等等。尧舜成为尧舜,也都在这些日用常行之间。

最后,简易不等于单纯的简单。这些实践体现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旨向,人要有所追求,追求成为尧舜就是一种有益的追求。追求就必然有所拒斥,有所为即意味着必须有所不为,选择活成尧舜就是选择不要活成桀纣。这种实践不是单纯二字所能概括的。

简约,不简单。这是我们的设计老师阐述他的作品时说的一句话,我把它拿来用到宣传上,作为统领风格和美学价值的纲领性口号。借用到这里也刚刚恰当。

简约,不简单。

这一节,讲解学以至圣的实践性,孟子以此指点,拔开花哩胡哨的假动作,传授干货真经。

曹交听懂了一点:学以至圣是可能的,于是提出留下来拜师学习。但他又一次淋漓尽现俗人气质,解释说,如果我见到邹国国君,就可以向他借个住处,愿意留下来在您门下学习。

孟子断然回拒。

孔子是"有教无类",孟子是"愿得英才而教之",难道是孔子的门槛低,孟子的门槛高吗?不对。孔子的"有教无类"有一个前提条件是"自行束修以上",束修是指干肉,难道说孔子爱吃干肉吗?当然不是。

孔子收徒有一个标准:诚意。

孟子收徒也是这个标准:诚意。

一个有心求道的人,必然反映出诚意。

穷的叮当响的颜渊,富可敌国的子贡,都是孔子爱徒,颜渊和子贡的贫富差距是巨大的,求道的诚意却是一致的。

孟子断然回拒曹交,就是他的话语中尽现顾前顾后的思虑。求道之心不笃。不实称,缺诚意。

孟子说:"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这样的思想家,怎么可能不讲究一句话的本质?子贡说,一语知贤,一语知不贤。也就是说,话就是心声,去掉声,就是心。儒家讲究"雅言",雅言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文雅的语言",雅言是正言,是法言,意思就是堂堂正正的思路,一丝不苟的精神。大可以粗言,大可以怒言,但道理要正,情理要正。离开一个正字,不是胡说八道就是花言巧语,恶心。

如何正?诚字诀。

孟子断然回拒,这是关门,但也送客,他传授了一条真经:

生活世界就是道场!

尧舜之道就像马路一样,哪里是难懂的呢?毛病只在人们不知寻求罢了。你回去,在生活世界中用心体会,那么,行止疾徐里面都是道,衣冠言动之间都是师,寻求就会有很多老师。何必常师之为师哉?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17,12-2-5,告子章句下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