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对童年、梦想以及想象力的颂歌。作者写作技法栩栩如生、极富电影般的临场感。——《费加罗报》
一个爱与友情盛开的美丽世界,在此,想象力超越了一切日常生活及人际关系。——《东部快报》
读《偷影子的人》纯属偶然,它本没有被列入我想要读的书单里。
儿子考研复试、面试后,带回几箱子的专业书。我在整理、归类这些书籍时,发现了几本文学类的、还没有拆封的新书。它静静的躺在对我来说仿如天书的国际金融、高等数学等这些高深的书籍堆中,我就这样与它不期而遇了。
看作者,法国的马克•李维,虽然我是汉语言专业毕业的,阅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或读整部书,或读些碎片化的文字。但是,我没有读过马克·李维的任何一部作品。
看封面推介:一部整个法国为之动容的温情疗愈小说;法国媒体惊叹,销售得比影子消失的速度还快!小心偷影子的人,他会偷走你的心;首印45万册,法国年度图书销售总榜冠军等等。
这些推介似乎对我有一定的吸引力。儿子说,他是听同学推荐说好看而买的,但是没有时间看。
好吧,儿子买来却因准备跨学科考研而没时间看的书,那就老妈来看吧。于是,我就开始睡前阅读这本书,但是,开始的“楔子”和“影子的秘密”并不怎么能吸引我。
无非讲的是一个男孩“我”——小说的主人公,在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转学到一个小城的一所学校,人生地不熟,父亲在这个时候又爱上了别的女人,抛妻弃子,离家而去。然后,“我”的童年就在那里,带点忧愁又有点悲痛,在外省的小城里,瘦小的他,在学校里又被留级生马格盯上了,原因是两个人同时喜爱上一个叫做伊丽莎白的女孩,“我”呢,拼命的等着伊丽莎白能够垂怜而看“我”一眼,但终究未能,“我”在绝望中等待长大。
在这种处于弱势的可怜兮兮的情况下,人大多会幻想拥有超能力。我们小时候是不是都有过相类似的隐秘的幻想?
比如说我小时候,看孙悟空能够七十二变,我就幻想自己也能够上天入地幻化种种,幻想弱小的自己变得很厉害。
就在矮小的“我”被高大的马格反锁在柜子里后,学校警卫伊凡听到了“我”的敲打声,帮我开了门。“我”被老师罚扫落叶时,也是警卫跑来救我。就在“我们肩并肩站在操场上时,我好像看到了一个跟我差不多年纪的?我不知为何会这样,也不懂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只知道他房间的壁纸已经泛黄,他家的地板踩起来会吱吱作响,而这常常让他在夜晚来临时吓得脸色发青。”
“当十月的雨季走过,十一月的阳光凿破云层。在一次户外教学课中,我迷失在森林里,是马格发现并救了我,在回程中,我们一前一后。这时我才发现,我和马格的影子调了个。我思索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猛然想到那次历史课后,我因为马格对我说,他一定会竞选班长而让我放弃竞争,愤怒难平却无力反击的我,压叠了他的影子,发泄着我的不快。肯定就是那一次愤怒 ,让我无意中偷了马格的影子。”
“我”真的拥有了超能力。
这样开始了一个爱与友情盛开的美丽世界,在此,想象力超越了一切日常生活及人际关系。小说越往后读,越是精彩。作者以魔幻笔触贯穿全书,将读者卷入浪漫主义的浪潮。
“我”与警卫伊凡的忘年交情
“我”与同学吕克亲若兄弟的友情
“我”与苏菲互相需要、彼此取暖的爱情,而后转为真挚的友情
“我”与克蕾儿海滩度假不期相遇而产生的青梅竹马、渗入灵魂的纯真爱情
“我”和母亲相依为命的亲情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读到尾声时仍旧不舍抽离。在小说中正如Chritian Aufranc说的那样:“有那些我们惯于隐藏、隔离在记忆深处的回忆,那些关于我们自己、关于青春、关于童年的一切。”
还有那些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关于亲情的一切。
马克•李维很擅长说故事,他知道如何以热情和温暖来俘获读者的心……在这个感人的故事里,他娓娓述说着一个孩子能透过影子听到她们的想法、希望与痛苦的故事。在此,马克•李维也隐约将部分的自己投射其中。
《快讯周刊》说:本书以童年、爱情及友情、亲情调和成一道风味酱汁,还掺入少许《小淘气尼古拉》的幽默笔触。
所以它的读者群应该是很广泛的,毕竟童年、青春,友情、爱情、亲情,是贯穿在整个人生中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