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解读】

最完美的东西好像仍有缺陷,但所起的作用却周而复始不间断。最盈满的东西好像仍有虚空,但所起的作用却无穷无尽无始终。最竖直的仍好像略有弯曲,最巧妙的仍好像显笨拙,最辩论的仍好像很木讷,最赢利的仍好像有亏本。躁动可以克服严寒,清静可以克服酷热。清静无为才是使天下安宁的终极方法。

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况,实质上却是另一种情况。表面情况和实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

把“若”字换成“有”字更容易理解。大成有缺,大盈有冲,大直有屈,大巧有拙。因为成、盈、直、巧是比较出来的概念,所以有成、盈、直、巧、必有缺、冲、屈、拙。越成、盈、直、巧接近尽头,越接近“道”,就越会走向缺、冲、屈、拙。

大成若缺。成就越高的人,世人对他的贬斥也越多。被舆论骂得最狠的人,可能是一个真正得道的人。专注有某些方面,必然会忽略另一些方面,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犯下严重错误。

大直若屈。在古代汉字中,“直”和“德”是相通的。所以可以把“直”解释成一条直路,也可以把它解释成原则、道德。坚持原则就是最大的直,但不可能让每一方都满意,为了照顾原则,很多时候要走一些弯路,所以才有大道若屈。

大盈若冲。“道”是万物智慧的总和,它最富有、最丰满。但是,“道”又最谦虚,它放空自己,无言无形,静静地看着世界运转。

大巧若拙是说,达到巧的过程是拙的。现代的飞机能把人送上天,可以说精巧得不得了,但它不是一个人一下子制成的,在其过程中,每一个小步骤都曾显得笨拙。

大辩若讷。“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善于辩论的人不需要和不善于辩论的人辩论。两个善于辩论的人,往往是英雄所见略同,他们“目击而道存”,连话也不用说。

关于“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老子在第二十六章中也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这既是在劝诫管理者不要妄动妄为,也在给修道的人提供一条路径,守静。心神宁静就能空明,空明就能充实,才能完满。明白清静无为是本性时,君主才是真英明,大臣才是真贤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读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