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1 為你,千千萬萬遍

       “為你,千千萬萬遍”是暢銷小說《追風箏的人(The Kite Runner)》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每每想起時,眼眶都會不由自主地濕潤起來。特別是在2007年小說搬上了大銀幕後,那些虛擬的情節變得如此真實,填補了腦海的空缺,影片也不失為一部佳作。

       這個故事圍繞阿富汗當地鬥風箏的比賽展開,談到阿富汗,以我貧瘠的國際政治關係,只知道那裡長年在打仗,有武裝暴動、塔利班這些新聞而已,並未想過在那裡的人們是怎樣的一個生活狀態。所以當故事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時,一切暴風雨還未降臨,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在當地是有名望的家庭,享受著優渥的物質條件。他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作為鬥風箏比賽的翹楚,阿米爾擅長切斷別人的風箏線,哈桑則擅長追風箏,每次追逐前,哈桑都會對阿米爾說“為你,千千萬萬遍”,然後如離弦的箭一般衝出去,他不用看也總能知道風箏掉落的位置,為阿米爾追到戰利品。

       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父親的好友拉辛汗在重病時勸說“來吧,這裡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

       沒想到,回到喀布爾的阿米爾少爺已經無法見到哈桑的最後一面,無法表達自己這些年被道德和人性的鞭笞之苦,實際上,哈桑一家為救阿米爾家的房子已經被塔利班當街擊斃,僅剩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存活,但被塔利班控制且有自殺傾向,阿米爾費盡心力將索拉博帶回美國並逐漸打開了他的心門。

       其實,故事的背景設定涵蓋了一系列複雜的歷史事件,包括阿富汗君主制被推翻,蘇聯軍事入侵,阿富汗難民逃往巴基斯坦和美國,以及塔利班政權的崛起等重要事件。所以當阿米爾逃亡到美國,結識了阿富汗將軍的女兒,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時代大環境。

       這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因以第一人稱敘述,免不了有自傳的嫌疑。實際上,小說中阿米爾的父親在蘇聯軍官手下救出了油罐車女子也是由真實經歷改編的,胡賽尼的表哥就是在逃離阿富汗時死在了油罐車內,所以胡賽尼在描寫這些的時候總懷有倖存者特有的內疚心態,而且小說的主題是友誼、背叛、罪惡感、救贖,以及父子之間不太融洽的愛這些全世界通用的主題,因此能夠跨越文化、種族、宗教和性別的差異,與各種不同背景的讀者都能產生共鳴。

       哈桑總是說“為你,千千萬萬遍”,而生性懦弱的阿米爾卻選擇沉默冷酷的逃避,這樣的悲劇性結果並不單單是個性差異所造成的,在這些年少無知的孩子的潛意識裡早已被灌輸了相應於自身社會地位的“應該”與“不應該”,一個哈扎拉僕人理應為主人盡忠,而高貴的普什圖少爺不值得為一個卑賤的哈扎拉僕人冒任何風險。

       “阿米爾和哈桑,喀布爾的統治者”,這樣的誓言只能是石榴樹下的童話,“王子與貧兒”不可能成為兄弟,因為他們命中註定不平等。包括二十年後,阿米爾重返阿富汗的自我救贖行為,也只不過是在獲知自己與哈桑的同父異母兄弟關係之後對身世的無奈認可,也就是說,他仍然沒有證明自己已經找到了“重新成為好人的路”。

       我們少年的時候,總是意氣風發,三五結伴,促膝長談。那是在我們其樂融融的環境中構建的虛擬場景,然而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在微弱的友誼遇到挑戰的時刻,只要有一方露出破綻,友誼的橋樑必然坍塌。

       即便如此,留下哈桑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的感動,記住曾經的美好,當未來相遇時,不慌張不逃避,片段閃回之時,恰是會心一笑的瞬間。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3-21 為你,千千萬萬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