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不喜欢看日本那些杀杀杀影片的,上一次还是为了二宫才看了《杀戮城市》1和2。那种无尽的悲哀至今难忘,后来也一直规避这样的影片。
最近鼓起勇气看了《大逃杀》,还没看就知道背景是拉着一帮高中生到荒岛,三天内杀光所有人的胜利者才能存活的生存游戏,并且三天内没法只剩一人那都得死。多么残酷而恶心的游戏。李欣频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的第一课就大肆推荐,告诉我们这个故事讲得不仅仅是杀人的故事,也是人生寓言。
恐怖气氛+堕落青春类型片
在反复犹豫中,偶尔拉了拉快进看完了《大逃杀》,说实话,相比于《杀戮城市》其实好了很多,没有动不动爆头、恶心的怪物,毕竟2011年的特效技术比2000年先进了不少。一个是保卫地球,一个是杀人游戏。
就像很多人说日本的恐怖片其实不恐怖,跟多是在渲染气氛,《大逃杀》也差不多,没有《行尸走肉》那种恶心的情节,甚至杀杀杀的过程也没有多么可怕,就是机关枪、手枪射射射,几把刀远景镜头砍了几下。整部影片渲染的就是那种恐怖的氛围,一开始就是BR法案的上届生还者,一个抱着娃娃满身鲜血的女子,对着镜头笑了笑,气氛诡异。
这个“幸运”的班级在北野老师带领下看游戏规则时,那个喜感而恐怖的女子在电视机里讲着杀人游戏的规则、北野老师每隔几个小时报告死亡名单、危险地点,像极了《杀戮城市》里那个怪球出现的场景,用喜感来衬托诡异的恐怖。他们的出现,代表着有人死了,接下来学生们又将面临什么。
《大逃杀》和《杀戮城市》是相似类型的故事。是这个国家影视作品中固有的东西,都属于这个国家气质的类型。
故事里的主要角色,都有自己的悲惨故事。北野老师和《告白》里的班主任好像,都受到了学生的凌辱。男主角七原秋也的父亲饱受失业痛苦,留下遗书自杀了。女主中川典子在高中总是受其他人的欺凌。最狠的女性角色相马光子小时候差点遭到性侵,从小她就知道只有自己最可靠。一路护送男女主角周全的川田章吾则是上届BR杀人游戏的冠军,女友最后惨死身亡。
在死亡游戏的过程穿插着高中岁月,悲惨人生。日本人最擅长的就是讲述悲情青春,《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故事,大概也借鉴了《大逃杀》的部分精髓。
《大逃杀》里的生存法则
单单想看恐怖,那《行尸走肉》等欧美系可能更适合你。按照李欣频的说法,《大逃杀》更大的意义在于社会隐喻。
在这场生存游戏中,每个人得到的装备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永远装满子弹的机关枪,有的人是电击棒,有的是镰刀,有的人居然是望眼镜。
最先死掉的人是反抗者,游戏还没开始就被爆头身亡。接着是害怕的人,不少情侣双双跳海、上吊等。第三波死掉的人是太软弱的人,没有防人的心傻傻地和别人交心最后死亡了。接下来就是一阵砍砍杀杀,胜利的人是更狠的人,在一阵混战中留下来的是最强的人。
有些人死得很奇妙,却又在情理之中,两个人想要呼喊大家团结在一起,结果被他人杀害了;有些人在灯塔上本来团结在一起,结果在互相猜忌中互相扫射身亡;有些人真的发现了挑战权威的方法,在胜利的前夕被“叛徒”杀害了。
最后剩下了四个人,两个上届冠军,一个杀人狂魔,一个被迫进入游戏、带着女友死亡的遗憾的勇士,一对被幸运女神眷顾的情侣。杀人狂魔在遇到三人组的时候眼睛已经瞎了,战斗力大减的情况下也走上了人生的终点。
剩下三个一路相守的友人,勇士知道离开的方法,解开了三人的颈圈,在临终前终于明白了三年前女友四千的微笑。这对幸存的情侣因为杀死了北野老师被全国通缉,开始了亡命天涯。
我们离开校园,就要开始我们的残酷竞争,竞争的不是生与死,而是工作、生活的资本。
也许生活中我们得到的不会是杀人工具,但是我们在进入社会前也会得到一些资本。这些资本有的是技能性的,可能你外语很好,可能你身强体壮,可能你有很多社会经验,有的人可能只是废柴。还有的资本就是人际关系,六个灯塔女孩之间原本有着纯纯的友谊,三个企图有技术破解规则的男孩等,他们在友情的鼓励下走得较远,有些事情一个人是做不来的。
有了这些资本,你就可以开始在社会展开竞争游戏了。首先你要获得一份工作,你要有一定的本事过五关斩六将成为那个第一名。在社会上,随时都有意外发生,你需要时刻保警惕尽快对环境做出应变,就像故事里的男男女女,从手无缚鸡之力到杀了第一个人走向坚强。你也会在社会上逐渐变得果敢,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难受很久,因为这些事稀疏平常。
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团结是走不到最后的,弱鸡一样的男主、女主,到最后才勉强杀了自己的老师,一路上几乎脱离整个杀人游戏之外,可是有上届冠军一路护送,喜欢的女孩的帮助。其他人都深陷其中,他们却独自获了下来。没有他人的帮助也是没有办法活下来的。
李欣频作为一个年长的人,她有更多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强者留下了弱鸡一样的男女主是因为他们没有杀伤力,强者也需要他人的陪伴,需要精神支撑才能走下去。以及其他一些职场生存法则。
作为一个刚出社会的人,我看不到那么远。也许未来真的需要披荆斩棘,会有很多困难。我现在唯一想的事,大概就是不要成为那些自杀的人,要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