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婚姻,是一个人的修行

    结完婚,生完孩子开始,我渐渐从自我发展的角色转变成依附于他人(我先生)而活的附属角色,年龄的尴尬、职场能力不足的境遇,在暂时看起来还算安逸的生活里选择了全职,就有了似乎不甘心全职而又不踏实去工作的纠结,有多少时间拿孩子说事,就有多少理由不去工作的理所当然。

于是,带孩子,忙孩子的一切饮食起居成了我生活的全部,在枯燥乏味而毫无成就感可言的现实里,我一边默默忍受着育儿的辛劳,一边自我安慰,最惨的是先生与我聚少离多的日子予与我精神与生活协助上的照顾并不多,我突然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呀,孩子父爱的经常缺席没有家的完整,数不清多少个日夜在孤寂难捱时一遍一遍抽泣内心的苦怨,暗自神伤而又重蹈覆辙,因为,是自己主动选择了放弃奋斗而不去改变的现实,一个人,忧伤着活该的宿命。可长久以来,我的精神异常空虚,生活严重缺乏安全感,这是一种从心里散发的无助孤独,而先生不经常在身边的陪伴,于我而言已经失去了某种共同经营家庭、共同诉求、探索生活乐趣与美好的时光。

    我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陪伴孩子而极度缺乏个人空间,所以在与孩子作伴的每一个时刻都不希望她的吵闹打扰到我,比如入睡前的不停催促,使之尽快深睡才有可能腾出属于我的一点点安静私人空间,一次又一次因孩子不听话的叛逆而暴跳如雷、嘴脸狰狞的面容早已暴露了内心的焦燥与不安,当孩子睡去,我的身体也早已疲惫,但潜意识又清醒无比,深呼一口气,静静的打量着台灯微弱的光映射在床头的温暖感觉,下意识双手揽住床品,一边想着他,一边埋怨他,不满意他以工作的名义,说缺席就缺席的随性,深责他从不在乎我感受的轻率,吵了,闹了,生活还得继续,我清楚自己对他是失望的,失望在蔓延的同时也在提醒自己,我的出路在哪里,就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

    偶然读到一篇文章,意思大致是选择全职,就是选择了最危险的生活,在最应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选择结婚生子,大抵有两种结果(1)逃避现实奋斗的苦,甘愿坐享其成与啃老(2)就是能力不足,放弃奋斗而甘愿回归主妇的卑微,我属于哪一种呢,后者也许是显而易见的吧。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大,只是看你把时间用在了哪里,每天坚持看一本书,一年就能与别人有365本书的差距,阅读是生智的过程、召唤与内心深处自我反省与对话,明智了就用行动来自我增值,比如走出来,去工作,用一技之长来填补思想与灵魂的空虚,你的所有经历与技能,就是你最大的资产,没有人可以拿走……

    那时精神与身体上的极度空虚与孤寂,让自己陷入一种患得患失又碌碌无为的诚惶诚恐而不可终日,心里早已厌倦了这种状态的无能与改观,独处的时间多了,随着年龄在不同阶段的历经,心绪也慢慢沉淀下来,对先生态度上不再那么激进,在静处,我心只着眼于如何完善自我,如何活出生活的尊严与质量,对这些因素的思考,成就了我接下来自我拯救之路。

    我开始思考,围绕着在生存与发展的技能上如何才能有所突破,然而在快步入四十而不惑的年龄里才用尽心思布局自我,这犹如一记耳光,重重的打在了我已不算年轻的生命里。我开始投简历,面试,应聘,重新学习会计,考会计证,一步一步也在朝既定的规划进行。从前的我,依附于先生,他给予我衣食无忧,犹如一张定期的存折,任我随性挥霍,殊不知人有旦夕祸福,不是自己亲手赚来的,终有一天对于失去的一切将带你陷入暗无天日,并自责当初在时间上自我放纵、在工作技能专长上毫无成就的自己。现如今的我,已然是经历了先生在事业上致命的低谷与负债的重重现实,心智也会跟着成熟许多,我需要重新拾起我生存的武器,试着打开自己与社会的距离在惶恐不安的宿命里重新为自己开避一条出路,生活的安全感与成就感,最终是要依靠自己来寻求。

    这一年困苦难耐的时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熬与无聊,虽然背负着外债,而正因为这实实在在的压力,能够在我惶恐的生活里被探迫让自己树立了良好的上进目标,在持续不断的坚持下目睹自己状态的变化,的确是一件美好而踏实的事情。我默默为自己定下了一些计划:会计业务要做到扎实过硬,饮食均衡身体体重保持在100斤以内,认真阅读,提炼精髓智慧……..这些实实在在的正能量,都为生命提供了一种充实而健康的存在形式,以前的放纵与懒惰,在现在模式化的生活下,可以做到律已,悦心,长智,大多以前消极的行为与想法可以慢慢被移出,而暂时还没有达到的目标,就留给接下来要更努力的下一年。

      要想人生出彩,还需要自我增值,所以,现在的我或许有困惑,有重重债务与生活的压力,但我相信,生命是一场公平的赛程,在时光轴的这一端我潜心修行,在另一端一定会有更好的人与事等着我,我只需要保持健康、积极,开朗向上、睿智豁达,余生的光阴与美好定一不会辜负于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婚姻,是一个人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