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是培训参赛泛滥的助纣为虐者

      刚刚过去的一个周末,春光明媚,而我则处于紧张、愤怒的情绪中,起因是女儿参加了一个名为SPBCN的拼字大赛。

      年初,女儿根本没做任何准备,很顺利的进入了市决赛,在她参加了仅仅几分钟的市决赛后,被通知晋级参加省决赛。当时我们犹豫了,因为我们对这个赛事根本不了解,只是孩子知道有这么个比赛后想试一试自己的单词量才报名参加的,但是女儿说她好不容易晋级了,她要参加,就是因为不想打击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们决定让她参加,但回顾整个过程,我觉得我有必要写点什么,既是对自己的教育理念的反思,也是对和我一样焦灼于孩子成长的家长的建议。

    100元的市决赛费,没有任何赛前准备,几分钟的比赛,全省有多少孩子参加我没有数据,总之是安排了好几轮。接下来的省决赛,两天的比赛,小孩参赛费用是1340元,我是通过组委会办公室电话告知的一个私人微信号缴纳的,没有发票、没有任何纸质凭证,组委会没有出具任何书面参赛事项告知和参赛协议。比赛安排在一个偏僻的度假酒店,两个小孩一间房,大概合十几元一餐的饭。有个领队的人,估计是组委会在社会上临时聘用的,看了他的微信信息截图上写的是活动志愿者,所以家长问情况总是一问三不知,从来不在群里发小孩子的情况,像我这样没有去陪同的家长,只能不停的打孩子的电话,以确认她平安,并且提醒她一定要记得给电话手表充电,不能断了联系,因为我不知道除了那个不靠谱的领队,我还能联系谁?我打了领队给我的三个组委会的座机电话,一直没人接,最后领队告诉我,这是临时的电话,比赛当天就撤了。然而去陪同的家长,想要进入赛场观赛,临时被告知要叫300元的观赛费。从星期五下午到星期日上午离开,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坐车还是参加比赛,大多都是家长和孩子自己去问去找的,领队从不未主动引导,我女儿说安排给她的房间还有一个家长,所以她去了她同学的房间,领队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情况,因为他没有去查房。家长们都要求组委会安排车子将没有晋级的孩子送回市区,是否有车,什么时候发车,都没有任何回复,领队只是一直回复坐车的家长坐车的话,每人要三十元钱车费,一直到周日上午九点十分才确定发车时间,但哪些孩子坐上车了,车牌是多少,都没有任何告知。我们参加这个比赛,没有拿到任何书面协议确定权利义务事项,在来回五六个小时的车程和两个晚上的住宿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安全问题,谁来负责,细思极恐。我们大多数家长都只关注了比赛,而忘记了孩子的安全,忽略了这些我们最应该注意的重要事项。而作为一个法律人,我更为我对这些基本常识问题的疏忽感到惭愧,对这个组委会最大化的攫取商业利益、无视孩子的安全感到愤怒。我也为自己明知这是一个商业化的竞赛,仅仅是为了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让她参加,对这些商家的助纣为虐而自责。我也想到了我去年让孩子参加某艺术节比赛,也是为了让她增加自信心而在微信上给她拉票的事情,明知商家就是为了让大家关注他的公众号,提高点击量,但这种低级的参与行为能帮助孩子成长吗?能增强她的自信心吗?答案是,NO!

      女儿在参加了第一轮比赛后,就哭着给我打电话说,她只拼对了几个单词,我训了她一顿,斥责她没有好好复习参赛的单词,但实际上,她甚至在春节期间都在背诵单词,组委会发的那本小册子里小学组的单词她都比较熟悉了,她的英语在同龄人中算是很不错的了,何至于差到这个程度?慢慢的,我找到了原因。在临时组建的微信群里看到有去赛场的家长在质疑一些孩子拿着几页写满单词的纸,某中英文双语学校的校长亲自参加了比赛的开幕式,该校很多老师全程参与带队参加比赛,最终参与晋级的大部分也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这个学校的学生肯定是经过了严格的赛前训练,看了他们的参赛视频表现确实很棒,组委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获得双赢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我们无可指责,但是我们这些其他学校的孩子却傻乎乎的充当了陪考,并且自信心也遭到了打击,本来是想通过参赛激发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增强比拼意识却事与愿违。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家长没有事先去做一个了解,就轻率的让孩子参赛,这是我们的责任,虽然现有的升学模式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家长这种急于求成,希望孩子通过某个竞赛而能获得绿色通行证或者更容易进入某个学校的心理让我们的孩子不堪重负。女儿参赛回来后的下午,我带她去电影院看了《彼得兔》,我心有愧疚。

      晚上,我上网仔细查阅了这个比赛,这种比赛来源于美国,它其实是一种数字游戏,2016年全球排行第3的泰国31岁计算机工程师哥蒙虽自称能拼出字典中超过9成生字,却不知道它们的意思,他本人连简单英语对答也不懂,由于这种比赛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竞技性,提供丰厚的奖金和到世界各地比赛的机会,所以很多人参加,而能够决赛获奖人的大多记忆超群,天赋秉异,这种比赛设立的初衷显然和我想让孩子参加能多背点单词的初衷根本不是一回事。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大多数人的孩子都只是普通资质,让他们去参加这种比赛并想获得好成绩无疑是自欺欺人。这也让我想起一个数学老师的话,为什么很多的孩子在奥数班都有受挫感,对数学越来越反感,那是因为很多奥数培训学校对孩子的培训就是针对各类奥数比赛的,那些题目不是正常的数学教育之内的内容,大多数的成人如果不经过培训和练习也根本做出来,何况是小学生,所以对一般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参加这种培训和比赛只会让他们产生更深的挫败感。

    过去的这个春日的周末,我仍不想女儿有灰色记忆,我说虽然比赛不理想,过程不太顺利,但是你还是有进步的,你起码能够自我管理、自我安排,知道及时调换房间和同学住,写完了作业。女儿也说,我也觉得我有收获,我认识了一个初中的大姐姐,她给我讲了很多小升初和中学的事;很多选手很厉害,很难的词都能拼出来,和他们相比,我准备的确实不是很充分,如果下次参加比赛,我一定不会像这次一样了。这个社会不缺少牛娃和天才,但是不快乐的孩子却越来越多,我还是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平安快乐的成长,其他都是假的,道理浅显,却很难真正领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也是培训参赛泛滥的助纣为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