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2016·罗杰斯著作精粹 | 2016.3.29

在这部分的第二篇文章中,罗杰斯描述了个体如何从婴儿时期的自我决定慢慢转变成了将自我评价的能力转交给了外部世界。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男孩,他希望自己可以称为艺术家,但是,他感觉到,如果自己能成为一名医生,就可以得到父母更多的称赞和爱,逐渐地,他就把称为一名医生内化成自己的目标。

生活中有很多内化的价值模式,比如说,不服从是不好的,服从是好的,毫无疑问的服从更好,父母,教师和军队共同强调了这一价值观。为了娱乐而浏览或漫无目的的翻阅是不好的,这种观念来源于学校和教育体系。

个体放弃自己内部的评价标准,转而依赖他人的标准,主要是为了获得或维持爱、赞许和尊重。结果就是,生活的重心也转移给了他人,这种情况带给个体的就是恐惧和不安,反过来就更加严格地依附于内化的价值观,以避免触犯他人,丧失关爱和赞许。

在一些婚姻关系中就可以鲜明地看到这种内化他人价值观的巨大的负面作用。一个完全抛弃自我的妻子和一个负心汉的故事,背后可能就有这样的心理动力原因。

罗杰斯在文章中指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把人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性和独特性的个体看待。感觉并且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人,逐渐看重自己与众不同的方面,感受自己内心正在发生着什么,自己此刻的感觉,自己的体验,以及自己的反应。运用自身经验来直接指导自己形成观念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卷有益2016·罗杰斯著作精粹 | 201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