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有人说,杨家将是世人编撰出的人物,人们将熊大木撰写的《杨家将演义》当做历史。其实,这只是一部演义小说,作者只是借杨家将抒发自己那颗爱国之心,同时也是对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敬仰之心。
实际上,杨业此人是否存在。答案是肯定的,他的确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上,同时他也是在抗击辽军的战役中牺牲。
宋代著名学者欧阳修曾赞颂道:“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北宋中期宰相苏颂就曾将他与飞将军李广相提并论:“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来,至今遗祠雁门关。”
而能将这样的英雄人物击败俘虏的萧太后,到底是何方神圣?
萧太后本命萧绰,小字燕燕,辽国皇后,政治家,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正所谓“三岁知人生”,儿时的她就极为聪明伶俐,办事利索,对任何事情都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就连日常琐碎小事上也不例外,正是这种精神深深赢得了她父亲萧思温的宠爱。
有一次,萧绰与姐妹几个一起做家务,时间不长,几个姐妹便开始偷懒,草草收场。
唯有萧绰一人,仔仔细细地擦拭着每一个角落,家具收拾得整整齐齐,丝毫不为姐妹们的语言所蛊惑,专心致志。萧思温常常用赞许的眼光称赞道:“此女必成大事!”
公元969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一年也正是萧燕燕改写命运的一年。二月,辽穆宗带领萧思温等亲信大臣前往黑山打猎。
说起辽穆宗这个人,生性非常的残忍、暴虐,因此他的手下对之是敢怒不敢言,一直耿耿于怀。
一天晚上,辽穆宗喝醉了酒,这些屡次受到暴虐的侍卫们再也无法忍受,就合伙将其刺杀。闻讯后,萧思温迅速封锁消息,拥立与自己交往过密的耶律贤登上帝位。
作为回报,自然为其加官进爵。此外,为了亲上加亲,更是与之约为婚姻。就这样,萧绰就被送进了皇宫。
一进宫,就被奉为贵妃。过了两个月,一步登天,登上了皇后的宝座。这是多少女人耗尽一生心血才能得来的结果,没想到被她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
这或许就是命吧,正如老话说的那样,“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公元970年,这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父亲被刺杀。遭遇了失怙之痛后,萧燕燕变得成熟起来,协助体弱多病的辽景宗治理国事。
于是,在辽景宗的默许之下,以后的大小事务皆由萧燕燕开始裁决。萧燕燕所做出的决定,辽景宗并无异议,只是在后面批注“知道了”,和当年唐高宗与武则天的故事颇有相似之处。
在萧绰的努力之下,辽国的国势开始蒸蒸日上,一度能够与中原的宋朝相颉颃。
公元976年2月,辽景宗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朕’曁‘予’”,并“着为定式”,将妻子的地位升到与自己等同的程度。
公元982年9月,辽景宗在出猎途中病逝,享年35岁。弥留之际有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
而此时的梁王尚且年幼,根本没有决断的能力,军政大权自然落入了萧绰萧太后之手,而此时的萧太后年仅29岁。
面对着主少国疑和宗室势力的强大,萧太后很明白自己此时的处境,因此不得不示弱。
她故意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面前流泪说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
二人看到萧太后哭哭啼啼的样子,动了恻隐之心,便开口道:“信任臣等,何虑之有!”
不久,萧绰将耶律休哥派往在南京(今北京)留守,总管南面军事,以加强边防。此外,并任命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内政事务,尤其是加强对这些贵族的监管。
与此同时,萧太后也听用了南院枢密使韩德让的建议,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逐渐剥夺了宗室贵族的兵权,从而解决了内部隐患。
萧绰的能力众人看在眼里,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皇后不简单,面对国弱敌强的压迫下还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步步的计划。可以说,这个女人不简单,甚至是“巾帼不让须眉”!
北宋听说辽国主少国疑,便有大臣向宋太宗赵光义进言:“如今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而其母与韩德让不清不楚伤风败俗,定然招来国人痛恨,辽国肯定内乱,上下不齐心,会有谁愿听一个败坏妇德的女人指挥?正是对辽用兵的大好时机。”
此时的宋太宗也正雄心勃勃,一心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便准许了这个请求。于是,在雍熙三年发动了对辽的战争,起初还取得了一些局部的胜利,但后来宋军完全被辽军所击溃,一路仓皇而逃。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熙北伐,当然结局我们都知道,北宋大败。而杨业由于没有等到援军而被契丹活捉,誓死不降,在这场战争中殒命。
公元1004年,宋真宗赵恒继位。新帝继位之初,国事不稳之时,萧太后下令,集齐二十万辽军精锐部队南征大宋。
辽军势如破竹,不到三个月就攻到了澶州,也就是如今的河南濮阳,距北宋都城开封仅一河之隔。此战,如果不是寇准力挽狂澜,坚持让宋真宗御驾亲征,激励了上气,谁胜谁负还很难说。
当宋眞宗的车驾出现在澶州前线时,士兵高呼"万岁"连延不绝,声震数十里,人人同仇敌忾、个个视死如归,很快就集结起数十万之多的援军与辽军对抗,这对萧绰的南征大计自然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当辽国名将萧挞凛在察看地形时,被宋军用弩射中身亡。辽军未战先丧大将,士气大受影响。萧绰审时度势,又加上韩德让的劝吿权衡,决定阵前议和。
辽宋达成澶渊之盟,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眞宗赵恒为兄,赵恒则称皇太后为叔母;维持宋辽之间旧有的疆界;宋国每年向辽国提供三十万金帛。双方结束了多年不息的争战,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相对和平。
公元1009年,一代女强人萧绰走完了波澜壮阔的一生,享年五十七岁。因为其铁腕的政治手段及争议的残杀政敌事件,历史上对萧绰的评价一直两极化。
元版《辽史》的评价很简单,书中说:“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
宋人的《契丹国志》便有了人身攻击,叶隆礼在《景宗萧皇后传》里指责道:“(萧后)好华仪而性无检束。”
“后天性忮忍,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但由于《杨家将》的故事深入人心,以至于“萧太后”三个字,几乎成了萧绰的专用名词。在民间传说中,她是“杨家将”的死敌,满门忠烈尽数折于她手。
但是在小编看来,她是个如孝庄一般的人物,能扛起国之重责,为国之大业牺牲自己。她是个武则天一样的人物,毁誉参半,一切皆让后人评说。
▍来源:历史D学堂
▍编辑: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