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真的是多多益善吗

        考证,是大学一支新生的主力军。就拿经管类专业来说,各种资格证,会计、证券、期货、银行等,还有会计初级、中级证,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计算机二级、投资顾问、理财等等,可以说两只手数不过来,要不要考证、考什么证成为萦绕在我们心头的一大困惑之处。在高中,总会有老师跟在身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上了大学,让我们眷恋的声音悄然消失,许多事需要自己来抉择。看着周围的同学要考取这个证,我们就去报这个,听学长学姐说那个证有用,又去报那个,更多的时候,可能只是拥有一个机会去试探考试的水有多深。很多时候我忍不住想问一声:证书真的是多多益善吗?

        大二的时候,反思过去的一年,总觉得专业课没有学到什么,想着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去学习考取证书。于是奔波在各种证书间,课余的时候呆在图书馆刷题、背题库,每天很忙碌,而考试的结果却像是摸着石头过河,然后陷在泥泞中,惨不忍睹。偶尔也有通过的科目,效果却和我预想的有天壤之别:考试及格了,题库中的题大部分也会做,可是我并不知道为什么这个题答案是这样的,多数时候只能用“因为题库中的正确答案如此”为自己辩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机械性的记忆而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整体框架的把握。看着手里写着“及格”的证书,我很清楚地知道它的背后不是代表能力,而是题海战术的结果。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时候,信心满满的开始做一件事,却发现最后与预想的结果大相径庭,你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决定是不是错了,不知道是否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在过去大学文凭是铁饭碗,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大学生数量的增加,这张文凭已不再是用人单位争相追捧的对象,“多个证书多条出路”成为我们大多数人的奋斗目标。可盲目的考证真的会实现我们的初衷吗?我们来算这样一笔账:每一个证书都承载着沉甸甸的知识。如果采取题海战术,每个证至少有两个科目,每个科目至少有四十课时,那么准备阶段就需要八十课时,相当于一门课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一课时直至上到十六周。倘若加上学习课本知识,结果翻倍。耗用这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加上机会成本,可谓是高风险投资。高风险往往伴随高收益,这就要看我们的抉择了。

        现在可供我们考取的证书种类繁多,涉及面很广,概括起来分为了三种:一是通用性证书,也被称为不得不考的证,例如计算机二级证、英语四六级证等,社会上不是称“新时代的文盲”就是缺乏计算机与英语技能的人,于是这些证就成为人人争取拿到的香馍馍。二是职业资格类证书,这类证书的显著特点就是进入相关行业的资格证明。第三则是能力型证书,比如雅思托福等用来出国留学或求职时能力所在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众多的证书,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有选择的考取。

        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学习场所,可以说学生时代是我们最轻松肆意的时候,不必担忧经济来源,不必理会生活琐事、人际应酬,也是我们多数人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次“充电”。抓紧时间,学习感兴趣并且适合自己的,不是盲从,不是多多益善,为我们的未来助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证书真的是多多益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