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孩子的创意保卫战》作者:文文鱼

《孩子的创意保卫战——让孩子受用一生的创意营养书》

作者:文文鱼


摘抄 - 搜狗搜索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 ,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



P3 

人人都有创造力,是上天赋予每个孩子的礼物。


P4 

不利于孩子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哈佛教育心理学家迦纳)

1.生长环境过于规律的人。

2.处在任何改变和创新都会被否定和压制的环境或人群中。

3.身为长子,或成长在一个强制压抑叛逆的权威家庭。

4.没有一起试验和努力的同伴。

5.没有经常鼓励和支持他们的父母和老师。

6.没有机会持续学习,精于一种领域的技术能力。

7.不曾在任何方面有优异表现而被赏识,获得赞美和激励。

8.生长环境中完全没有机会接触到由冒险精神的人。


[ 保护创造力 ]

从读懂孩子的画开始……10

发现是关键……101

赞扬是重点……104

要发自内心地赞扬……108

请停止比较……113

允许失败,才会成功……120

请用“童话”沟通……126

请给孩子展示的平台……128


P5

涂鸦具有自由和提笔直觉就能作画的特质,无须基础素养。因此,孩子从一岁可以握笔开始就能进行创作练习,所以,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肯定:美术是幼少儿期训练创造力最好的工具。

P6

别以为一粒种子扔在土里就可以自由生长。如果不适当地为它遮风挡雨、捉虫除草,也很容易就被埋没了。

创造力也是,只要孩子持续保持这种信心和热情,创造力才能更好地释放,而保护,不是要养在温室,而是有智慧地帮助孩子,让孩子具有使种子成长的信心和激情。

P10

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同,每个年龄段都会出现不同的状态,需要顺应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以此为依据提供适当的教育。并且,由于个体差异,孩子的发展状态也许比下面的标准(书中列出的标准)略快或略慢,这些都不用太焦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永远比揠苗助长更好。



无造型阶段

1~2岁的孩子涂鸦时留下的三种痕迹:向下戳(印)、横扫、推拉

P11

涂鸦不是真正的“画”,是宝宝最初的成就感和存在感的获取方式,是宝宝的内心释放和表达!一定要记得见证这个伟大的时刻,和孩子一同欣喜!从此,孩子将会有一系列的涂鸦表现。

P13

2岁多的宝宝开始对涂鸦作品有一定意识了。

很多时候会抓住一些瞬间痕迹,并给画画命名,声称画了汽车、房屋等,但是还基本没有情节的延续和情绪的表达,画面也没有具体的“形”,这被称为“虚构”。并由于还无法掌握手的精确动作,所以笔尖常常跑出纸外。

P14

这是孩子建立人生观、是非观的源头体现,通过“涂鸦”方式表达了出来。

TIPS:在孩子2岁时,要多和孩子沟通,认真理解画面的含义,以此知晓孩子近期的所见所闻,并给予引导。不用弄懂线条和形状。

P15

3岁开始出现封闭形和螺旋形

主要目的还是记录生活的瞬间,类似远古祖先的壁画。

画面中会有最初的蝌蚪人出现,但还不太成形。这时出现了象征和拟人化表现手法。

TIPS:在孩子3岁时,要多向孩子提问,耐心倾听他们的涂鸦故事,以此知晓孩子近期的所见所闻,并给予引导,不用在意形状是否标准。这个时候,孩子作品的线条形状已经依稀可辨。



造型阶段:蝌蚪人

P17

4岁左右的孩子出现的非常明显的绘画特征。人,被孩子归纳成了蝌蚪一样的造型,身体和四肢只有一根线条。到了5岁左右,开始分出四肢,5岁半左右,会分出手指。

4岁的孩子开始有意识地记录和表达,画面情节较完整,有时甚至画到纸外画板上,并且开始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手腕力度明显增强,开始尝试将封闭形画得更清晰,蝌蚪人也更有形,开始尝试涂色和混色,并对色彩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会以某种色彩“界定”或“替代”某种物体。

P22

亲子沟通和陪伴的重要。父母花一点点时间,孩子就能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P25

爱情也好,亲情也罢,打动人的,往往就是这些小小的细节。

P26

毕加索说过:“我愿意用一生来向孩子学习怎样画画。”

P28 

一堂关于树的创意风暴课

孩子心中的树,居然有这么多的形态和色彩。原来,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

P30

4岁多到5岁的孩子,很多开始学数学、字母和简单的文字。

P31

向孩子提问,耐心倾听他们的涂鸦故事。

在故事细节中尝试鼓励孩子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线条和造型依然不重要,让孩子多尝试混色练习,打开对色彩的感知力。色彩感知力和品味一样,不会随年龄而增长,幼儿时期的色彩练习显得十分重要,油画棒和广告颜料都是非常好的媒介。同时多带孩子到野外,从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中去寻找和学习知识,更好地认识世界。

P32

5岁开始运用组合封闭形表现画面。画面开始变得完整,蝌蚪人也会出现如指头、纽扣等明显的细节。画面情节会开始变得丰富,物体与物体之间会有一定的关系。开始对色彩效果有明确的目的性。这个年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驰骋时期。

P33

色彩心理学这个问题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极端,黑色是孩子的观察所得和客观反映。

P38

听孩子讲述充满想象的画面,并和他一起快乐地天马行空,忘记一切常理,孩子能想到的就是合理的。其实很多时候会发现,孩子的解释和理由也真的是成立的,请和孩子一起,尽情享受这个创意驰骋的时代。

5岁左右的孩子还容易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对某样东西狂热地描绘,画多少都不会累。

其实无论画什么,都是孩子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喜欢一件事物,甚至狂热地爱上,都是人之常情。

疏导一定比围堵更好。

P40

6~7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造型能力,作品具有相对完整的画面感,创意十足,故事情节也非常丰富饱满。造型能力大大增强,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基本达到。但还缺少遮挡以及空间的概念。

P43

爱妈妈是孩子们画面中永恒的主题。

P44

孩子有他的道理啊,如果我盲目地去纠正,那孩子的创造力不是被我挥刀扼杀了吗?

P51

继续和孩子一起快乐地天马行空,这个时候可以对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作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比如线条的流畅和色块的基本饱满,但只是稍加提醒,不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标准。

P52

7~8岁《皮影课程》

这个年龄段开始出现比较优秀的儿童作品。

创意和绘画技巧开始达到和谐统一。

对遮挡关系、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开始有了概念,绘画技巧也有明显的提高。

创意故事也讲得更生动、更细腻了。

P56

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大,线条、造型什么的,都靠边吧!

P57

孩子的画面有些暴力好不好?其实这个和之前讲到的大量运用黑色是一样的道理,并没有很特别的反面含义,只是孩子在自己作品中一种情绪的客观表达,更多时候他们还是希望变得勇敢和强大!

P62

物体在画面上不是一字排开或者填补空白,而是相互之间有前后的遮挡,这是孩子的空间理解力和绘画表现力成长的重要标志。这个阶段重要成长标志:近大远小的关系。

7-8岁的孩子有对美的独特感受,希望自己做主来完成作品。所以,大人们一定要多给孩子们平台和机会,他们真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很多!

P67

倾听孩子美妙的童话故事,像欣赏大师作品一样去欣赏孩子的画,享受无限创意所带来的美好。在保证对孩子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和孩子讨论造型和色彩的问题,但不强制要求,记得这个年龄才会出现的成长标志,不要超前要求孩子。

P69

8~9岁《俄罗斯套娃》《老虎》

这个时期,孩子的创造力依然活跃,但因为见识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对常识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有了明显的认知,因此,思考问题慢慢变得不那么天马行空,而会依附一些事实。同时,绘画技能在这个阶段会提升一大步。

P73

孩子的创意是会自动过滤掉这些无聊的“万一”的。

P75

学会留白

P77

孩子们依然保持了对喜爱的东西乐此不疲地描绘的习惯。

P79

原来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你给孩子机会表现了吗?

在孩子愿意讲的情况下,尽量倾听,然后引导孩子尽量发展自己独特的意见和观点。对造型、色彩以及技法上可提出适当的专业要求,但具体情况请咨询专业老师。

P82

9~12岁《多格漫画》

这是一个开始进入写实状态的年龄,会开始追求比较具象和真实的画面感受,如果前期的创作力发展引导得好,那么孩子此时会呈现出非常不错的状态,从单纯的创造力阶段转化为艺术创作阶段。他们的画面已经非常完整,并且能很好地表达某些情绪状态,老师的语言,有时候会显得多余,但更多的孩子会出现技巧和能力不足以满足对“写实”的愿望,眼高手低,不进反退,甚至失去信心、不愿坚持。

P83

喜欢更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所见,用图画抑或文字。

P86

造型能力的提升让孩子可以直接用水粉工具写生了。

P99

认真欣赏孩子的作品,和孩子平等沟通,了解孩子UI绘画本身的期望和目标,与专业老师一起早作计划和打算。切记在此时质疑孩子的能力和热情,这是孩子更需要父母耐心地与之沟通的时期。

P100

该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并且可以做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些都是有规律的。

由于个体差异,孩子的发展状态也许比书中的标准略快或略慢,这些都不用太焦虑。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永远比揠苗助长更好。

P101

保护创造力,发现是关键

别太相信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即使灼灼其华的砖石,也会黯然失色。

P102

孩子已经从视觉经验转化到了触觉经验。

P103

天赋就是来自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发现,来自于父母师长深层的爱。

P104

保护创造力,赞扬是重点

喜欢获得认同和赞扬,这是人性,孩子当然也不例外。

即使做得不够好的孩子,因为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和激情,经过反复练习和提升,有朝一日一定会达到不错的目标,而很多本来很有潜力,甚至表现不俗的孩子,因为总是听到师长严厉的揠苗助长地灌输,内心充满了反感,反而难以再继续提升了。

P106

即使难以理解孩子的作品,甚至觉得并不正确,但是都请先肯定孩子值得肯定的地方,专业方面的问题请和老师沟通。千万不要妄下判断,并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好,只是要注意方法,才能真正让孩子既快乐又成长,开出最美的创意之花。

P108

保护创造力,要发自内心地赞扬

你是否发自内心地觉得孩子好,孩子是能感觉得出来的。

P111

其实,不仅是画画,生活中这些看似不怎么样的小选择,也是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如果父母和老师在孩子相处中,能够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见,即使这个意见不那么完美,那么孩子也会越来越敢做主,也越来越敢于创想。

P112

只有发自内心的赞扬和认同才能真正点燃孩子的激情,相信孩子行,孩子才会行,孩子有了自信,才会敢于表达,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才有了生长的土壤。

P113

保护创造力,请停止比较

其实对大对数孩子来说,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瓶颈期,一般孩子都需要半年到两年的时间过渡。

P115

家长们往往会因为一时心急,没注意情绪和用语,可带给孩子的压力和打击却是很沉重的,直接选择逃避和放弃的孩子也不在少数。

哪里有完美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P117

家长们有时候一句谦逊的比较,本来想让孩子取长补短,却可能给孩子指错路。

P119

毛躁或者洒脱,拘谨或者精致,本来就是两个孩子不同的个性体现,为什么要设置一些莫名的标准?

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第一,却永远有唯一。每个孩子都是最美好的唯一。

P120

保护创造力,允许失败,才会成功

孩子的学习过程是呈波浪形前进的,有波峰也有谷底,因此,即使退步,都是正常的学习经历。

P122

首先要确定一个主题内容,然后要考虑用什么样的画面构图和主体物来表现这个创意,再确定还有哪些东西来做搭配和陪衬,细节要怎样丰富,最后还要考虑色彩怎样搭配才协调统一又有亮点。整个过程其实非常复杂,任何一个细节不够完美都可能导致整幅画面的失败,而课堂的时间有限。

P126

保护创造力,请用“童话”沟通

即使觉得孩子做得不够好,也要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用孩子的语言,平等沟通。

简单地沟通,让孩子乐于把事情往好的一面发展,不正是我们想达到的教育目的吗?

P128

保护创造力,请给孩子展示的平台

一定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比赛。

获奖→给予鼓励,没有获奖→不要气馁。

每个孩子开心画画,保持自己内心最美好的创意,才是成长的重点。

P149

激发不是替代

不要只看到光鲜的结果,还要看到孩子努力的过程。请别对孩子要求太高,顺其自然就好。

P150

创意一定是建立在有一定认知基础上的。

P151

观察,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清楚对象的形状、颜色和材质,以及对象比较独特的部分,包括时间、空间的概念。

P152

孩子们的观察是最接近事实,也最有趣味的,观察力强,用词形象。

P154

观察,其实就是更好地认识物体真相,同时找到更多不一样的描述。

“五感印记”理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感共同作用,接受外界的所有信息。

P157

如何让创意激荡

在既定的对象上作有意味的改变。

最简单的创意方式,莫过于在物体的形状、色彩、材质以及独特部分中,改变其中的一两种属性,使物体既保留原本的特征,又突破常规变得不一样。

P158

色彩的改变《半坡彩陶》

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多色搭配,CMYK和RGB。

P162

培养对好的色彩的鉴赏能力,是幼儿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

尝试不同色彩的混合色是如何变化和衔接的。

P163

形状的改变

一个圆形切出一个三角形:

鱼、豆子张嘴巴、厨师帽、切西瓜、重新拼回圆形、齿轮、小女孩(三角形边马尾)、喷水的喷头、楼房、滑梯、圣诞帽、人、山、钟表、尖耳朵、蛋糕、盘子里的西瓜、抽奖用的转盘、独角兽、披萨、蝌蚪、奥特曼……

用水果和蔬菜构成一只小兔子。

P168

材质的改变

让孩子体会材质的特点,“通感”:用手摸、敲击、听……

用线条表现风化后的现象。

当然,孩子对材质的表现和创意还显得力不从心,他们不一定能运用得很好,但是,一定要让他们看到和了解,为未来打下更好的基础。

P172

做加法和减法《手指蘸了颜料》

在客观物体上,加上主观的细节。

做加法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而在做加法的过程中,又被孩子们创造性地延伸出一种他们更喜闻乐见的手法:拟人化。

除了动物之外,还有植物,甚至还有数字、字母、台灯、沙发。

P178

减法在孩子4~5岁画人的时候表现得特别突出。觉得没起到什么作用→特意进行屏蔽和削弱。

P179

但是到了十三四岁以后(甚至更大),当孩子慢慢明白艺术中的“归纳和取舍”,他们的画面便又能看到较成熟的创意减法的痕迹了。

P181

年龄较小的孩子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一般难以理解幻觉的意义,更难以用视幻觉的方式,包括共用形、正负形等创意图形,但是,慢慢地给孩子看一些这类图形,有助于孩子对奇妙视觉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为他们积累更多的创意方式。



【侵删致歉】

2015年看过这本书,摘抄了大半本,这是一个不错的框架,后续我会做更详细的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摘抄】《孩子的创意保卫战》作者:文文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