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的那些白夜童话(二)

芬兰人家

每次旅行都尽量创造机会与当地人深入交流,这是众爱旅的出行理念之一。在距离赫尔辛基45分钟车程的洛赫亚,我们拜访了一个普通的芬兰家庭。

我们的大巴一拐进开满鲜花的碎石小路,就看到女主人玛丽安在家门前向我们挥手。这是一幢三层小楼,前有草坪,后有庭院,内设桑拿,背靠山林,这正是典型的芬兰式民居格局。

草坪上有秋千、飞盘和蹦床,孩子们一看见这些,就忙不迭地撒着欢玩耍起来。大人们则脱鞋进屋,与主人交流起来。

玛丽安夫妇都是中学老师,有三个孩子,其中最小的女孩是从广州红十字会福利院领养的中国孩子,中文名叫红爱。红爱今天有铁人三项训练,特意等我们到了,打了个招呼才赶去训练。

玛丽安先带我们参观了一下她的家,上下分三层,木质结构。最底层是车库、健身室和仓库。中间层是门厅、厨房、客厅、桑拿房、书房,前后侧有三个门,连接着三个独立又互通的庭院。最上层是三间卧室、一间孩子做作业的小书房,还有一个连接露台的家庭活动客厅。

我们20多人陆续进屋,玛丽安抱歉地说,家里地方太小了,不好意思。让蜗居里走出来的我们不知如何应答。

芬兰的那些白夜童话(二)_第1张图片
玛丽安家的三层小屋
芬兰的那些白夜童话(二)_第2张图片
院子里的蹦床,孩子们在撒欢
芬兰的那些白夜童话(二)_第3张图片
进屋换鞋,就看到这个让心情宁静祥和的门厅

玛丽安夫妇都是老师,最大的儿子今年大学毕业,此刻正在别的城市做夏季临时工。芬兰人一般在夏季最好的时光休假去山区湖区徒步、垂钓,于是有大量的临时岗位空出来,给年轻人暑期实践,很多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选定了自己心仪的终身职业。

简单交流参观后,大家开始动手一起制作芬兰家庭最常吃的点心——蓝莓派。蓝莓到了小朋友们手上,自然又是边做边吃的节奏,好在屋子背后的大森林里有的是,吃多少摘多少。一番忙碌,蓝莓派进了烤炉。趁着这个等待的时光,我们决定去森林里走走。

森林里几乎没什么像样的路,树木不太密集的地方会有小径依稀可见。开始时大家没看到什么果子,经带队的男主人指点,才发现其实到处都是各种莓,蓝莓、树莓、蔓越莓、野草莓,我走在最后,常常听到前面一阵欢呼,定是找见一片果子,等我高喊“让我看看”跑上前去时,只见众孩子微嚅着嘴,嘴角也许还渗着一丝红,但果子是完全见不到了。

就这样边走边找边吃一小时,途中见到无数不知名的植物和小鸟,手机上忽然发来了大后方蓝莓派摆上桌的照片,那香味都能从手机屏里飘出来,于是呼啸着回去吃派。

一进屋大家就惊呼漂亮,主人家拿出精美的杯盘碗碟,其中一套是芬兰百年独立纪念版的Arabia,这个品牌是芬兰人的传家宝,全球瓷器设计的领先品牌。赏美器品美食,这时候才发现,予善居然在手里留了大量蓝莓没吃,像作画一样一粒粒摆放在了牛奶冰淇淋上,汇成秀色可餐的作品。

芬兰的那些白夜童话(二)_第4张图片
玛丽安带领我们做蓝莓派
芬兰的那些白夜童话(二)_第5张图片
森林里的各种莓
芬兰的那些白夜童话(二)_第6张图片
予善把森林里采到的蓝莓摆放在冰淇淋上
芬兰的那些白夜童话(二)_第7张图片
Arabia瓷器套装承载的美食

这时,我们才有时间与玛丽安聊起了芬兰排名世界前列的教育。她说,芬兰教师必须有硕士以上文凭,一般在学期间成绩排名靠前才有资格做老师。孩子有家庭作业,也会有测试,但大学之前不太看重评分,只作为能力进阶的参考,大学后才会逐渐增加资质考试。体育和外出见习是最重视的课程,木工和家务是小学的必修课,孩子必须先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也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小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芬兰社会特别讲究平等,希望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不管孩子在某个阶段的表现如何,老师都会耐心等待他们跟上来,领先的孩子也有义务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跟上。

正说着,红爱训练完回来了,话题马上转到了她身上。她出生四天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街头,三岁时被玛丽安夫妇从广州红十字会福利院领养。玛丽安回忆着当初的领养过程,不断说感恩这个女儿到来给家庭带来的改变,望向红爱的眼神中充满爱意。回忆起小小年纪的红爱就能分辨粤菜和上海菜,又感叹基因的强大。

红爱说,还是很希望找到亲生父母,因为好奇那背后的故事,也会对他们有些许淡淡的怨恨。我们看着被领养改变命运的她,再看看因女儿到来连连感恩的玛丽安,真是百感交集,但这些感触对于当事人也许是不礼貌,有的甚至会有伤害,也就忍住不说了,只是说,希望玛丽安和红爱有机会再到中国,到我们家中作客,也深入了解一下中国家庭。

盘桓良久,话题仿佛总也聊不完,却已经到了午饭时间,但不能打扰主人太多了。在房前石阶上坐下合了影,恋恋不舍地告别离去。

打破常规

岩石教堂建于1969年,但现在看仍觉得新潮前卫。这是赫尔辛基市区最让我心仪的景点,没有之一。

建设教堂的地块原本就有一整块花岗岩横亘其间,传统思维是挖开石头、打地基、盖房子,若要建筑设计上创新,那是到盖房子阶段的事了。而Timo和Tuomo两位设计师将创新点提前到了最初阶段,回到原点上思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牛人思维往往就在于打破常规的这一瞬。两位设计师直接利用一整块花岗岩的稳定性,炸开石头中间区域,保留了周边和下方的所有岩石,又把炸出的碎石堆筑于墙体中上部,再加上铜线圈构成的顶盖,一个完全融入周边自然环境的“奇葩”教堂就此诞生。

教堂的采光是另一处神来之笔。180个宽度相同、高度各异的细窗支撑起碎石墙与铜顶间的空间,在夏季极昼时,完全依靠自然光即可满足室内照明需求,据说这排窗的高度和排列斜度是设计师依据太阳照射角度严格计算过的,可以保证全年最大限度地用好阳光。

岩石墙壁具有天然的拢音功效,这里已成为赫尔辛基重要的音乐演出场所,门口公告栏贴着许多演出海报。走进教堂,人自然就安静下来,舒适漂亮的长椅殷勤地邀人落座。我从讲坛向全场望去,由于高度角度设计得当,每个座位上的人对于演讲人来说都清晰可见。当身临其境时,马上就会理解,为什么岩石教堂会成为芬兰建筑史上不可逾越的经典作品。

我们在教堂里坐了很久,静静欣赏如水般流泻出来的音乐,导游Lisa说,这是特别芬兰的氛围。

芬兰的那些白夜童话(二)_第8张图片
打破常规的岩石教堂


点此报名:2017 圣诞 | 芬兰“雪国极光”结伴游


芬兰的那些白夜童话(二)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芬兰的那些白夜童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