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会说自己是个有个性的人,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的很酷,但我们依旧离不开这城市里浑浊的空气,也离不开充满化学添加剂却包装精美的食品,我们想要的下午茶是咖啡和慕斯蛋糕。
每个人都在标榜自己的态度,每个人都绝不愿穿过季的衣服,全部的运动都集中在手指打游戏,把面子和所谓的生活品质看作比什么都重要。
又或者,在一根根网线穿梭中营造出一副很独特的模样,独立,自由,追求内心,我行我素,每天看自己的粉丝数量增了又减。
渐渐的,我们开始麻木,开始面对现实,可我们却又极力的想要把自己从这泥沼中拔出来那么一丁点。可是你所坚持的,所引以为豪的,可能都会在一瞬间破灭。
那么开始反问自己:真诚和快乐是追求的终点,还是追求过程本身。
2017年,“创业”这个词似乎开始变得廉价起来,身边好些朋友开始把创业挂在嘴边,“投资”“市场”“互联网”“......”这些词渐渐在朋友圈流行起来,这些人就像九十年代初的弄潮儿一样纷纷追赶着这个这个不太新鲜的名词。
渐渐的,这些网络中蹦跶出来的名次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可是,离开了网络,离开了炒作营销,也离开了北上广,最原始的创业又该是什么样的呢?
9月,我和我的几个小伙伴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了很多很多很多创业者的联系方式,我们从中筛选了500个人,筛选的唯一条件就是:抛开了现有的互联网经济,以最原始而又基础的方式创业的农村创业人。我们想了解他们是怎么样做事情的,也更想了解最基础的创业到底又是什么样的。
经过大伙的讨论,我们首先排除了传统的书信联系方式,也因为这些创业人所处环境而排除了网络沟通的方式,最终选择了电话这样简单而又不乏真挚的沟通方式。
最开始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都很兴奋,因为每一个人都带着各自的兴趣和感情来做这件事情,我们用属于自己的热情拨打着每一个电话,用充满期待的“您好”发出第一声问候,此时的我们就像是《E.T.》中地球人和外星人碰触手指一般的充满兴奋和好奇。
可是渐渐的,我们发现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原本就因为是在农村这样的社会环境,加上方言限制,没有经验的我们,拨出电话的一瞬间要么遭到拒绝,要么怀疑,要么没时间,要么敷衍。有好几天,我们都处在提不起精神,但又放不下这件听上去很酷的事情这样的状态上。后来我们觉得这样不行,几次开会讨论,几十次电话模拟演练,如何让人信服我们,如何让人敞开心扉,如何让这通电话变得有意义。
好在,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还算用心在做这件事情,我们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时间,比如午休时间,晚上睡觉前,这些不是很忙的时间来跟这些创业人交谈,虽然这些会耽误我们自己很多的休息时间,但我们依旧觉得自己很酷,觉得我们在做一件我们自己喜欢的事情。
对,我们确实是很酷的年轻人,现在人人讨论大数据,人人讨论创业板,可我们却沉醉在了一个个朴实而又充满正能量的故事里。
在这500个电话中,我们得到了300个有用且有内容的故事,他们用不同的方言讲述自己的过去,却用同样朴实的语言描画自己的未来。这300个故事中有四川的辣味,有东北的大碴子味,有打着圈儿的北京话,也有孜然味的新疆话。
~他说每天种地,吃饭,觉得过的没劲,太舒坦,不够刺激,想和城里人一样赚大钱。
~他说自己今年已经50岁了,在21岁刚有孩子的时候抛下了孩子去城里打工,这一出去就是十年,当回到家乡的时候,孩子都已经长大了,那一刻起自己孩子口中的“爸爸”似乎仅仅成了一个称呼。
~她说她只有初中的文化水平。当时连字都认不全,腊月二十的时候,背着家里人拿着小本本四处借钱,就因为听到有人说她没出息,赌了一口气,赌到现在。
~她说自己从小就想到老师,可是家里条件不好高中,考上了当地的师范,可是家里没钱,就只能辍学了,再后来嫁了个对自己很好的男人,虽然也是农村人,但是很实在,对自己很好,两个人拿出所有的积蓄在家乡开了一所幼儿园。
~他说自己有有一辆面包车,平时帮忙拉货,可是自己除了这辆面包车什么都没有,晚上睡觉都担心车被偷,和发小说了自己的心情之后,发现乡里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念头,他拿出红纸,写了几个字,召集了七村八里的一伙人,就成了一个运输队。
~他们的故事就是这样平淡、朴实,听上去似乎连梦想的味道都嚼不出来,可就是这样的300个普通人却足以让我们的眼泪变得不值钱起来。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用城市人标榜着自己,即使是普通上班的年轻人,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楼下的小姑娘同事经常抱怨老板,手机朋友圈里社会新闻转了一波又一波,娱乐八卦填满了微博。即便我们毫不关心,也会不经意被这些小事打扰。有时候我们的内心就像是一个屋子,生活中很多事情穿堂而过的时候都会留下点灰。
当我们因为堆积起来的小事而慌张,总会以为梦想很远,理想而又遥不可及,每天以为忙完这阵子就好了,但是迎接我们自己的的确是另一阵子忙碌的生活。
在这300个人的口中,他们所做的事情不叫:“创业”,而是很传统很实在的叫“赚点钱”。为了生活的新鲜点去“赚点钱”,为了争一口气“赚点钱”,为了小时候的一个小理想“赚点钱”
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生活的年轻人,生活和工作的速度都被调快了好几个频道,时不时的会觉得自己是社会发展的工具。于是就有人站出来用“理想”,“情怀”这些东西来麻痹自己,麻痹周围的人,麻痹我们有些颤动的内心。可是每到深夜,我们从加班中抬起头,看向窗外漆黑的时候,有没有那么一次深刻的问自己,究竟什么才是理想?梦想的终点在哪里?我们的情怀从哪儿起?要到哪儿去?
在听完这300个故事之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开始变得沉默了,我们不知道自己之前做的事情到底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我们成天接收到的种种关于创业的信息到底是不是创业,在这300个故事里的“创业”在我们现在所认知的“创业”中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从他们口中所讲述的创业故事是那么的朴实平淡,即使在我们所认为是他们人生中的“大事”的时候也被他们轻描淡写的一语带过。
我听过很多演讲,大到马云的,俞洪敏的,董明珠的创业演讲,小到简单的产品发布会,这些都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可是当这300位普通人用属于他们自己家乡方言讲述这些他们认为平淡但在我眼里不平庸的故事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不是激情,也不是成就;而是一种真诚,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动和被鼓励。
或许这些农村的故事会让很多人觉得平庸,也会让很多人不屑一瞥,可是仔细想一想,这些简单而又朴素的故事却在浮生百态的浮夸创业口水中显得熠熠生辉,充满希望。
很简单的基于此,我们想做点什么,也想认识他们,两杯热开水,两只小板凳,和他们面对面坐着,听他们的方言,听他们讲更多故事。我们觉得这是缘分,并且想把这一丝缘分继续下去,就这么简单。
种种限制,不能和每一个有故事的人面对面,我们很复杂也很负责的选择了其中的17个人,我和几个小伙伴分头去收集他们的故事,去听他们讲自己人生,听来自最底层的“创业”故事。
我们希望能用他们的故事来让我们这些“城里人”更好的看清自己的本心,让我们不再因为这个世界的浮躁而迷失自己,也让我们能做更好的自己,这似乎使我能想到最美好的能量循环。
既然决定了,那我们就走出去吧,去看看最真实的创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