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换糖” 背后的深义

最近有部都市商业剧《鸡毛飞上天》很火。


“鸡毛换糖” 背后的深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很多人也许没有看懂第二集中,邱英杰(去北京上学的大学生)为什么说陈江河活学活用经济学

电视剧里更多的只是交代了陈江河做的一些事,还有鸡毛换糖是是怎么个换法,不是简单的用鸡毛换糖,还有一个以物易物百宝箱等等。至于为什么活学活用经济学,电视剧里面没有交代清楚。为什么说鸡毛换糖是活学活用经济学?它能解决了经济学中最核心的问题吗?

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

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无限欲望?

这里的资源是广义的资源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还包括信息,技术等虚拟要素等。
对人类欲望的满足程度叫做效用。
举两个例子:同样一碗米饭,在你饥饿的时候第一个碗的米饭的效用大于第二碗米饭的效用;同样一支画笔,对画家的效用,大于对农民的效用。
这个你能有一个明显的体会就是,即便的同样的资源对不同时期的同一人,有不同的效用,即便在同一时期,同样的东西对不同个体的人也有不同效用。

根据刚才的描述,经济学要做的核心就是

运用有限的资源,使效用最大化。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使效用最大化?答案只有两个字

交换

这个时候电视剧后面马上播出陈江河走南闯北,写信回老家,说各个地区的优势资源,以及需要资源。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西北羊皮,牛肉和大枣,这里缺的是,牙膏,肥皂,瓷器,玻璃杯,山寨的女人喜欢各种漂亮的首饰,夏天蚊虫很多,清凉油成了稀缺货”

即便以上所有物质,每年的产量不变,交换也能产生更大的效用。
比如我是西北的一户牧民,我可以天天吃羊肉,都吃腻了,可是每到夏天,被蚊子咬的天天睡不着觉;而此时在浙江某县薄荷种植者,地少人密,适合薄荷生长,养殖很少,羊肉是一种稀缺物品,吃羊肉是一种奢侈的行为;对于西北的牧民,一只羊换100小瓶清凉油,他觉得很满足,再也不用为夏天的蚊虫烦扰了;对于浙江某县薄荷种植者,我只用一分地的薄荷产量,就能换一头羊吃,能大饱口福,立即遍幸福满满。

难怪邱英杰说鸡毛活学活用经济学,因为而他用交换,使既定的资源更大化的满足了人类的欲望。

陈江河最初的经济学是一种父辈潜移默化赋予的,他在用,而且是活学活用。同时因为他对自己做的事情,没有做过多的思考,没有升级到理论的高度,妨碍了他对交换这一核心解决方案的应用范围。邱英杰 给予他提示,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他的“鸡毛换糖”方案,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交换是一种很好的效用最大化手段,在更大范围内也有应用。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他的理论解决的核心理论是国与国之间为什么要进行贸易(交换)。因为效用最大化意味着富裕,所以中国为了国家富裕实行的对外开放的国策。

你可能感兴趣的:(“鸡毛换糖” 背后的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