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思考方式:目的导向和量级思维 | 发光weekly vol.03

【发光weekly】是Dove新启动的周刊,以每周一篇的形式分享近期所学内容,既是一个干货记录平台,也是与大家分享学习心得的渠道。欢迎踊跃投稿,和大家分享你的学习成果或思想感悟。首发于公众号:要有光啊,欢迎关注。

本文是【发光weekly】的第三篇文章,分享两个思考方式。公众号原文

整理:Dove不是德芙  公众号原文


今天分享两个这半年来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思考方式,一是“目标导向”,二是“量级思维”。这两个概念不算新鲜了,不过我真正开始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在某些决策中,也是这半年来的事情,因此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一、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顾名思义就是做事时以目标或者目的为导向,以此指导自己的工作或行为。在学校或者公司有写过方案书的人肯定都不陌生,一般介绍完背景以后,就是要讲清楚方案的目的了。

但是通常,我们在写论文、写项目方案、写活动策划时,可能都没有特别花时间去思考:我的目的是什么?因为这些事情的目的可能都显而易见(比如社团活动策划,目的就是把活动做完),甚至有时候我们会为了让方案显得“高大上”,加上一些粉饰性的语言作为目的。这种情况就导致了,“目的”,在这种思考模式里没有那么重要。

我真正认识到目的的重要性,并养成以目的导向去思考问题的习惯,还要得益于学习产品思维的过程。我遇到的几乎每个练习题,都要结合实际案例,从目标出发(诸如目标用户、需求目的)。只有解释清楚了目标,才能走到下一步。这可能是真实的工作场景决定了必须言之有物。(这里不讨论和学校活动的区别)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这种目标导向的思维方式确实根植在了我的脑海中。小到日常计划,大到求职方向,我都是通过“目标导向”的思考方式指导决策的。尤其越大的问题,细枝末节的考虑因素也会越多,这时候抽丝剥茧,根据目标去划分优先级,再做决策,可能就会有种高屋建瓴的通透感,不必被眼前的小因素困扰而因小失大。

二、量级思维

“数量级”(个、十、百、千……)这个概念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是“量级思维”这个思考方式,我所接触到的第一次被人郑重其事地讲出来,是在《吴军的谷歌方法论》当中。

量级是比数量级差距更大的概念。简单地讲,就是芝麻、橘子、西瓜、大象、大山、地球、太阳、银河系这样大的差别。

以计算机算法排序为例,人类最早发明的是来自直觉的几种方法,当参加排序的数量从几个,增加到几万个的时候,计算量则要增加几亿倍,而科学家们找到的最佳的排序算法,计算量只会增加十万左右,几亿和十万基本上就属于量级之差了。

更重要的是,当排序的数量增加几亿倍时(这在大数据时代是经常的事情),计算量就变成了几亿亿和几百亿之间的差别,相差了百万倍,这已经比西瓜和芝麻的差别大了。

如果我们拿一台今天最快的个人电脑来做这件事,运行时间大约是一辈子的时间和分分钟的差别。

有了量级的概念后,(合格的)工程师和常人接下来在处理不同量级的事物时有两点不同:

1. 小量级和大量级的东西放在一起,前者必须被忽略掉,只当不存在。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他有了1万块钱,你再给他1块钱,他可能会想蚊子虽小也是肉,10001>10000,这一块钱还是拿着。

对合格的工程师来讲,这两个数字是一回事,不要做画蛇添足的事情。这就如同一个橘子再加上一个芝麻,和原来的橘子相比没有什么意义一样。多看芝麻一眼,反而可能把橘子丢掉了,或者搞坏了。

2. 几个小量级的东西放在一起,远比不上一个大量级的东西,这就是十几把芝麻也比不过西瓜的原因,这一点在投资上也很重要。

一个好的工程师,要懂得把精力放在从量级上改进工程方法,因为这样的收获是几百倍,几万倍,甚至更多,而有上进心、却没有学到工程思维的工程师,则是每天挤时间多工作一小时,但却在做重复性的事情。要知道1.1个芝麻和橘子相比可差远了。

吴军针对量级思维给出了两个经验作参考:

1. 牢记工程上量级的概念有多重要,不同的量级差距有多大,而且越到后来差距越大。始终牢记这一条。

2. 改变习惯。

对于投资人来讲,不要老沉醉于写了第一张支票,而要想办法写出最大的一张支票。对于讲师,不要总热衷于搞了多少次讲座,而要想如何当好校长。

对于工程师,不要老想多做1%的事情,而要想着如何在更有影响力的事情中,参与1%。

对于产品经理,不要老想省1%的成本,要想怎样能让用户为你的产品多掏一倍的价钱。

曾鸣教授的“点线面体”理论和“量级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处。曾鸣教授是从战略定位的角度出发,阐述“点线面体”的定位思考方法的。

面,指的是大家通常意义上讲的平台或者生态型的企业,典型的例子例如淘宝。

点是这个面上各种各样新的角色。比如说在淘宝上有很多丰富的角色,从卖家到给卖家提供物流服务、模特服务、软件服务,甚至是代运营服务的商家,这些角色都是淘宝这个面上的不同的点。最核心的地方在哪儿呢?

面要发展,就要给这些点创造生存跟发展的机会。

但是面跟点都不直接给消费者、给客户提供服务,所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我把它叫做线,因为它连接了点、面和最终的客户。

一个典型的线就是淘宝卖家。淘宝卖家直接面对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但是这个卖家是依托淘宝这个面发展起来的,它能够快速地发展,甚至是轻资产地发展,重要的原因是它充分利用了淘宝这个面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基础服务,例如支付、物流、也包括后来的金融和云计算服务。

但是同时它又充分地利用了淘宝上多元的点提供的种种价值,快速地整合传统的所谓供应链的各种角色,可以更高效地提供整合的服务。这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最近的网红品牌。对于线来说,最重要的是,你选择在哪个面去发展。

梁宁在引述曾鸣教授的观点时,认为:想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入手只能是一个点。但要想清楚,它附着在哪个面上?这个面在和谁竞争,它能如何展开?这个面,是在哪个经济体上?这个经济体,是在快速崛起,还是沉沦?

她同时认为人生的选择其实也和“点线面体”类似:

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

更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你每天都在想着未来,但其实这个面正在下沉。

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其实这个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收到点状努力的计时收益,从来没有享受过一次,线性周期的成果回报,这就叫穷人勤奋的一生。

你在做选择的时候,要看到你切入的点是在一条什么样的线上,这条线在一个什么样的面上,以及这个面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体上。这和吴军的“增大量级,转变角色”,也算不谋而合了。


本期就分享到这里,你有什么好的思考方式呢?也可以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哦


引用内容整理自得到APP,参考如下:

《吴军的谷歌方法论》 成就=成功率x事情的量级x做事的速度

《曾鸣:智能商业20讲》新定位:点、线、面、体

《梁宁:产品思维30讲》 机会判断: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

延伸阅读:

《刻意练习》

如何用OKR制定小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种思考方式:目的导向和量级思维 | 发光weekly vol.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