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通俗讲话》读后感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读后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给大家分享一本书,此书为钱穆先生通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几个词旁征博引逻辑清晰的讲述了中国思想,正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书名叫《中国思想通俗讲话》,全书非常简短,共分为四章,道理、性命、德行、气运四章,一天内就可读完,行文流畅,一气呵成,读起来非常轻松,适合一杯茶静坐青山绿水间慢慢把玩,通篇读完能对中国思想有一个较系统的理解。

      初次拜读钱穆大作的机会是缘自一部丛书,名叫《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分6卷,打开中国卷的时候,我顿时懵了,奇怪,中国卷选的作品我都闻所未闻,更遑论读过,而其中入选最多的就是钱穆先生的,包括《中国思想通俗讲话》、《湖上闲思录》、《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我心里就想钱穆何许人也,进大学之前的历年教育中未曾听说过,也几乎没有钱穆先生的作品放在教科书籍内。那时崇拜并细读的国学大师是南怀瑾先生,我心里犯疑就跑去问学国学的老乡。问了之后才算对钱穆先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开始接触钱穆先生的著作。

      钱穆先生从道理、性命、德行、气运四个我们常用的词入手,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国思想,通俗易懂,以严密的逻辑厘清了很多思维的误区。第一讲的“道理”,我们经常会脱口而出:“你讲不讲道理啊;还有大逆不道、岂有此理等等。”钱穆先生讲“道理”,从“道”讲到“理”,从先秦诸子多言“道”到宋明程朱大谈“理”,怎么演变的,为何会这样演变,旁征博引,再引到中国思想的共通性,让人豁然开朗,这不就是维特根斯坦所表达的“世界图景”吗?接着又将中国思想同西方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我们言“道”颇近于西方宗教精神,我们说“理”则颇近于西方科学精神。若依照孔子“天生德于予,知我者其天乎”的精神推下去就成了宗教,若依照“格物穷理”的精神推下去就成了科学。中国人抱着的是“道理合一相处”的宇宙观,宗教科学融会调和,不纯粹讲理智,不认为纯理智的思辨可以解答一切宇宙奥秘,承认在天有部分可知部分不可知,在人也有部分可知部分不可知,在不可知中却留有人类多方活动之可能性,因此宇宙仍可逐步创造,而非一切前定,有待人打开局面,开辟一新道。道理篇讲了我们的宇宙观、世界观,性命篇则讲我们的人生观、社会观。从“生命”与“性命”的比较中说起,性命即人生,一部分是性,人性则是向前的,动进的,有所要求,有所创辟的。一部分是命,命则是前定的,即就人性之何以要向前动进,及其何所要求,何所创辟言,都是前定的。惟其人性有其前定的部分,所以人性共通相似,不分人与我,但在共通相似中,仍各有不同,那些不同无论内外,都属命,所以人生虽有许多可能,可能终有限。性命更表达了生命之内涵意义与其可有价值方面,尊重人性,主张个人之自性自行之最高自由。道理篇、性命篇所讲均较抽象,如何具体落实,则从德行、气运讲,德行讲承接人生观的具体落实,气运讲承接宇宙自然观的具体落实。知行合一,不分开单独演进,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以人生实践为中心,一切思想理论也环绕此中心,不得驰离太远,调和了个人与社会。最后讲气运,从社会风气说到个人命运。气运观念深入人心,所以懂得不居故常,得意得势不自满,失意失势不自馁。有天心也同时有人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单纯正确的东西还不是真实的东西。”在遵义会议会址参观的时候,看到曲折的探索后才走上自己的道路,才真实了解我们的国情,是知行合一的良好体现,同时也说明任何分析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由内做到格物致知的境地。上至国家道路,下达个人人生,都无现成的模板可遵循。同样通行于世的关于技术的观念,即认为技术是一种手段和一种人类行为,可以被叫做工具和人类学的技术规定。它是正确的,“适切”的,但未能向我们显示技术的本质,现状的一切也非必然如此,而是包含着有所为的可能性。

        西方自存在主义兴起之后,哲学家将视角转到了语言、日常生活。不再热衷构建庞大的宇宙终极真理,而是开始反思科学技术的本质,发现思之可能性。语言是我们全部的生活方式。凡是可以言说的,就一定能说清楚,凡是不能言说的,则必须以沉默待之;充当信念之流的河床或通道的基本信念,有的像岩石一般坚硬,有的则如同随时会被冲走的泥沙:“那条河流的岸边一部分是不发生变化或者变化小得令人察觉不到的坚硬的岩石,另一部分是随时随地被水冲走或者淤积下来的泥沙”。只不过,那些坚硬的岩石亦仅仅就河流而言,并非绝对。无根据的基本信念来自一个民族共同体的生活,根据不同共同体的生活,可能形成不同的语言游戏、世界图景,根本不存在哲学家所追求的所谓绝对真理。从无根据的信念那里,尼采返回大地,海德格尔返回此在的存在本身,维特根斯坦返回人的日常生活。不同的是,在尼采那里,真正能做到返回大地的只有超人;在海德格尔那里,本真的向死存在始终作为一种可能性召唤人们痛下决心;而维特根斯坦所告诉人们的,仅仅是日常生活本身;而我们传统思想则一直在仰望天空,回归人性,关注日常生活的幸福。虽然经历的道路有不同,理解的深浅有别,思想的脉络有异,但回到人再谈人的幸福,终究是自己需要操劳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思想通俗讲话》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