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篇 「央行文件」 刷了我的朋友圈,特别是银行和支付行业的从业者,几乎人人在转。本来是一篇再正常不过的文件内容,却被个别人解读成 「聚合支付」 的问题,我实在有点意外。
2014 年初, Ping++ 开始打造「聚合支付」这个名词和品类。在此后两年多时间里,Ping++ 始终保持对行业的理解和对技术的探索,为逾万家企业解决了支付问题。作为聚合支付的先行者,我们有义务站出来说清楚到底什么是 「聚合支付」。希望这篇文章之后,业内对于「聚合支付」 这个垂直市场, 以及 Ping++ 能有更加清晰的理解。
2013 年下半年,我们对支付行业有3个产业判断:
1.移动支付会崛起,并最终取代 PC 网银、银行卡和现金。所以企业顺势而为要押注移动支付。
2.这个行业会有更多大玩家进入,竞争会加剧,碎片化很快就会到来。所以 「分久必合」的需求特别是技术需求会出现。
3.大量的商业会被搬到移动互联网上,信息化改造各行各业,更多的长尾商业场景会出现。所以移动互联网会进入 「交易时代」,大量公司对支付有强需求。
这3个观点今天听起来一点都不酷,都已是既定事实。但回到 3 年多前,这一切都不是那么明显:
1.2013 年底,绝大多人没有在手机上付款支付的习惯。滴滴和快的的 「世纪之战」是 2014 年之后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的,随后移动支付才普及开来。
2.2013 年底,线上还是支付宝一家独大的时代。微信支付刚刚开始做,微信红包还没有开始发威;银联还专注在线下,没有 Apple Pay,更没有如今一二线互联网公司排队买支付公司入局的场面。
3.互联网+ 和 O2O 的风潮是从 2014 年才开始的,大量的科技公司参与对传统行业的各种改造升级,移动互联网大大扩展了互联网的边界和场景,从 「日活」时代瞬间进入 「GMV」时代。
所以当初基于这 3 个判断,我们创立了 Ping++。聚合的意义也来自这 3 个判断:
1.聚合移动、PC、线下的全平台。
2.聚合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等等支付渠道。
3.聚合长尾场景和长尾客户。
在 Ping++ 创立初期,我们就坚定了纯粹技术服务商的角色,只参与信息处理,不碰资金清算,不做大商户,不打擦边球,实名入网审核,阳光支付,合规合法,作为商户坚实的技术合作伙伴而存在。2016 年 10 月,Ping++ 按照支付行业的安全标准通过了国际 PCI DSS 认证,为聚合支付行业树立了安全保障的标杆,全面保护客户的数据隐私。
正因为这样规范化运作,Ping++ 逐渐取得了主流支付公司的认可,纷纷获得战略合作地位,深度合作程度一直领先行业。产品从基础的「聚合支付」服务扩展到整个「泛收银」服务,产品半径和厚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半年前我们启动商业化探索,坚持以支付云服务的 SaaS 模式收费,也是期待可以走出一条有别于手续费的新路,为支付行业开辟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很幸运,3 年过去了,我们当初对这个行业的 3 个预判今天都已成真。更幸运的是,我们对初心的坚守,让我们最终收获了市场和资本的青睐。中国银联旗下的《金卡生活》,也对 Ping++ 聚合支付予以了报道。
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虽然我们在坚守聚合支付的初心和纯粹,但传统支付行业中的部分陋习仍然存在。聚合支付服务本是依托于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全国 / 区域性清算组织等的支付通道与清结算能力,利用自身的技术与服务集成能力,整合这些机构的支付服务,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为商户提供技术对接、集合对账、差错处理等多样的支付服务。
规范化的聚合支付服务帮助减少商户的支付成本,提高商户的支付效率,优化商户的支付体验…… 而少数「聪明」人为了赚取更多的收益,依然通过大商户模式行「二清」之实,这个跟是不是聚合支付无关。大商户模式从线下 POS 就开始存在,这个也跟是不是聚合支付无关。「央行文件」里面陈述的事实确实是整个支付行业的顽疾,应该坚决规范。
「对蜡烛的持续改善永远都不会得到电灯」,望我们自己和这个行业其他的从业者一起努力,敬畏这个市场,热爱这个市场,做一个良币驱赶劣币的市场,为支付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意和活力。Ping++ 愿意全力配合央行的监管,期待一个更加净化和规范的聚合支付市场。
此致,
金亦冶
Ping++ 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