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与三十六计-敌战计/ 暗渡陈仓


[原文]:

示之以动,利起静而有主,益而动巽。

[解析]:此计源于秦朝末年的一个实际战例。当时的秦朝日益腐败,苛政酷吏无处不有,一时间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在众多的农民起义军中,当数项羽、刘邦两支义军最强。刘邦的队伍曾先行进入关中,并一举攻占秦朝首都咸阳。势力更为强大的项羽随后也进入关中,迫于项羽的威势刘邦不得不又退出关中,领军至汉中驻扎。退兵时,刘邦为迷惑项羽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意在表示永远不回关中。其实,刘邦的称霸之心一天比一天强烈。公元前206年,兵强马壮的刘邦终于派大将韩信东征讨项。发兵前,韩信派了许多将士去夜以继日地修复栈道,故意摆出一付要从原路杀回的假象。项羽果然派重兵密切注视着栈桥的修复进展,并严守这条路线上的各个关口要塞。而韩信却亲率大军绕道陈仓直逼关中,敌将章邯一下子被突如其来的韩信打得晕头转向,措手不及。韩信打败章邯后,一鼓作气很快就平定了三秦。


此计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简化。是指故意暴露自己的进军路线,在将敌军的注意力和主力引诱到这里后,再选一条不易被对方意料到和察觉到的路线迂回而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敌军面前,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这样不仅能调开、避开敌军主力,并且还能给敌军以突如其来的打击。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言:“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此计与“声东击西”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故意暴露假的进攻地点,用以掩盖真的进攻地点。而后者所“暴露”和“掩盖”的却是进攻的路线。要想“暗渡”成功,一是要行动诡密,二要尽量去挑选一条最出乎寻常,最出人意料的道路,这样才能有一种“神兵天降”的威力。

[三国计例]:

大道不通  曹操假意罢征

小路飞行  田畴突袭聊城

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北征,去平定乌桓人对东北边疆的骚扰。临行前曹操派人请来一个名叫田畴的人,并让其随军同行,因为此人对当地的地理情况非常熟悉。当时正值雨季,大雨一下就是好几天,弄得道路泥泞不堪,给行军造成很大的困难。曹操急忙找来田畴商议,只听田畴说道:“我们现行的这条道,每逢夏秋两季总是泥泞难行,根本不能行军。除此之外还有一条从平冈出发,途经庐龙,最后到达聊城的路,只是此路已有二百年荒废不通了。我军可假装从原道退兵,暗地里派一支精兵走庐龙之路,越白檀之险,可以最快的速度攻至聊城。”

曹操依计而行,先引兵撤退,并在沿途路口设立示牌,上书:“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冬春,乃复进军。”而就在此时,田畴早已领兵出平冈,过庐龙,直逼聊城。当曹军距聊城仅有二百多里时,敌军才得以发现。乌桓国的单于匆忙应战,但终因防备不及,而被曹军一举歼灭。

曹操之所以能取得这次东征的胜利,是因为在泥泞的道路面前,曹操既没有退却,也没有一意孤行,而是采纳田畴的计策,另辟奚径,从一条已有二百年没人走过的荒路直捣聊城。正是这条二百年的荒路才是最安全的、最出乎意料的、最不易被察觉的道路。但光有这条道路还是不够的,还要用假撤兵来把敌人的注意力始终吸引在原道上,“明退栈道”一样能“暗渡陈仓”,一样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强行正道 钟会受阻剑阁

偷渡小径 邓艾攻无不克

魏景元四年秋,魏将钟会、邓艾合兵征讨蜀国,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最后蜀军不得不在姜维的率领下退守剑阁关,以求遏制住魏军的进攻。剑阁关虽然易守难攻,但它却是通往蜀都成都的一条“正道”,攻破此关后便可长驱直入,直捣成都。因此,钟会准备继续攻打剑阁。而邓艾却决定从阴平出发,走一条异常艰险的小路去攻取成都。当时钟会并不以为然,曾言:“阴平小路皆高山竣岭,若蜀军以百余人守其险要,断其后路,则邓艾之兵皆饿死矣。我只以正道而行,何愁蜀地不破!”

话说邓艾从阴平出发,先派其子邓忠带五千精兵,不穿衣甲,各执斧凿家什,凡遇险危之处,就凿山开路,搭造桥阁,以便大军通往。走了二十几天,才只前行了七百里,并都是无人之地。到了一个叫摩天岭的地方,连马都难以行走。只见邓忠与开山壮士哭着对邓艾说:“此岭皆是峭壁巅崖,根本不能开凿。这样一来,岂不是前功尽弃了吗?”邓艾见状说道:“我军至此已行七百里,过了此岭就是蜀城江油,岂能后退!”,说罢取过毡毯往身上一裹,二话没说就滚下岭去。将士们随后纷纷效仿,最后终于有两千人马渡过了摩天岭。

再说江油的蜀将马邈,本也小心守备,但总认为魏军一定会从剑阁方向攻来,而剑阁关此时正有姜维死守,因而就不认为军情有多危急,只是稍稍注意一点大道而已。一日,马邈在家正与夫人拥炉饮酒,忽听家人来报:“魏将邓艾不知从何而来,现已引两千余人攻入城来了。”马邈闻听此言,不禁惊慌失措,最后只好献城投降。此后,邓艾乘胜前进,一直攻到了成都城下,蜀帝刘禅见大势已去,被迫率众臣出城就擒。

此战之胜,其意义非常重大。至此,三足鼎立的格局开始破裂,三统归一已初步成为现实。然而,若没有邓艾的“暗渡阴平”,恐怕蜀国的灭亡还不会来得如此之快。君不见,当邓艾在成都受降招安,拜堂堂蜀国天子为“骠骑将军”的时候,钟会还在剑阁关与姜维鏖战正酣,争持不下了吗?!虽然阴平小路遍布艰难险阻,甚至到了根本无法前行的地步,但此种境地正是蜀军防备最松懈之处。尽管最先只有两千人到达江油,但在当地蜀军眼里却犹如神兵天降,直吓得马邈不战自降。这样一来,就为后面大队人马的到来提供了落脚之处,也为攻克成都打开了一个缺口。但有一点应该提出,若没有钟会“明攻剑阁”,使蜀军的注意力和主力始终放在剑阁的话,那么邓艾也很难取得“暗渡阴平”的胜利。由此可见,“暗渡陈仓”必须要有“明修栈道”来做铺垫,二者是因果相承,密不可分的!


道高一尺  姜维计欠缜密

魔高一丈  邓艾将计就计

魏嘉平元年,魏国派大将邓艾到陇右抵御蜀将姜维。可是,两军刚一交兵姜维就主动退却,令人大惑不解。三天之后蜀将廖化不知为何又回军原处,并在白水河南岸安营扎寨。他们一边四处筹集沙石木料,看样子是要准备铺路架桥;一边每天派一支部队在岸边巡逻。邓艾经过几天的仔细观察后,判定其中一定有诈。部下问其缘由,邓艾分析道:“蜀军人多,我军人少,他们突然撤退已是蹊跷。如今他们又回兵原处,自然是为攻打我们而来。可是,这么长的时间一座桥也没有架成,根本不像进攻的样子。另外,我发现他们每天巡逻的士兵都很疲倦,肯定是这里的兵力很少只能反复使用,连日不得休息的缘故。这样说来姜维的进攻地点并不在此,廖化的任务是来牵制住我们。姜维一定是去攻打洮城了。”于是邓艾一面命军中虚张旗号,用来麻痹廖化,一面亲领大军赶至洮城。姜维见状只好作罢。

这是一个应用“暗渡陈仓”之计未获成功的战例。其实姜维在“瞒”字上也下了不少的功夫,例如他令廖化回军白水,并做出一付架桥的样子,好让邓艾觉得蜀军马上就要过河交战。还命军士在岸边昼夜巡逻,像是在密切注意着对岸的情况,给对方一种弩张剑拔的架势。然而这假做得却是漏洞百出,让邓艾看出了破绽。使自己的先攻下洮城,然后再乘势歼灭邓艾全军的计划彻底落空。这再一次说明了“明修栈道”的重要性。

[注释]:

1。示之以动:将我方的动向(佯动)展示给敌人。

2.是讲,要充分发挥机动灵活的特点,象风一样地飘忽不定,然后再象风一样无孔不入,在敌人最意料不到、最认为不可能的地方,象风一样乘虚而入,以获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风云与三十六计-敌战计/ 暗渡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