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茜茜到杨宝德,热点过后,高校权力霸凌如何遏制?

2018年首日,一位名叫罗茜茜的华裔女学者公开实名举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陈小武,称其在12年前对她以及另外6名女性学生进行过性骚扰,迅速成为社会的热点。如果说怯懦和不堪被锁进了茧房,那么罗茜茜就是持有钥匙的人,让人们正视罪恶的存在。

2014年,“高校预防和制止性骚扰机制研讨会”上,全国妇联一项针对北京、南京等城市15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经历过不同形式性骚扰的女性比例达到57%。会上,有学者调查1200名女大学生,其中有44.3%的人表示曾遭遇性骚扰,而且不少受害者曾遭受过两次甚至三次以上。该调查也发现,23%的女大学生认为当前性骚扰的“情况很严重”,60.4%的女大学生认为“情况严重。

高校学生遭到性骚扰的比例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高。近年来关于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的报道也并不少见,但大多没有引起大规模的舆论关注。为什么罗茜茜在知乎上发声后就迅速引起了如此大的波澜?

【堵在咽喉的石头】

对于性骚扰,实名举报、大胆发声面临着很多阻碍。首先,就是举报人对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有时受害的当事人站出来了,遭到的却是周围人的嘲笑、歧视和冷遇。自身名誉、身心状况、个人职业及生活发展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利益受损。其次,举报人还面临法律风险。目前法院界定性骚扰的三大标准,(1)是被骚扰者的主观心态,(2)是骚扰者的主观心态,(3)是骚扰者的客观行为。这些判断前提主观性太强易规避,给骚扰者留下了很大的狡辩空间。性骚扰案件的难以界定和低胜诉率,使没有充足证据的维权者最终只能是遭受更多的伤害。这些障碍就像是石块堵死了受害者的咽喉,拦截了他们维权的路径。这时北航女博士罗茜茜条理清晰、证据确凿的实名举报着实让人惊讶。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名校名声和被举报者长江学者的身份都加大了舆论传播的速度和敏感度。

【性侵背后的权力】

11日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官方微博通报了处理结果,迅速有力的措施赢得了一片赞声。罗茜茜的努力没有白费,她身后六位女生所受的侮辱也会得到法律的裁决。但不能忽略的是,罗茜茜之所以在十二年后敢于揭发陈小武的暴行一部分原因在于她拿到绿卡、在美国定居已有七年之久,陈小武的恐吓、报复鞭长莫及,不足以影响到罗茜茜目前的职业与生活。

但是,对于大多数高校硕博生来说,在校期间导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业成绩、学位证书和专业前途,导师的人脉、资源足以左右一个刚入行的青年在业内的待遇。固然有很多导师将毕生研究的心血倾注于学生身上,但如果对导师的监督只依赖导师的自我道德约束,那么这种约束必然是无力且苍白的。一旦为非作歹的恶人掌握权力,势单力薄的学生很难与之对抗。即使是在毕业之后,导师在学生工作所需的学位学历证明中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与罗茜茜一同站出来举报陈小武的一位女生在陈向其打电话恐吓后害怕退出,罗茜茜起初在知乎的发帖也遭到大规模删除。

性骚扰不仅关乎性,更关乎权力,性侵在本质上是权力的霸凌。

【地狱还是净土?】

罗茜茜等人毕业后的举报可以使陈小武为自己的失德付出代价,但永远无法抚平她们的创伤。对于无数在校硕博士生,更重要的是从体制上让性侵的魔爪无从下手。陈小武事件很快就会平息,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高校研究生导师的权力是否过大且缺乏规则制约?

17日,冰点周刊报道了一位寒门博士之死,2017年1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生杨宝德在灞河中投河自尽。来自湖北农村的杨宝德从三本学校考入西安交大,在导师周教授门下科研成果一度陷入停滞,而周教授对杨宝德明确提及或暗示的要求还包括: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在给之前的硕士生导师的短信中,杨宝德说:“自从转了导师,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本来性格并不开朗的我开始变得沉默抑郁。”

而在知乎的相关问题中,导师不指导论文、阻挠深造、故意拖延毕业甚至利用学生学术造假、骗取科研经费的案例比比皆是。

“你不知道我当时有多高兴。我觉得我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地狱般的环境,去做一个真正的科研研究人员了。”2007年,罗茜茜成功申请到公派留学的名额。在北航求学的经历她已不再视为科研,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远远离开。

杨宝德的出国申请没有得到周教授的同意,一个同学劝他放弃:“你这么好用,导师怎么会舍得放你走呢?”第二天,杨宝德投河自尽。

只有高校硕士博士生导师的权力得到有效监管,中国高校科研的净土才可能得以维持,无数学子求学深造的渴望才不会被个别导师利用成为作恶的工具。

                                    评论员:腾春香 扈嘉翼

从罗茜茜到杨宝德,热点过后,高校权力霸凌如何遏制?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罗茜茜到杨宝德,热点过后,高校权力霸凌如何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