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40,12-9-2,告子章句下9-2》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40,12-9-2,告子章句下9-2》

【"‘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

今天是丁酉年癸丑月辛丑日,冬月廿三,2018年1月9日星期二。

约,是缔结要约。与国,是交好的邻国。

上一节,孟子批评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目标的危害,即,只管抓财政收入工作,不顾方针和风气的影响,就等于为夏桀这样的暴君谋富,这样的人就是民贼。

这一节从内政转到对外事务上。

通过本节的拓展和分列可知,领域和才能虽然不同,做人做事性质却是一样的,如果一味追求才能的发挥和专业成就,忽略方针和风气的影响,那么,在任何领域的任何突出表现都要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不可。

儒家讲究"用行舍藏"的处事原则,就是为读书人的价值判断和时势关系的处理上留足了空间。我们看到,中国历史上常有"草根"、"布衣"突然跃上政治舞台中心,一跃成为中流砥柱的传奇故事,似乎充满偶然性和命运垂青的成分。其实不然。深入中国文化"用舍行藏"的处世之道,就可以看到现象背后必然的底蕴,奇迹底层深厚的学养,瞬间光华点燃于经年累月的滴水穿石的功夫。

孟子说,当今那些事君的高官们,见他的领导醉心于用兵,就用兵法理论包装自己,自夸其能说,我能为你连合邻国,壮大我们的声势,还能使我们每战必胜,建立威名,扬我国威,功盖天下。这种人,今天被称为良臣,领导称赞他有本事,肯干事,干得成,了不起。但在过去,这种人正是被称为民贼啊!

什么叫民贼呢?贼,就是贼害,民贼就是指残害百姓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最简单的层面而言,兴师动众,糜烂其民,就是民贼。他不惜以"一将功成万骨枯"作为代价,为了人民幸福,民族独立吗?不是。为了惩恶锄奸,除暴安良吗?不是。他要去实现目标是"约与国,战必胜"!联合起来,用拳头说话。直白说来,他们的内在逻辑是:文明太麻烦,效果慢,而野蛮对抗和征服,很直接,效果快。

是不是这样呢?太不见得了啊!

文明也用兵,但绝不放弃文明。同样是用兵,野蛮则肆无忌惮。

曾国藩一生征战二十载,身后留下的,是何其煌煌的宝贵的文明硕果啊!

能打胜仗不一定是真英雄,但只有真英雄的胜仗,才会有天下归心的效果。北宫黝固然是斗士一级,孟施舍的勇气也不过是刺客级别,曾子的道义之勇才是一人对千万人而犹绰绰有余的真英雄。

孟子说,领导好大喜功,不能向道,不能志于仁,而一味的沉迷于穷兵黩武,这种领导,是又一个夏桀而已,你却辅助他而奋勇争斗,拼命征战,这好比是帮夏桀打仗,难道不就是民贼吗?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40,12-9-2,告子章句下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