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1

藻类的控制(1)。                     

池塘而言,藻类合成,滤食性动物消费,微生物分解,形成池塘的基础生态系统。                池塘藻类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相对的,不稳定是绝对的。这里面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气候条件在发生变化,藻类的种群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次,输入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的量也在发生变化,也要求池塘藻类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发生相适应的变化。

藻类的控制(2)。               

养殖前期有必要控制藻类生产力,使之与池塘中各种生物的生物量相平衡。传统上,对于养殖前期的藻类控制是采用降低总碱度来实现的。

藻类控制(3                               

传统的池塘养殖是通过调节池塘总碱度和滤食性鱼类和饲料投入量,即通过轮捕轮放来控制藻类的。如何根据水土、气候资源条件,构建最合理的、最有效的藻类、鲢、鳙生态链的最佳平衡,从而提高池塘的饲料承载能力,需要从藻类的生长速度与当地日照和水质属性的关系、鲢、鳙的摄食强度、生长速度等最基础的学科进行研究。

藻类控制(4)

降低光照强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物理遮荫,通过在池塘上方搭棚,根据需要盖上具有一定透光度的遮光网。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粘土或染料对水体进行染色,降低水体的透光度以达到降低光合作用效率的目的。

藻类控制(5)                           

  藻类的光合作用是处于池塘的光照层,一旦光照层溶解氧饱和或营养盐耗竭,光合作用效率就会降低;或者表层溶解氧过饱和,就有可能导致溶解氧逸出而挥发到大气中,造成“负增氧”的后果

藻类控制(6)                           

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水体中微量营养素(主要是微量元素)就这样源源不断地随着食物链转移到淤泥中。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促进这些滞留在底泥中的微量元素回到水体里面,重新进入池塘光合自养生态循环中。否则池塘水体就会因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藻类种群发生更替或老化甚至倒藻。

科学合理底泥管理是藻类生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

藻类控制(7)                           

通过拉网,搅动淤泥,促进泥水营养交换,不仅可以提高藻类的生长速度和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原生动物、浮游动物的生长,进而提高鲢、鳙的生长速度,提高氨氮的同化量,提高池塘的净化能力;还能由于微量营养素的补充,延缓藻类老化,稳定藻相。

藻类控制(8)                           

池塘底部是池塘生态系统是氧债的汇。底质管理除了搅动、再悬浮之外,合理转移这些氧债和过剩的营养盐可以提高池塘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底排污虽然也是一种氧债和过剩营养素转移的手段,但存在许多问题:(1)排污范围只局限于底部排污口周围,大部分池塘底部无法顾及;(2)只能排放泥水界面的一些具有流动性淤泥,对淤泥内部的搅动与氧的扩散毫无作用;(3)不能将底部的营养素输送到光照层供藻类利用,对池塘内部物质循环毫无意义;(4)导致微量元素流失,如果所补充的水体中不能带进相应的微量元素,将影响藻类的组成与生长,甚至加速藻类的老化;(5)底排污不可避免地要带走大量的水,不仅增加池塘养殖对水资源的消耗,还带来农药、化学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风险;(6)所排放的养殖污水造成大环境的污染,反过来导致池塘养殖无水可换。

藻类控制(9)                           

池塘底部搅动和沉淀物再悬浮除了人工物理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生物搅动,就是合理混养一些底栖鱼类。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