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 ——武志红心理学课程笔记(第38周)

社会现象都是一种存在,都是人性的一种表达方式,他们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问题。宅就是这样一个社会现象,在欧美社会也有宅的现象,但东方社会特别是日本,宅的问题特别严重。

一说到宅,我们容易联想到宅男,实际上宅女的情况也不少,心理咨询师行业普遍认为,女性一旦成为深宅,可能问题比男性更大。

一、程序、封闭与控制

当妈妈给孩子提供了足够安全的环境,也乐见孩子作为独立个体成长时,相互就可能形成依恋关系。有了安全依恋的孩子,会信赖妈妈这个人,进而信赖外部世界;没有形成安全依恋的孩子,会去依赖自己的头脑,头脑就成为他可以控制的“妈妈”,而这会让一个人去追求控制感,形成“我的头脑能够掌控我的生活”的感觉。

但当一个人追求自我掌控的时候,容易陷入封闭状态,人一旦封闭自己,宅就形成了。而宅可能以一种程序化的生活表现出来。

宅可以理解为轻度的自闭。家里的一切都是自己熟悉的,熟悉,本质上就是可以掌控。走出家门,就意味着脱离了自己熟悉的世界,这时,喜欢宅的人就会为自己寻找可以控制的事物。

程序就是一个可以控制的事物。喜欢宅的人会严格按照时间表生活,会把自己的空间整理的一丝不乱。

人是最不容易控制的,于是就避开人际交往。

程序、封闭和控制,是宅的明显的特征。

造成宅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构成安全的依恋,结果形成了对自己头脑的依赖。

这里讨论两种特殊情况:一是,一个人如果有强烈的掌控欲,又能锲而不舍,且非常有手腕的控制和逼迫周围的人,成功的将他们纳入自己的意志中,那他就不需要封闭自己了;二是,电子产品也是很好的控制物。电子产品的程序有逻辑可寻,并且有相当的复杂性,可以同时满足一个人的控制感、探索欲和刺激感。

二、宅,是为了切断敌意

一个人的一些不满意,或者说是敌意,唤起了外界的敌意,结果就会遇到各种小小的不顺利。当遭遇一连串不顺利的时候,一个人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孤独的人,同时陷入绝望和恐怖的状态,整个世界联合在一起敌视自己,嘲笑自己,而自己和外部世界之间仿佛有一道铜墙铁壁挡在中间。并且,这时自己会有一个联想,觉得所遭遇的一切,是有一个无所不能的“魔鬼”在操纵着,故意为难自己。

有了这个联想,就不自觉的启动防御机制,自己也打造一堵墙,把外界的敌意挡在外面。同时,这堵墙还有一个难以觉察的功能,就是把自己的内在敌意也锁起来。

(全能自恋的四个变形:1.全能感,我是神;2.自恋性暴怒,我是魔;3.既不能做神,也不能做魔,陷入彻底的无助;4.陷入彻底的无助是,就会把内在的敌意投射出去,觉得外部世界有魔鬼在压在自己,这时会有被迫害感。)

太宅的人,通常伴随着消极和被动,就是无助,而这个时候,也容易觉得外部世界有坏人,坏人还很有力量,自己对抗不了,最严重的时候觉得坏人简直无所不能,这就是被害感乃至被害妄想了。所以,太宅的人就打造了一个封闭的铜墙铁壁,既为了挡住外界的敌意,也为了封锁自己内在的敌意,不让这份敌意去毁坏外部世界。

一个人本质上只有一种生命力,生命力天然都带有攻击性。这份带有攻击性的生命力一旦能在关系中展开,并建立链接时,就会转化成好的生命力,如热情、创造力和爱;如果不能被看见、被回应时,就会变成坏的生命力,如毁灭和很。

这份生命力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好还是坏,总是会想办法向外涌出的,所以一个人得使劲去控制它。就像锁住一只容易失控的可怕野兽一样。

锁住野兽的方法很多,比如让自己不出门,为自己制造一个程序等等。

这种感觉也会表达在身体上。你会看到,一个人越是封闭,身体越僵硬,关节也会僵硬,脸上的肌肉也会僵硬,甚至连表情都都会不自然等等。

如果生命力能够在关系中流动,就会滋养一个人的心灵和身体,就会滋养关系中的对方。

对于太宅的人,有非常简单的解药—现实世界。

越是封闭的人,越觉得现实世界是肮脏的、污浊的、冲突的,令人失望的。这虽然有一定的现实性,但更可能是一个人被锁住的敌意向外投射的结果。

现实世界是有疗愈性的。深宅的人,只要大胆的闯入外部世界,哪怕最初是索取的、攻击的、野蛮的,但只要和外界建立越来越多的联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生命力向外伸展,也许疗愈就可能发生。

一个人能身处一个开放、复杂、丰富的现实世界,只要不是主动的伤害,就能容纳各种人以各种面貌进入。这样的世界,会是一个更好的熔炉,一个人能够不断的觉知,就会在熔炉中变得更好。

三、越封闭、越累

什么样的人会感觉最累呢?交际最少的人,也就是封闭自己或深宅的人也会感觉很累,也就是身心俱疲。这是因为他们的能量都被内耗了。

人的身体和心灵是一个反脆弱系统,你越是不使用它们,他们约脆弱。如果给它们适当的压力,挑战、捶打他们,它们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强大。用精神分析学理论来解释就是,原始生命力天然带有攻击性,需要在关系中展现,被关系驯服;如果这条路被封住了,原始生命力就会攻击自己,这种攻击就是内耗,会导致一个人感觉很累。

现实中,一个人虽然没干活、没交际,但是他使劲的控制着自己头脑里的想法,这是非常熬人的。被控制的大脑有时可能感觉是一团乱麻、有时就像一块混凝土。

换句话说,就是自体要把攻击性指向客体,没有客体,就会指向自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封闭中驯服自己的生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现实原因,封闭的人可能会把很多时间和精力花在电脑上,甚至是用“生命”来看电脑,没法停下了,经常熬夜,最后头昏眼花,全是不舒服。

自体永远在寻找客体,“我”永远在寻找“你”。这是生命最根本的动力。因此,建立人际关系就是连接的需要,是人最根本的需要。严重宅的人,把什么中最基本的需求压抑在潜意识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在他们什么之初,,当他们希望和客体建立各种联系时,各种尝试一再受挫,他们的世界中没有人给于基本的回应。

最基本的需要得不到基本满足,会带来很多令人恐怖的体验。(例如饥饿,长期的饥饿会让一个人的人性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饥饿太可怕了)。一个人建立关系的基本渴望如果一再受挫,它就会变成绝望、无助、怨恨和毁灭等一系列可怕的感觉。

所以,严重的宅,除了锁住内在的敌意外,也是为了锁住想和人建立关系不得后产生的一系列可怕的感觉。

在人际交往中,你会遇到讲话滔滔不绝、停不下来的人,但你会与他们产生疏离感,你觉得他们的语言像是制造了一堵墙。

自体心理学开创人海因兹.科胡特说过:孤独是个世界性问题,因为构建关系在人生之初严重受挫,结果无数人把生命力憋在了自体内。

连接是人最根本的渴求,要压制它,就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喜欢宅的人所感受的累由此而来。相反,去爱和有意义的忙,是一种治疗。

+��7׈�{�

你可能感兴趣的:(宅 ——武志红心理学课程笔记(第3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