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用修辞性疑问句,用提问让客户快速深入的思考?

      修辞性疑问句其实是一种伪装成问句的陈述句。它绝不是什么新方法,亚里士多德在有关演说技巧的经典指南《修辞学》中就已提到过它。

      众所周知在电视里,律师们喜欢在盘诘中使用修辞性疑问句来给对手施加压力,让对手失去平衡,并给自己的论点增添几分真实的气氛。

      例如:“在你将一团奶酪扔到他头上仅仅几分钟后,你就用一把餐叉插入他的眼睛里,他会对你永生难忘,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这个简单的技巧允许广告人提出听起来真实但实际可能是用来劝诱消费者的主张,同时也不必用事实证据或逻辑论据为之提供支持。

       有些研究指出,使用修辞性疑问有时能够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修正其购买行为。要点在于,如果消费者不细想广告人传达的信息,就会滑入一个修辞性疑问,它会吸引人的注意力,并鼓励他们启动一些脑细胞,考虑这个信息。

  根据麦克罗斯基的观点,“这么做的原因要归结于我们所受的社交训练。当有人问我们问题时,我们必须做出回答。而要给出正确的回应就要求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要点:听众或读者会有意识地尝试考虑广告人所传达的信息,这就使得成功说服他们的可能性得以增加。

  德高望重的传播学学者多尔夫·齐尔曼在1972年做了有关该主题的研究。另外还有几位研究者追随他的足迹。尽管这个观点听起来很棒,但不幸的是,关于这个技巧的效果,却没有达成多少共识。

  有人说:“是的!它管用!”而来自其他研究的结果则认为:“不,它并不是在所有环境下都特别有效。”研究者分析了当时能够获得的有关该主题的研究,得出结论,修辞性疑问对说服他人没有什么影响。

  其他研究则指出这种技巧会让观众感觉被施加了压力、受到劝说,因此导致他们更挑剔地看待你的信息,认为你在这个主题上不是那么权威。

  尽管做了这么多研究,但对于修辞性疑问句,难道没有任何一个可让我们所有人一致赞成的观点吗?也许只有这一点达成了共识:修辞性疑问句的使用或许有助于增强信息的持久力。

       旨在强调一个观点而非说服别人的问题可能会让观众记住你的信息。对某件事考虑得越多,你在此事上用的脑细胞就越多,也就越有可能记住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借用修辞性疑问句,用提问让客户快速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