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能化、AI、大数据、云计算、丁磊、马云……近几年,这几个词与人物频繁地出现在养猪板块,似乎在预告着一个新的养猪时代的到来。而物联网技术又是热点中的热点,是养猪新时代的具体体现。物联网已被推向了风口,这到底是怎么个玩法?就此,《猪业》采访了微猪科技合伙人、产品经理王瑞年,王瑞年参加过多个猪场数据系统项目,对猪场物联网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浓厚的兴趣。
设备与技术
王瑞年向《猪业》介绍了猪场的物联网设备所涉及的设备和技术,主要有:
1 传感器
几乎所有养猪设备如果需要自动化运行,都必然需要依靠各类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转矩传感器等等。可以说,如果没有各类传感器,猪场的自动化设备将无法运行,更不用说物联共享了。
2 无线通讯技术
传统的自动化养猪设备虽然已经足够自动化,但并没有达到井喷应用的程度,主要原因就是现场实施的时候布线太复杂,后期维护也异常麻烦。试想一下,上百个限位栏上安装的饲喂器,如果采用缆线通讯,那需要多少时间去进行现场布线,还需要对上百个连结点进行操作?所以,对大多数猪场来说,这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门槛。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通讯技术也得到了普及,现在很多物联网设备都内置了SIM插卡,这就大大降低了设备安装难度,不再需要考虑通讯布线的问题,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后期维护的成本,工程师再也不需要每次进场排查问题了。
图1 数据采集器(图片来自网络)
图2 电子耳牌(图片来自网络)
3 RFID身份识别技术
传感器、无线通讯技术都是针对设备本身,而RFID身份识别技术则针对的是动物本身。如果没有RFID电子耳牌,那么自动化设备是不可能在群体动物中快速识别特定个体动物,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饲养操作。
近年来,随着RFID电子耳牌的进一步国产化,耳牌价格大大降低,使得更多猪场可以低成本地购置电子耳牌来应用到猪群饲养的物联网设备中,进一步刺激了物联网设备在猪场的应用。电子耳牌作为猪只个体的唯一标识,通过手持机进行读写的方式实现猪个体的用料管理、免疫管理、疾病管理、死亡管理、称重管理、用药管理、出栏记录等日常信息管理。一旦发生疫情和畜产品质量等问题,可追溯其来源,分清责任,堵塞漏洞。
物联网在猪场的应用
目前猪场的物联网应用情况怎么样?王瑞年告诉笔者,目前猪场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环境控制、饲喂系统以及养殖追溯管理。物联网技术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使设施设备的控制变得更加自动化,甚至智能化。
在环控方面,通过中控器可以把猪舍内的各类与环控有关的传感器、风机、湿帘等连接到一起,通过人工设置或内置的控制策略,实现自动化调节,确保猪舍内环境稳定。如果受外环境影响使猪舍内环境出现了较大波动,则各类检测传感器把数据传入到中控器,然后通过中控器的内置策略,直接作用到各类风机、湿帘等,调节使内环境再次稳定。这整个过程都是各类传感器、通讯、中控、机械设备基于程序自动运行,无需人工过多干预。
饲喂方面,主要是把饲料通过合理的方式投放给指定的猪只或猪群,记录饲料输送、投放等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并反馈给控制系统,部分饲喂设备系统还涉及到猪群的管理。饲料输送过程中采用的限位开关等传感器使得饲料得以自动投放到指定猪舍的料斗或食槽内而不会出现饲料浪费或料线空转的情况;使用料塔称可以准确地记录各个猪舍输送的饲料量,而不需要人工估重,使得饲料消耗量的记录更准确。这些电子秤和传感器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到相关的控制系统中并被记录,方便读取。
而一些智能饲喂设备,特别是针对母猪个体或群体饲喂、种猪生长性能测定的设备,还使用了RFID电子耳牌进行猪只身份标记和识别,进而做到了根据猪只饲喂策略而进行精准投料,使得不同猪只依照各自的需要而个性化饲喂,不仅让猪只吃的合理,也避免了饲料的直接和间接浪费。同时,这些饲喂设备通过记录料斗马达或料斗电子秤产生的饲料投放数据、电子耳牌的识别时间、持续时长等数据、体重秤的称重数据等,并把数据上传到饲喂设备的控制系统中,方便猪场查看和分析。
此外,在称重设备、视频监测、智能水电等方面也有各类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猪场应用物联网有什么难题?
物联网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猪场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难题。王瑞年发现,受定位、地形、规模、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很难有一款设施设备能完美适应不同猪场的条件,导致了一些设备难以和猪场的生产管理完美契合,使得花钱安装的设施设备不但无法促进生产,还劳心劳财,适得其反。
同时,养猪业的从业人员尚未形成体系,很多猪场的生产人员无法掌握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使用,导致很多养猪设备在猪舍里吃灰。即便通过培训,猪场人员掌握了设施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能,使这些设施设备投入了运作,但一旦出现人员流动,又得从头再来。而传统养殖户和小型养猪场受资金、养殖规模、人才等因素的限制,对于一些物联网设施设备的应用存在困难。
猪场对物联网技术有什么要求?
技术最终是为生产服务。笔者在走访调研时发现,大部分猪场对物联网技术有各式各样的要求,但总结起来就是,简单、实用、易操作、平民化。王瑞年也认为,所有物联网设备设施和技术要在猪场落地生根,都需要结合猪场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扰乱猪场正常的生产活动。比如,现在的产业工人依然远远不能满足猪场生产需要,同时还存在人员流动频繁的现实问题。所以,如果物联网设施设备能从设计上就考虑到这一点,无论是安装调试,还是日常运行,尽可能做到简单化傻瓜化,尽可能降低对人的依赖度,从而避免了设施设备安装后由于没有合适的人员长期维护而闲置。他建议,猪场或养殖户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要从猪场生产管理的实际出发,不要追求所谓的技术先进或者高大上。凡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或设备,都不要去尝试。
至于小规模猪场,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以中大规模猪场的管理和设施设备来对标。一些物联网设备具有规模效应,只有大批量使用才会出现显著的成效,且只有大批量应用才能把成本降下来。所以小规模猪场及其养殖户在应用物联网设备的时候要从本场实际出发,选择能解决猪场当下的生产问题的设施设备,满足小需求,逐步改善提高。
养猪人如何应对物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
传感和RFID技术只是比较普遍的物联网技术,我们国家养殖模式多种多样,企业资金水平差距巨大,对于一些走在前沿的猪企,他们应用的技术可以让一众养猪人目瞪口呆。例如马云养猪,据报道,他将采用全流程的人工智能技术,其中涉及的技术有视频图像分析、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物流算法等。这些高精尖技术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尚且刚在人类社会中出现,怎么就已经应用到了养猪领域了?
事实的确如此,近年来新技术对养猪业的影响在加速,基本上热门技术发展起来后,会在不长时间就进入到了养猪业。然而科技的一大特点就是更新迭代快,养猪人该如何适应呢?王瑞年认为,作为养猪从业人员,要时刻保持对新技术的兴趣,并愿意做出改变,不能躺在过去的经验上适应未来的生活。比如,现在热门的机器学习技术,已经有一些初创团队研发和推出了视频识别设备:加装在产房就可以监控母猪分娩,进而实现了分娩报警、产仔情况自动识别和统计,使得产房仔猪头数统计更加准确;加装在育肥舍,可以根据大数据模型自动分析猪群体重分布,进而进行合理的上市预测。这些技术虽然现在只是在尝试,但一旦应用开来,将会使养猪生产过程更加简单和可靠。
王瑞年强调,无论什么样的技术,只要是应用到养猪环节,都需要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殖风险服务。而在满足基本的设备需求,比如自动化的环控、饲料输送和投喂等等,在此基础上,如果设施设备能带来工作条件的改善,将会得到养猪企业及从业人员更大的青睐。
前一阵子阿里云ET大脑与四川特驱的合作消息刷爆了养猪人的朋友圈,大家开始惊呼马云也要进入养猪业了,并担忧会不会影响养猪人的工作。王瑞年表示,虽然新闻稿里对ET大脑在养猪环节的工作进行了描述和展望,但是从当前养猪业的现状以及技术能力来看,要达到新闻里描述的那种程度,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可能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他认为,对于养猪业来说,无论有什么样的新技术、新设备,最终影响的都将是降本增效、安全追溯,只是落脚点各有不同。无论是智能环控、精准饲喂,还是猪脸识别、大数据追溯,随着技术提高、产业工人专业化,未来必将是智能猪场引领整个养猪业,成为农业4.0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