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育中的机制设计(连载)——2

【原创】教育中的机制设计(连载)——2_第1张图片
Praise

”引语:这是作者的“机制设计”经验。他们能够很好地运用于教学中。每个人都知道“胡萝卜加大棒”,但具体怎么操作,却需要综合运用博弈论去考量。作者希望以下两部分:惩罚机制和奖励机制,能够给你的日常生活带去便利。

这是《教育中的机制设计》(连载)系列文章,请参看:

目录

1.【原创】教育中的机制设计(连载)——1

2.【原创】教育中的机制设计(连载)——2

2.奖励机制

奖励法则适用于那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都偏好正向激励因素,每个同学几乎都有积极性去争取一个小组长职位(尽管很多时候它只是一个虚设的职位),几乎都倾向于希望得到周围同学、家长、老师的认同。

首先让每个同学都出其不意地看到老师任命了一个因为回答对了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同学为这一列的小组长(起初并没有告知有任命小组长一事,但提问时老师所要寻找回答问题的同学都应处于同一列,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公平、公开、公正地接受回答问题的机会)。

在这样的情形下,他们深知回答对问题的重要性,在所有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给出了他们自己相应答案时,下一个同学更可能发挥其想象力随意地给出他的答案,但他回答次数非常多(纯属碰概率,但丝毫不影响大家能动的积极性)。

当第一个同学被在公平的机会下为任命为此列小组长时,宣布此次规则:每一列选择一个小组长,谁回答得巧、妙、准,谁就能够成为此列小组长,不管他其他科目成绩好坏。这时候宣布规则,更能让学生们知晓怎样才能获得小组长资格。

这与惩罚不同,惩罚前必须先公布、解释制定的规则,并严格践行它;奖励前应尽量回避公布规则,这样很多在其他科目不好的学生积极性就会受到压制(他会认为如果靠正确回答问题来获得小组长资格,那凭他其他方面的经验认识,他暗示自己他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当小组长,何必去想老师出的问题呢?)。

突兀地似乎没有多少标准地任命了一列的小组长后,就需要任命其他组的小组长了。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每一组的同学都会大胆地、兴奋地举手回答问题。

此时,并不一定要找其他组的同学回答,并任命其他组的小组长;相反,应该继续让刚刚被选出来的那个小组长起来回答问题(不要叫名字,而应称呼”第一组小组长“),让其他同学感受到做小组长获得的一些小小优越感。接着应该选择其他小组的小组长了,通过刚刚公布的标准选择一批小组长(每列一个)。

在没有授予小组长一些特权之前,他们的职责似乎主要是将每一组的作业送达到老师的办公室以批改。能够从60人的群体中单独地去抱着作业见到老师,不得不说也是一种不小的荣誉感了!

但,久而久之这种荣誉感如果不得到强化就会成为一种所谓的保健因素,而失去的激励的积极作用。为了让大家能够奋进地争取小组长资格,只能用引诱的方式来导向。

规定小组长能够永久地获得老师打印的笔记,而其他小组成员只能向小组长借那张打印的课堂笔记,待其誊写完毕后应归还至小组长。这相应地赋予了小组长一些看得见的福利,让其他成员羡慕他们。

但是其他成员也想当小组长,那就必须制定一个动态的挑选机制,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做小组长,而不再合格的小组长就应该让出次机会。

于是规定了每俩周选拔一次小组长,若原小组长不合格便会遭受到撤职的危险,而本组其他成员就有机会做小组长。这样做会让原来的小组长从此泄气甚至怨气,而不再喜欢这个老师的作风,只因没有给其一个梯度台阶,失去了一个过渡区间。

试想,很少有人经受得住一下子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过山车般掉落到谷地,往往都会一蹶不振,生活陷入绝望境地。所以,应该设置一个缓和的台阶,这个台阶就是设置的副组长职务。

新规定为:每一组还要选择一个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副组长的选择也是依照前面选择组长的方式进行,回答问题的质量、数量多个维度考量一番而评定。

但还有一个规定,若小组长在接下来表现不佳,考核不合格,就直接让副组长胜任小组长职务,而小组长就降级至副小组长。不仅为小组长的降级提供了台阶,而且还可以更充分地挖掘副小组长的积极性。

副小组长不应该是个虚设职务,还是需要赋予其相应特权。那宣布副小组长负责检查、考核、管理本小组除小组长外的其他成员的作业完成、修改情况,而小组长就直接负责本组副小组长的作业完成、修改情况。

而小组长的作业、修改情况则由本班班长负责,由班长签收、考核,班长最后由学习委员进行全权监督。这样整个班级的考核层次分布形成了一个形似金字塔层次的密密麻麻网络结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状得以构成。


注本文系原创,转载请联络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教育中的机制设计(连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