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有人要赢的,那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那一年我21岁,我在武汉阴冷的冬天里准备考研。

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

我想去人大新闻学院,接受全国最好的新闻学教育。如果顺利的话,读完两年的研究生,也许可以进入某大型媒体工作。

考录比例是1000:1,一个实在是太渺茫的概率,可是我知道总有人是那千分之一。

武汉的冬天没有暖气,开着空调的图书馆总是抢不上座位。我们一群人在一个小教室里用暖手宝取暖,刚充好的热咖啡,还没到一分钟就立刻冰掉。那时候我发誓我一定会回到有暖气的北方。

可是,我没有考上。

 

那一年我23岁,我准备参加国考。

报考的是国家某部委,考录比例是10000:1。

年少时总是心比天高,但是如果不试,连10000:1的可能性都没有。

即便报考一万个人,也总是有一个人是能够考上的,那为什么那个人不能是我呢。

许多人看到招录比例就被吓退了,也有许多人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去打酱油。

可是我愿意去一万比一的考场上走一圈,我也愿意付出努力然后心甘情愿地当炮灰。

当然,我并没有考上。不过从那时起,我不再惧怕任何考试。

 

那一年我25岁,我不甘心一辈子待在那座小城,于是我准备参加省考。

报考的岗位,考录比例是300:1。

没有人相信我能考上,可是我知道,三百个人考试,也总是有一个人能考第一的,那为什么那个人不能是我。

我已经经过了几千比一的考试,也上过一万比一的战场,三百比一于我而言已经是一个极大的概率。

成绩出来的那天我在开会,朋友帮我查询的成绩,她发短信告诉我,第一。

我始终相信这个“第一”并不是考前一个月的努力获得的,而是从一万比一那一年开始的积累。

 

去年我27岁,准备进入现在的单位,可是还是要经过一个内部的考试。

单位性质特殊,加班加点频繁,更加青睐男性。

内部考试,更加侧重各部门用人需求。

可是我知道,如果我考第一,男女比例,用人需求,都可以限制不住我,没有人有理由拒绝我。

总是有一个人能考第一的,那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一个上午,写4篇材料。同事预测我能考到前五名。可是我要考第一,那样才有最大的可能性留下。

结果出来,我是第一,在此之前没有几个人觉得我会写材料。

 

总是有人要赢的,那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从20岁到现在,我都用这句话激励自己。这是我的信念。

我不会总是赢,但是在通往赢的道路上,我看见自己付出的努力正在结出果实:

我没有考上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可是26岁那年我考上了MPA。考MPA时我已经忙于工作无法专心致志地去学习,而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的考上,不过是因为那年冬天在武汉学过的知识还没有被忘记。

我没有考上国家某部委的公务员,可是我也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我知道自己那一年看过的书做过的题都成了我后来的武器,让我能够在300:1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因为总是有人要赢的,所以我不惧怕任何不公平。

你如果问我害不害怕被这个社会的潜规则黑掉。我会告诉你,我曾经也害怕,但是现在我不害怕了:

我想人民大学的老师更愿意招收自己学校毕业的本科生,可是我也知道,每年还是有一大批外校的本科生变成了人大的研究生。

我也害怕公务员招录中的岗位是为大家所谓的内部人士设定的,可是我也知道,成千上万个岗位,每年还是有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考上了。

后来我知道,所谓的不公平只不过是平庸之辈的保护伞,是自己无能为力时的一种说辞。如果赢的那个人是你,你还会不会计较公平不公平?

 

回首来时的路,你会发现在通往赢的道路上,你所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在熠熠生辉。

 

 

 

你可能感兴趣的:(总是有人要赢的,那为什么不能是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