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虎妈,不是足球妈,我是猪妈。是我的孩子给我定的。我管他们吃,管他们作息习惯比什么都要紧,功课一般不管,除非被逼。
四个孩子,四种不一样的学校教育。
老大从小很害羞,她上幼儿园的第一年,她老师招自愿者,我第一个举手,每星期到她学校帮忙一天,我这样是想让她有安全感。
老大7岁那年我们全家搬去上海正好可以读一年级。虽然她在美国已读过一年级,可是中文一点不会,普通话也不会说。我们买的老法租界的房子送一个名额到附近的重点小学,正好我们是想让她学好中文才搬到国内去。
老二读附近民办的幼儿园,老三才两岁,在家玩。
老大和老二很快会听和说普通话,加上找到一位很好的家教,进步更快。老大的班主任对她特别照顾,会提前通知我背那些要考的诗,缩小范围,要不我真 没办法因为平常没管她功课,原来她都不会背,只好临急抱佛脚。
老二的小学进不了姐姐的学校,只好上就近被安排的,虽然也是市中心的重点学校,可是校长的理念不一样,教育方针也不一样,不是我们所向往的。老二上了一个星期,天天做噩梦,我先生马上给她找学校,幸运的事当年学校很好找,我们给她转去本地学校的国际部。她有了五年快乐的童年,她们班大概20个孩子,有外教来教英文课,再加上艺术课,作业压力比一般学校轻,可是我没觉得他们学少了。中文和数学和本地学校一样,英文没国外的好,但是比国内的强。孩子还是成长的比较全面和健康。
老三是个比较特别的孩子,国内的学校容纳不下他,他好动可是没有多动症,这是被他的第四所学校要求验明发现没有的。他刚开始上幼儿园是二姐之前的,我被叫去谈话,老师说他经常跑去看窗外,就像“窗边的小豆豆”。我和他爸爸只能又出动去给他物识适合他的学校,给他找到家附近一所美国人在老房子办的幼儿园,几年幼儿园下来,他学到的是自信,会玩,学会起自行车,他先在是已经参加过两届的Triathlon,准备参加铁人赛。
老大是左撇子,爱看书,爱睡懒觉做梦,她枕头下永远有本本子来把她的梦记下来。她的写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她在初高中时会把她的本子带去学校给同学看。本子里有她的梦、她的画、她写的故事,她同学当周刊一样的来看。到了高中 IB DP 的Extended Essay 她 拿到最高分的3 分,据说全球考IB的学生只有百分之一能拿到。而且她的中英文同样的好。简体繁体字都会。
老二小学第一张考试卷纸是教的白卷,她不知道该该做什么。可是搞清楚考试的意思后,她都拿满分。老二是那种遇到困难,她会努力去做到最好。她不是靠天资成为学霸,她的努力是每个人能看到。我从她身上学到任何事情只要你努力去做,成果不会差。是看你把目标定多高,我们的大脑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成功是看毅力。我佩服她,女儿是我榜样,我现在无论遇到什么难题,我会告诉自己只要努力,定下目标,就能一步一步实现。所以才敢在老四身上试Home Schooling。
身为父母的责任是去发现孩子的特长而加以培养,我们没有拥有我们的孩子,只是担当保管者的角色。我对他们的期望只愿他们快乐,就像我的父母在我17岁离家出国读书前对我的愿望一样。爱是能传家传代的。
老大小学毕业后,我们觉得国内的初中不适合她,正好也想换环境也想离我们的父母亲近一点。所以我们开始让小孩子考香港的国际学校。当时就想让他们读IB的学校因为我和我先生都讨厌填鸭式的教育。我们经历过,受过那种苦,不愿意我们的孩子去受。他们三个都一起考进了在香港是400收一的ISF。我们身边有朋友从没怀孕就开始准备怎么能进这学校,到了顺利进去了才放松。当时是小孩和家长需要分开面试,另外小孩还需要参加一个集体活动,老大很兴奋的告诉我活动是要规划一个party。平常她都会和我一起规划他们的生日趴,圣诞趴。对她来说这是她拿手的事情。她就领导她们组设计邀请函,party主题等等……忘了老二考什么,反正也不错。老三是因为姐姐都被录取了,他长的可爱也收了他。
一所K-12的学校,进去后代表做父母的工作在大学前基本轻松下来,不要在愁升学,有弟弟妹妹也代表有了优先权。学校的师资、设备、环境和教育理念都是顶尖的。这是一所未来的学校。图书馆更是孩子到今天还提起是他们最爱去的地方。专业的中英文书图书馆员,新书源源不断,学校鼓励学生多做课外阅读,有很多奖励和比赛。记得老大和她的朋友在暑假前设定了个比赛,看谁能读完成100本书。最终她读完了50本,她自己有点遗憾。我们住在学校附近,方便他们参加课外活动,还有我在学校当义工。当义工的好处是你的孩子会得到更多的机会,香港和内地的学校都不是公平的,我在加州湾区的学校体会到人人平等,所有的机会是透明的公布,以抽签或先到先得的方式。学校有课外活动或比赛,我们当家长义工的会先知道也有机会先报名。而且我在香港没什么朋友,正好可以交妈妈们的朋友,约着一起玩,给孩子组小班一起学游泳打网球,老三就是从那时开始学开风帆。
学校是以普通话和英文教学的,禁止学生讲广东话。这是创办者有远见也是当初吸引我们的原因。其实我们家里只说广东话,就算孩子都在美国出生上过学。我们不希望孩子成为ABC,所以坚持已广东话为我们家庭语言。可是在香港他们和同学之间只说普通话和英文,导致同学们都不知道原来他们会说广东话。老二是个朴实的孩子在开学自我介绍时说自己是从上海来的,从始就受到歧视。老大在她班上介绍自己是在美国出生,在上海居住几年的华人,她的自信和美丽让她成为班上的女王,她的打扮是班上女孩的模仿对象。老三的爱动就被怀疑有多动症。
我当义工也发现妈妈们都是分堆的;本地的广东话邦、内地的普通话邦和其他的英文邦。我是新来的加上三种语言都流利所以游走在三邦之间,会听到他们缺乏沟通的微言。学生也是一样的分堆玩。香港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就爱搞小圈子,这是我讨厌的原因之一。老二之前的班上25个孩子没有小圈子,每个孩子来自不同背景和国家,毕业多年还有联系。她一直是我们家的学霸,天真活泼,拿奖无数,学习优异,朋友一堆,一直不用我超心。IB 45分满分,她考41,刚查过她旧校今年考最高分也是41。没想过像她这样的孩子在香港她开始受到欺凌。
老二班还有另一个女孩被孤立,因为她家里穷,中文成绩突出,所以得到奖学金来读的,这女孩从小吃素,既然被同学传说是有癌症的。
香港的私立和国际学校对国籍没有限制,所以本土生是为数最多的。他们学校的这些本土生都是名人和有钱人孩子居多,可是很多有家庭问题的,价值观扭曲的。他们遇到新朋友通常是问你名字以后问你家住那?家里几尺?这些都是香港的常用问候语。香港注重的是Bench Mark,所有东西都有尺可以量,有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