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8.1.22-1.26佛学浅谈(今日思考)

一、2018.1.19下周开始要讲四部佛经,我会在佛学的大框架、大脉络里把它们串在一起。这个周末你可以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佛陀到底想教会我们什么;(2)学佛的人到底想达到什么目标?

这貌似是最简单,最基础的问题,但如果你拿这两个问题去问问身边学佛的人,你会发现不同的人往往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这又是为什么呢?

答:四部佛经:《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和《地藏菩萨本愿经》。

(1)佛陀到底想教会我们什么;

——佛陀想教会我们:摆脱六道轮回的方法。

(2)学佛的人到底想达到什么目标?

——从理论上说,学佛的人终极目标:摆脱六道轮回,到达“彼岸”。

二、2018.1.22今日思考:我相信很多人听到这里会大吃一惊,因为今天很多佛学读物、高僧讲座,还有佛教版的心灵鸡汤,讲的不都是这套道理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心无义”到底错在哪里?你可以在留言区谈谈自己的想法。

答:先说一下这个道理是啥:“心无义”大体上说,就是教人不执着。

(比如你看中了一套豪宅,爱上了一位美女,朝思暮想,念念不忘,这是不对的。虽然豪宅很漂亮,美女很迷人,但你应该转换心态,放下执着,采取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外在的一切事物都不上心。)

1、今天很多佛学读物、高僧讲座,还有佛教版的心灵鸡汤,讲的不都是这套道理吗?

——讲的确实都是这套道理。

2、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为这个道理接受起来容易。类似于“吃不到葡萄说酸的”,从内心修炼自己对葡萄不执着。

(“心无义”强调修炼内心,让内心对外界事物不生执念,但并不否认外界事物的真实存在。豪宅是有的,美女也是有的,不执着也就是了。这是普通中国人很容易接受的道理。)

3、“心无义”到底错在哪里?

——简言之,“心无义”错在“治标不治本”。而佛陀的方法是“治本”,从根子上铲除一切欲念。

(比如你今天修炼了内心,对豪宅、美女放下了。但明天看见豪车、美食,又心动了,还要继续修炼内心;后天看见……又要……,循环往复,需要不断消耗你的“意志力”。)

(而佛陀告诉你,你看见的一切是因“缘起”而聚,很快就会因“性空”而消散,都是幻觉,都不真实。“破相”后看到世界“真相”的你,心如止水,压根不需动意志力,就可以对一切都没有妄念。)

三、2018.1.23今日思考:当我们明白了佛教的这一套底层逻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来回顾愍度大师的“心无义”了。我们不难想到,愍度教人放下执念,不可能是用人生导师的姿态指导大家调整心态,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是要告诉大家,只有放下执念,才有可能跳出六道轮回,到达彼岸乐土。虽然你看中了一套豪宅,爱上了一位美女,但你欣赏一下就可以了,何必非要占有呢?但是,为什么放下执念就可以跳出轮回呢?如果可以的话,“心无义”到底哪里错了呢?“心无义”的反对派会说:“哪来的豪宅,哪来的美女,明明空无一物,你到底在执着什么呢?”你也许想不通:豪宅和美女明明就在那里,为什么说“空无一物”呢?这些谜题到底该怎么解答,你可以尽情发挥想象。

答:1、虽然你看中了一套豪宅,爱上了一位美女,但你欣赏一下就可以了,何必非要占有呢?

——“只欣赏而不求占有”,从真正的佛学角度来看,“欣赏”就已经错了。但世人爱听这个,是因为接受起来很容易。

2、为什么放下执念就可以跳出轮回呢?

——佛陀所说的“放下执念”是可以跳出轮回的。

3、如果可以的话,“心无义”到底哪里错了呢?

——愍度说“欣赏一下,不占有”就可以跳出轮回,这是骗人的。

(按佛学理论,一个人如果修行愍度“心无义”的“放下执念”是不可能跳出轮回的,但可以让他换一种平静的心情来看待眼前的生活。愍度“心无义”的“放下执念”与佛陀所讲的“放下执念”不是同一个意思。)

——“心无义”到底哪里错了呢?

“心无义”的放下执念,只是让人感觉自己的生活更美好。而在佛陀眼里,哪有什么美好的生活,都是苦海,因“永生”而无边。

(后来,佛学为适应中国国情,还创造出了“三世因果论”,简单易懂,且让人的内心很容易获得平衡平静,再苦再累也要接受,还要不断行善,为来生的幸福生活积德。)

(在佛陀眼里,挨饿受冻和吃饱穿暖一样,生活本身就是苦海。挨饿受冻是苦,吃饱穿暖是福,那是俗人眼里的生活。因“六道轮回”的缘故,人死了,只是从一片苦海跳进另一片苦海,周而复始无边无际,故“苦海无边”。)

4、“心无义”的反对派会说:“哪来的豪宅,哪来的美女,明明空无一物,你到底在执着什么呢?”

——依据“缘起性空”理论,反对派说的是正确的。

5、你也许想不通:豪宅和美女明明就在那里,为什么说“空无一物”呢?

——确实是“空无一物”。

A、依据“缘起性空”理论(这是佛陀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悟出的“道”),豪宅是无数石头、沙子、木头、金属等等在无数因缘作用之下的动态聚合;美女也是由无数细胞某一个瞬间组成的一个人形集合。豪宅、美女只是为了称呼方便而起的名字,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角度看,豪宅、美女都是不存在的。

B、所谓“空无一物”,并不是真的不存在,而是说“豪宅、美女”等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都不能自主,都是由很多东西通过各种机缘“暂时”聚合,又“迅速”消散的产物。

四、2018.1.24今日思考: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你可以试着解释一下《金刚经》里边的一句名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答:一、先解释一下专业术语“相”

——这个世界上你能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说得出的一切,都是相。

(看得见山川河流、摸得着心跳冷暖、想得到佛法众生、说得出爱恨情仇……这一切都是“相”)

二、借用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很著名的一段话,说自己在参禅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后来功力深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参禅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是普通人的感受,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实存在的。佛法中称为“着相”,殊不知这山这水皆为虚妄。

2、“见相非相”

——参禅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知道“缘起性空”的道理以后,山在他的眼里就不再是山了,而是无数石头、土壤、植物的短暂聚合体,瞬息万变,弹指间就死掉了几棵树,弹指间又碎掉了几块石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3、“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后来功力深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功力深了,“见诸相非相”,就意味着把所有的“相”都破除了,对语言的“能指”和“所指”有了清醒认识。知道只是出于沟通和理解的便利,才把这一团变动不居的,由无数五花八门的东西临时排列成某个形状的“集合”叫做山;……叫做水。此时心里没有任何妄见和执念,就见到真正的佛法境界了,这就是所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五、2018.1.25今日思考:今天就讲到这里了,最后复习一下。今天只要记住《金刚经》的核心精神可以归纳为两个字:破相。然后请你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方面佛经教人“破相”,一方面佛教寺院总是佛像林立,让善男信女烧香朝拜呢?

答:1、简言之,顶尖学霸通过修行“见诸相非相”,就可以见识到如来了。大批学渣们压根儿不具备如此高端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法通过“破相”来认识佛陀和佛法,但他们面对不可控的生活时又急需找一位靠山,于是画个佛像让他们见识见识依靠依靠。

2、换句话说,“破相”需要动用抽象思维,要破“诸相”才能见如来,对古人来说训练这种思维方式实在太难。

3、人的天性喜欢形象思维,在苦难的生活里也更需要一个具体的形象去跪拜,不管这位神佛到底教人什么道理,反正自己需要找个靠山来应对这个高度不可控的现实生活。

4、所以,像佛教和基督教这种高度开放性的宗教很快就陷入造像狂潮,画像和雕像层出不穷。

六、2018.1.26今日思考:现在你应该已经初步掌握了《金刚经》的精髓,明白了豪宅和美色都是虚妄,但当你看到美丽的异性,还是忍不住欲火中烧,知行不能合一,这该怎么办呢?请你想想看,你会有什么办法来制服这种最原始的欲望呢?再问一个比较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假如你爱得很深,却失恋了,你该怎么忘记对方呢?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下周可以和佛教修行方法对照一下。

答、1、现在你应该已经初步掌握了《金刚经》的精髓,明白了豪宅和美色都是虚妄,但当你看到美丽的异性,还是忍不住欲火中烧,知行不能合一,这该怎么办呢?

——修行。

道理已经明白了,但是,当看到美女的时候,还会忍不住动心,这很正常。

因为仅仅明白了道理还不够,还需要反反复复地依照这个道理来做训练。这种训练,就是佛教的修炼。

2、请你想想看,你会有什么办法来制服这种最原始的欲望呢?

——修炼“不净观”。

这是禅法的基本功,当你把这门功夫练成之后,你就能像佛陀一样在美女当前的时候只看到革囊众秽、红粉骷髅,不仅是零碎的,而且是肮脏的。就算你不想成佛,也可以借用这个方法来治疗失恋之后的心理创伤。

3、再问一个比较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假如你爱得很深,却失恋了,你该怎么忘记对方呢?

——有两种操作方法。

A、一是,苦苦修炼“不净观”。每天坚持打坐入定,先把自己看散架、看恶心。然后用同样的方式来观想梦中情人,直到有一天能把她看成革囊众秽为止。

B、二是,无需苦苦修炼,简单粗暴的操作方法。你把恋人的照片和屎放在一起,摆在天天能看到的地方,这就会造成你的认知失调,然后你的心理就会自动做出调节,把失调变成协调。不久以后,要么你觉得恋人是臭的,要么觉得屎是香的。当然,后者的可能性很低。然后当你再看到或想到恋人,心理和生理上的自然反应就会像是看到屎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8.1.22-1.26佛学浅谈(今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