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的声音

题记:走过人生一程,细听自己的脚步声,然后把它记录下来,告诉自己,这个世界,我曾经来过……

迷恋工笔画有二月余,爱上牡丹始于近日。

喜欢工笔画的原因,是小时候就对线描情有独钟,家里的画谱,没有请老师,也没有出去学,只是自己不停的练画。

从事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数年,工作内容总是在火焰和海水中穿梭,比如当一般干部、中层干部时,人事工作与办公室工作在一个部门,我也是跨界分工,人事工作的格式、严禁,和综合工作的格局、架构;班子成员时纪委工作的严肃、缜密,副书记工作的激情、创新。

加之多年的企业管理、哲学知识的熏陶,对更上一层的思维体系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

2015年中青班学习时,有一位老师曾经说:“管理的最后一门课是文学。”这话对于当时开始涉猎文学的我来说勿庸置疑是一种鞭策和鼓励。3个月的学习撰写了《不惑追梦》,其中内涵3篇论文,6篇体会,1个视频脚本,1个课件,3篇散文,21篇诗词,1套学习体会随笔。

整本书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本质到系统,从结构到创新的思维模式,从思想、思维、方法、工具4个方面,各选一个点,通过3篇调研文章,1个公讲讲稿和1首小诗进行论证。

这本书,从自身角度,破解了4个问题:

破解第一个问题,提出“一乘三”模式,探索思想工作方法的变革和创新,形成了《用哲学思维提升党性修养的方法和途径》;一乘三模式是唯物辩证法*(心理学+神经行为科学+生命科学)。辩证唯物主义的起源点马克思辩证了他所在历史时期,以及他之前的所有哲学观点和看法,产生了唯物辩证法。它的优点是宏观的、共性的。对于当今时代和铁路企业,越来越多的专职教师和干部职工,通过心理疏导和拓展训练来寻求心灵的慰籍,心境的打开。我在自我和针对性人员尝试的基础上,通过党员修养的自我提升实践,发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唯物辩证法的视角,去疏理、整合生命科学、神经行为学、心理学的方法手段,为我所用,并进行放大。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自我感知的过程,要通过科学化的分析,了解自己的属性和机理,解决认识封闭的问题;是一个认知自我的过程,要通过理性化的归纳,拓展思考的角度和维度,解决评价主观的问题;是一个完善自我的过程,要通过感性化的演绎,找到能够触摸灵魂,对接感觉的途径,解决知行割裂问题。”

破解第二个问题,提出“三合一”的模式,探索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形成了《一张“组织创新指数测试表”引发的思考》;三合一模式是从特殊到一般,从本质到系统,从结构到创新三条思维向量的整合。使企业管理方法能够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为我用。

破解第三个问题,提出“点状突破、换位思考”的实践模式,主笔小组调研报告——《互联网+在蒙东快运中的应用》;提倡融合、融化、壮大的理念,借道上路,嵌入式发展。

破解第四个问题,提出“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交叉和并行运用”模式,以文学再造为突破口,用语言的力量、文学的魅力去阐释和推行理想主张,讲了1次《通过4个男人、1个女人、1对夫妇,1个企业的故事——触摸企业文化温度》的公开课。

距学习已两年,这些知识,像溶入血液之中,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需要创新时,总时会突显出来,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也正是由于文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仅收获了各种奖项和稿费,更重要的是,在现实工作中,语言有了温度。

今年,在思考“文化+”建设中,又遇到了瓶颈,如何把思想变成文化,语言变成图画,需要具备艺术素养和能力。

熟话说:“理论变事,事变成成果”,需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而落实对不同层面的管理者,有不同的要求,但共性的是需要各级管理人员主观能动的转化能力,而画面再现,应该会如虎添翼……

近两月来,业余时间,投身于画海,自是有诸多感悟,争取年底,完稿《怒放的生命》,以资记述这段生命时光的光影。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