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第一次读到《金缕曲》,知道顾贞观和吴兆骞的故事,是在教科书上,忘了是《古代汉语》还是《古代文学史》。虽然此时读书,仍是不求甚解,可是,读到“季子平安否?”、“我亦飘零久!”这种句子,即使愚钝,也觉心酸。

吴兆骞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他参加江南乡试中举,涉入丁酉科场案。一年之中先后发生了三次科场舞弊案,顺治帝大怒,于次年将高中的江南举子押解至京城,由其亲自复试,复试合格者保留举人资格,不合格者治罪。因当时“武士林立,持刀挟两旁”,吴兆骞战栗未能终卷。虽然事后经礼部、刑部查实,吴兆骞无舞弊行为,但是他还是被责四十大板,家产籍没,父母兄弟妻子并流宁古塔。

流放宁古塔有多惨?请看吴兆骞写给顾贞观的书信:外苦寒,四时冰雪。呜镝呼风,哀前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

顾贞观禀性聪颖,幼习经史,尤喜古诗词。少年时代,顾贞观即参加了吴兆骞兄弟主盟的“慎交社”,因而和吴兆骞结为生死之交。给吴兆骞送行时,顾贞观许下诺言,必定全力营救。

但因这个案件是由顺治所亲定,康熙并无昭雪之意,而顾贞观连年奔走于权贵之门,无人肯为解难,二十多年过去,一切努力始终无用。

康熙十五年冬,顾贞观于宰相明珠家为西席,曾为营救吴兆骞求援于纳兰容若,未获允许。顾贞观寓居北京千佛寺,环顾四周冰雪,想起当年承诺,想起远在天边的好友惨苦无告,写下了这两首催人泪下《金缕曲》。第一首安慰吴兆骞:“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第二首提起自己的际遇:“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纳兰容若读到此诗,感动流泪,答应帮忙营救吴兆骞,提出十年为期。顾贞观着急:“人寿几何?请以五载为期。”

他知道,那么寒苦的地方,留多一年,人生的希望就会少一分。有友如此,夫复何求?

后来,纳兰性德、徐乾学等人在朝中斡旋,费赎金数千,吴兆骞也献上《长白山赋》取悦康熙帝。终于,在顾贞观写下《金缕曲》五年后,吴兆骞获赎回乡,这一年,他五十一岁,流放宁古塔已经二十三年。

回来以后的吴兆骞随遇而安、消沉落寞,顾贞观因而失望。但二十三的风雪沧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已过去,完全没有未来可言,谁还能顾及人生得意?一次因一些小事吴兆骞和顾贞观闹不和,顾贞观也不辩护。吴兆骞到明珠府上拜谢搭救之恩,明珠带吴兆骞到自己的书房,当他看到“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几个字的时候,方知顾贞观为他的生还竭尽了心力,不禁大恸,声泪俱下。

后来,吴兆骞贫困潦倒中逝于京师旅邸,这一年,他五十四岁,自宁古塔返回才三年。

顾贞观在吴兆骞离世的第三年,返回家乡,修建积书岩,从此避世隐逸,心无旁骛,日夜拥读。真应了他那一句:“薄命长辞知已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感人肺腑的友情自古至今不是没有。前有俞伯牙为钟子期绝弦,一曲《高山流水》不再响起;后有杜甫梦李白: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但顾贞观对吴兆骞,二十三年营救深情,举世无双。

我十分钦佩顾贞观之为人,他于异乡飘零,无人作伴,却始终情系故人,片刻不忘。不过,我不羡慕这样的友情,这样凄苦的人生经历。二十三年的萦思苦楚,半生就此走过,日后也没有快乐可言。

《金缕曲》所言之情之景,但愿成为千古绝唱,后无来者。

和亦舒一样,我个人十分也不喜欢流血流泪的场面。为朋友两肋插刀这种事情想来是不会做,当然更加不会让朋友为我这样做。朋友用来锦上添花最好,切勿需要雪中送炭。理想是风和日丽余有闲情,三两知己,举杯浅谈。谈什么?当然是风花雪月歌舞升平其乐融融。

愿与《金缕曲》一字之差的《金缕衣》所说的那样: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所幸老天似乎眷顾,没打算降我什么大任。

真的,宁愿没出息,也不想饱经考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缕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