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2016·动机与人格 | 2016.4.21

第五章 需要的层次

无论是对食物的追求还是对真理的向往,都属于人类的基本需求,没有贵贱之分。各个层级的基本需求之间的区别是,越往高的基本需求,越微弱,也越难于察觉。当突破了机体生理的需求,来到归属和自尊需求层面的时候,往往需要比较成熟的心智才能了解自己行为背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比如,我为什么需要一辆车,原来是为了自尊的需求。

低级别的基本需求的长期无法满足,造成的伤害往往是生理上的,是容易被观察到的,高级别的基本需求长期无法满足,则除了生理的伤害,还会对心理造成伤害,比如长期的焦虑,抑郁。

高级别的基本需求如果得到满足,就会有一种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和内心生活的丰富感。刚刚在班车上读了一篇文章,写自己半年坚持读书和写笔记的收获,她也提到了内心的平静和生命的富足感,这样的例子是马斯洛理论的一个实证。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把死亡,孤独,自由和存在感列为四大存在性挑战,一个丰盛的生命是对抗存在性挑战的主要途径。

这样的一种理论的美好在于,当个体能透彻了解自我的需求,然后付之于行动,那么个体所作的事情,就好像是饿了要吃饭一样的自然和愉悦,那就不存在痛苦的工作和无聊的审核。工作就是愉悦,我们热爱“工作”,工作和打怪自拍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个体透彻了解自我需求的途径就是自我观察和自我探索,比如冥想,正念,思考。尤其是对高级基本需要的了解。人类渴望爱,尊重,渴望自我实现的需求,相比我们对食物的追求,要脆弱得多,要小心呵护才能让他们在阳光下盛开出来。了解了这些,就知道,太多的控制、禁忌、纪律、打压,其实是不利于培养自我实现的人的。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

人类的行为中,有一类属于表达性行为,又称作非动机行为,比如,说话的强调,走路的姿势,正常情况下,这些都是不自觉的行为,没有明确的动机。还有一种表达性行为,就是那些天生的艺术家,比如画家,当他画画的时候,他没有动机,他画画就已经是这件事情的目的。舞者,跳舞不是为了卖钱,只是内心的一种需要。我看书大概也是这样一种行为,没有特定的目标,读书就是目的了。

在基本需要中,自我实现的动机就是成长性的动机,而不是匮乏性的动机,是来自内心的声音,而不是从外部推动的行为。

匮乏性动机对应的行为常常可以用外部的赞赏和激励来推动,但是,当把外部的赞赏和激励拿走的时候,相应的行为也会逐渐消失。而成长性动机的行为是自发的,动机来自人的内心,源源不断。

了解这些,就能够想通,对于我们自己,对于孩子,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卷有益2016·动机与人格 | 201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