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催生内容,以技艺、文博为主体的节目发展道阻且长

在文化类综艺日益兴起之时,节目制作方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古诗词等类型的节目,开始将视野拓宽,从文博、技艺传承等角度切入。比如,央视推出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着力推广国之重宝,湖南卫视推出的公益文化纪录片《百心百匠》,着力探寻民间遗珍。

正因为这样,节目所承载的意义与其他类型节目不同,肩负的使命感更强。同时,节目受众的覆盖面并不如其他节目那么广,因此节目制作方进行了创新,在传统纪录片的基础之上,融入了明星、真人秀等元素。在节目播出之后,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

情怀催生内容,以技艺、文博为主体的节目发展道阻且长_第1张图片

情怀,是节目初衷和精神内核的支撑

文化综艺给很多人的印象都是刻板、枯燥、无味的,但《国家宝藏》和《百心百匠》这两档节目都在传统纪录片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创新,贴合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捕捉名人嘉宾和传统匠人、国宝器具之间碰撞的火花。

《国家宝藏》这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是一场关于9家博物馆、27件镇馆之宝的恢弘“特展”,通过电视化语言的呈现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不仅是一件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还是能够让观众了解国宝的前世今生,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而《百心百匠》则是每一期节目中都有一位明星,代表普通观众的视角,观察、参与和体验,从学习的角度进入工匠们的世界,感受传统工艺的浩瀚与神奇。而这两档节目共同的初心源自于制作方和匠人们对于传统技艺、文物国宝的共有的情怀。

情怀催生内容,以技艺、文博为主体的节目发展道阻且长_第2张图片

《新周刊》创始人孙冕是《百心百匠》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早年间帮助彝族村寨村民们恢复中断了70年的漆器修复传统工艺的经历,让一颗保护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为了这部纪录片,孙冕连房子都抵押了,希望宫毯编织、蔡侯纸、夏布织造等传统工艺展现到世人面前,得以重视和传承。

《国家宝藏》这档节目也算是实现了该节目制片人、总导演于蕾的个人梦想。于蕾很喜欢逛博物馆,在国外的时候尤其会感慨:博物馆怎么就离外国人的生活如此之近?但对比现实生活中,博物馆里的物件就是一个个尘封的老古董,背后的历史故事跟现在的生活没有什么关联。在于蕾看来,这样的认知是源于传播力度不够。而文博,也是综艺节目领域里一直尘封的、没被关注过的资源。为此,于蕾希望通过挖掘文博领域这片蓝海,让观众走进文博、了解文博背后的历史故事。

如果说节目制作方的情怀是节目的初心,那么,节目中匠人的情怀,则是节目内核的支撑。耐心、缓慢、坚持、少量是工匠精神的核心。《百心百匠》中宫毯匠人周小寒一生致力于宫毯的搜集、修复等工作。为了让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宫毯得以传承,他耗费大量力气在修复宫毯身上,从修复材料的选取到一个个八字扣的修复组接,往往会耗费大量时间。而对此,周小寒毫无怨言,他说:“当这么破烂的东西我们又给他一块块修复了它原来的面貌,看到这一块块修好的东西,会使人觉得有成就感。”

情怀催生内容,以技艺、文博为主体的节目发展道阻且长_第3张图片

在《国家宝藏》第三期节目中,刘涛所守护的国宝妇好鸮尊是考古研究员郑振香在41年前主持下从水中打捞出来的。已经88岁高龄的郑振香来到了节目现场,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当年的经历,爆料了不少不为人知的秘史。郑振香说:“当时挖到4米的时候别人都劝我放弃,最后坚持挖了快8米深的时候才挖到。”在节目中,郑振香老师的徒弟也讲述当年郑振香老师在考古现场长期工作,将一把小铲子最终磨成了一把小勺子。

情怀催生内容,以技艺、文博为主体的节目发展道阻且长_第4张图片

对于文博、民间传统技艺,节目制作方怀有敬虔心,匠人们心中有信念感,所谓的情怀催化内容,正是如此。然而,从节目大数据来看,此类节目似乎还是“叫好不叫座”,播出之后并没有激起多大水花。那么,问题来了,情怀催化内容,以技艺、文博为主体的节目该怎么走?

收视率的高低,并非是评价节目品质的唯一标准

《百心百匠》第一季在卫视播出的版本已经收官,最后一期节目CSM52城收视率为0.449%,市场份额1.55%,排行第一,但其间也有一段时间收视低至0.2%左右;《国家宝藏》尽管在网上呼声和讨论度很高,但播出的四期节目中最高的收视率也不过是0.588%,市场份额为1.941%,这样的数据在去年第四季度的综艺大军中可以用“惨淡”二字来形容。

《国家宝藏》《百心百匠》之所以没有像《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一炮而红,是与其节目主体和针对人群有关。美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吸引观众的兴趣和关注度,而在工艺生产取代传统的手工业的今天,这些古老的技艺并非“刚需”,大众对此的关联度并不高,且大部分都与人们实际的生活脱轨,自然没有那么强烈的代入感和关注度。

情怀催生内容,以技艺、文博为主体的节目发展道阻且长_第5张图片

每一份匠心,每一份坚守,都是对传统手工艺和国宝文物的守护与传承。在时间的长河里,国宝是静止的,在岁月中沉淀着历史的厚重和责任,传统的技艺则是流淌的,是一代代匠人在指尖生生不息的民族瑰宝。《国家宝藏》和《百心百匠》,无论是纯粹的纪录片还是将纪录片与综艺相融合的形式,其主要目的还是希望用时尚鲜活的综艺形态,吸引大众将目光投向这些传统技艺和国宝文物身上,让其间承载的故事和历史价值重现在世人面前。

情怀催生内容,以技艺、文博为主体的节目发展道阻且长_第6张图片

所以,对于这样的节目而言,收视率、广告收入、口碑并不是最终评判成功与否的标准。这类节目并不会像其他当红综艺,有巨大的IP价值和变现能力,但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讲,这类节目不仅仅是给当代人来观看和学习的,也将是给后世了解、研究的宝贵的影像资料,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参考价值。

《百心百匠》出品人孙冕曾说:“在中国被誉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今天,我们却很少去回头看看,很多工匠艺人已经是最后一代的传承者,传统文化正在消亡的今天,我们这代人守土有责。”正是“守土有则”的这一份情怀催生出了这些以传统技艺、文博为主体的节目,如何将这类节目从小众引领走向大众,是值得节目制作方长期思考、实践的一大命题,《国家宝藏》和《百心百匠》只是一个简单的开始和尝试,未来的探索和发展道阻且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怀催生内容,以技艺、文博为主体的节目发展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