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雨后初霁的景德小镇,穿城而过的昌江亮如明镜。这曾是景德镇最重要的一条水路,陶瓷材料和陶瓷的运输,都在这条江上摩肩接踵。
时代发展,江河的运输功能淡化,更多是提供生活饮用水和观光作用,来辉映这座城市的气质。
不管怎样,这座南方小城都是宁静的,即使她有技术革新的声音、有圈子之间的争鸣、有川流不息的车流,有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也有岁月流长里的悲欢离合,但她本质上是内向的,是与迅猛城市化有疏离的。
景德镇的面积很小,只有5270平方公里(含乐平市和浮梁县),但却从唐朝开始(依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就生产瓷器,并曾为世界制瓷中心。当把历史与地理面积对接,就很容易发出一声惊叹,它真是一朵奇葩,小小的地方,却出产了那么多叹为观止的瓷器。
这次给大家带来两个故事:一是即将面临改造的景陶瓷厂的景象写生;二是小城的生活日常。陶瓷依然是景德镇的支柱产业,跟这座城市的大部分人产生连接。
▼
再进瓷作坊
景陶瓷厂原名景德镇市建筑瓷厂,1958年成立到现在,从辉煌鼎盛到退出市场,从部属国家大型二类企业到市属三类企业,它经历了五十多个春夏秋冬。这漫长的半个世纪,就好似流星在历史星空划过的一瞬间。厂区原来一座座高耸的制粉喷雾干燥塔和一条条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作业线不见了,景陶昔日的光辉不在,辉煌亦不再。
景德镇人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景瓷为豪,但如今的景德镇,小作坊产品也让景德镇很是出名。制瓷业最繁盛的时候,瓷都有4000多个小作坊,产品良莠不齐。这些作坊出产的一些大瓶子大盘子,前些年在一些国家的“展销会”经历也让景德镇很尴尬。
然而如今的小作坊也举步维艰,照片中的景陶作坊业主必须应对残酷的市场竞争,而现在他们马上又被下令搬迁——当地政府准备打造一个类似于北京798,以陶瓷文化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特征的艺术园区,作为旅游项目对外推介。成为世界工业历史向后工业历史转变的历史激流中,改变景德镇部分现存的环境。
你看到的每一件精美的瓷器,其中都包含着陶瓷工人及艺术家的心血,任何一个不小心或者不到位的操作都会导致前功尽弃,成为拿之无用、弃之可惜的废品,为了全面记录景陶瓷厂小作坊的点点滴滴,我们将近跟踪拍摄了二、三年之久。
2015年8月16日,是师傅们最后一次在这里工作,他们平时一般早上4、5点钟起来干活,做好一道工序后,稍事休息,接着操作下一道工序,把作坊当家,吃在里面,洗好澡搞好个人卫生,下午2、3点回家休息。天天如此,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
画面中工人们裸露出身体的着装方式,我不相信这是时尚风格,而是一种环境的产物,这个环境不光是指劳动环境,也可以说是生存环境。他们生产的瓷器是相对低端的产品,而且就仅负责某一个流程,加工好后将半成品卖给别的人,别人再接着完成后面的流程。据他们自己说,做好一件成品才赚几块钱,我相信他们说的是实在话。但他们在快乐地活着,他们有自己快乐的方式,无拘无束,累并快乐着。
拍这组片子,很直接,没有任何修饰,工人们与我很和谐,没有任何拘束,我们绝不干扰他们的工作。环境真的很差,差到你不想呆下去,灰尘就像雾霾,让人无法呼吸。由于与他们沟通不错,才同意让我拍他们洗澡那个场景,再此感谢他们。
▼横图横看哦
●废弃厂房
●为了生活
●泥沙俱下
●独自作业
2015年8月16日,是师傅们最后一次在这里工作,他们平时一般早上4、5点钟起来干活,做好一道工序后,稍事休息,接着操作下一道工序,把作坊当家,吃在里面,洗好澡搞好个人卫生,下午2、3点回家休息。天天如此,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
画面中工人们裸露出身体的着装方式,我不相信这是时尚风格,而是一种环境的产物,这个环境不光是指劳动环境,也可以说是生存环境。他们生产的瓷器是相对低端的产品,而且就仅负责某一个流程,加工好后将半成品卖给别的人,别人再接着完成后面的流程。据他们自己说,做好一件成品才赚几块钱,我相信他们说的是实在话。但他们在快乐地活着,他们有自己快乐的方式,无拘无束,累并快乐着。
拍这组片子,很直接,没有任何修饰,工人们与我很和谐,没有任何拘束,我们绝不干扰他们的工作。环境真的很差,差到你不想呆下去,灰尘就像雾霾,让人无法呼吸。由于与他们沟通不错,才同意让我拍他们洗澡那个场景,再此感谢他们。
●作坊浴场
▼
小城生活日常
编者按:
如果你不曾到过作坊,便不算看见景德镇,走马观花不算,太容易产生误解。景德镇的每一个生动都藏匿在作坊当中,细碎、宁静、固执,像一个个细小的音符,穿插于瓷坯、釉料、窑炉之间,洋溢于脸庞与手指之间。
不去制瓷一线,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