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算法推荐及无边界教育

        紫光阁等官媒点名批评艺人PG  ONE后,其粉丝误以为紫光阁是饭店,所以想用“地沟油”上热搜来搞垮它,但由于搜索量不足最终未能登上热搜榜。这次乌龙,让“热搜生意”再次浮出水面。微博的热搜榜上,不仅活跃着无数的关注度和话题量,更是千千万万“水军”和营销公司的战场。所以,就有明星花钱买热搜,制造话题点。我们希望看到的热搜榜是真实的,但服务商却希望通过热搜锁定更多的用户关注,掌握舆论的风向标,也意味着各种变现的空间。

        可怕的还有智能信息平台,比如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为代表的新闻客户端,凭借强大的算法,能够精准分析并解读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快速完成用户与信息的精确匹配,从而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新闻产品,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带来的问题是:平台层面的媚俗化,一味迎合取悦,追求“眼球新闻”;个人层面的自我封闭,因为在算法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轻易过滤掉自己不熟悉、不认同的信息,只看我们想看的,只听我们想听的,最终在不断重复和自我证成中强化了固有偏见和喜好;社会层面的群体、代际间相互屏蔽、互喷、站队,相互封闭、隔膜、撕裂,侵蚀理性、开放、包容的公共空间。

        美籍德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中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使人变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感情生活的单纯技术性的动物和功利性动物,这种物质性压迫下的人,是一种变形与异化的人。美国文化学家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从传媒视角延伸了“单向度的人”的命题:强势媒介能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重新定义现实世界,甚至塑造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人们生存在媒介所制造的巨大隐喻世界中而不自知。

        再八卦一下美国大选。在特朗普与希拉里的激烈选战中,除福克斯外,CNN、MSNBC、《纽约时报》等大选民调谬以千里,而特朗普竞选班子却密切跟踪网络社交媒体,多次发布利好选情,被大媒体当作虚假新闻。真实的情况是,起初,小网站分别编造两名候选人的丑闻,定向投放给希拉里和特朗普的粉丝群,渐渐发现,希拉里的支持者教育背景偏高,对丑闻不买账,特朗普丑闻的点击率不高。特朗普的粉丝主要分布在闭塞的中部,受教育程度偏低,热转希拉里丑闻,而不在乎真假。小网站不再花精力污名特朗普,而专心制造希拉里的坏消息。其实,网站运营者多是自由派,但丑闻是生意,点击率意味着广告收入,他们宁愿违背立场逆向炒作。网络时代,商家注重广告投放精准,电视、广播、报刊属无差别平面推广,满足不了商家对细分市场的需求,所以转向了社交媒体。

        细心观察我们浸淫其中的微信、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网上支付等现象,这些带给生活的变化之深刻,是革命性的,我们的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生活习惯已被工具改变,技术革命催生了新的政治、社会、文化形态。精英们依然在严肃地讨论洛克、马克斯.韦伯等,百姓们却在群里交流饮食、娱乐、教育、医疗、住房,原子化、去中心化的大众,在网络的世界里载沉载浮,不亦乐乎!?

        在网络时代,教育没有了边界,我们应该如何做教育?(18.01.10《教育》《社会热点》《人文社科》)

你可能感兴趣的:(热搜、算法推荐及无边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