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决定行动,谈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 培养

三年前,我为儿子学数学伤透脑筋,那时候他对数学既没有兴趣,也不愿花功夫学。每次抓他过来做数学题,都极度考验我的体力和耐心,最后不但儿子数学没学好,还搞得那段时间亲子关系极度恶劣。

后来无意中撞见斯坦福数学系教授Jo Boaler在网上面向家长和数学老师开设的“如何教数学”这门课,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下报了名。想不到一门教数学的课程,前一大半居然和数学没有半点关系,谈的全是心理学。我也是从那时第一次接触Growth Mindset成长型思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自发成为成长型思维代言人。

过去三年里,受益于成长型思维的培养,儿子学数学的态度从原来的消极抵触到现在的积极主动,遇到难题从原来立马缴械投降到现在能够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思考。我不再需要操心他的数学,亲子关系也得到极大改善。

儿子身上喜人变化,令我对成长型思维越发着迷。于是在学校,我牵头成立了研讨成长型思维的PLC(professional learning circle),在同事,学生和家长中积极推广成长型思维。

【1】 固定型思维 vs 成长型思维


思维决定行动,谈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 培养_第1张图片
定型思维 对比 成长思维 图片来源:SharonSelby.com

斯坦福心理学教授卡罗‧杜维克(Carol S. Dweck),将人们理解世界和看待自身能力的认知框架称为思维体系(mindset)。思维决定行动,行动改变命运。杜维克将思维体系分为两大类型:

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聪明才智能力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遇到挫折失败,归咎于自己不具有这方面天赋,所以会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免尝试新的挑战。

以前儿子做不出数学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耐烦的指责他“这么简单的题,怎么都做不出来?”,“你怎么可以这么笨呢?”儿子则以挑衅来回应:“我就是因为笨才做不出来的,怎么样!”于是我的火腾的一下子就上来了。

以上就是典型固定型思维的母子冲突。我本意是想辅导儿子学数学,结果适得其反,儿子那段时间对数学极度厌恶,迫使我不得不暂时放弃辅导儿子数学的想法。

下面再看看成长型思维是怎样表现的。

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天赋只是起点,人的才智通过锻炼可以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的更好,把每一次挫折失败,都看做是提高自己的机会,不断改善,从而不断进步。

了解了成长型思维后,每当儿子遇到题目不会做很沮丧的时候,我就会用很夸张的语气说“题如果都会做,说明什么新东西也没学到。现在终于遇到一道不会做的题,是学新知识的好机会哟!”还会摸摸他的头说“想不出答案头疼的原因,是因为无知正在从脑子里被挤走,新的数学细胞正在大脑里形成呀”,然后还会手舞足蹈的为他鼓劲“今天不会做,没啥。只要你肯在这道题上花点时间和心思,明天说不一定就会了。儿子,老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儿子憋着笑说“好了,好了。我再想想”。

以上是成长型思维的母子对话。我不再计较儿子能不能把题做对,而是鼓励他遇到难题不要放弃,帮助他从不会做到会做的过程中,学到该学的知识。于是,儿子对自己数学能力越来越有自信,成绩也稳步提高,甚至愿意去尝试滑铁卢大学的数学竞赛题了。

【2】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


思维决定行动,谈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 培养_第2张图片
成长型思维 图片来源SharonSelby.com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智商不是一成不变的,每次新的经历和体验都会导致新的脑细胞节点生成。成长型思维的核心理念是人脑和肌肉一样的,正如只要不断努力,训练得当,你就一定会练出结实的肌肉。同理,人的大脑只要不断的练习,方法得当,智力也会随之提高。

科学研究还证明,大脑在我们意识到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异常活跃,某种程度上说,犯错促进脑生长。培养成长型思维的第一步就是要改变对错误的态度,从害怕犯错到勇于试错。

试错的是最好的学习方式,错误让我们看到自己认知的不足,从而做出调整补充,完善自己。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一直是让老师参照标准答案苛刻的给孩子打分,导致孩子不敢犯错,考试的时候,小心翼翼的揣摩出题者的想法,战战兢兢的答题,唯恐和标准答案不一致而被扣分。

我以前在教学中做习题讲解时,喜欢把标准答案投影出来,让学生参照修改。结果效果甚微。因为标准答案里训练有素的成人编程思路和尚在蹒跚学步阶段的初学者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只有少数领悟力强的学生跟得上,大部分学生还是云里雾里的。

学习了成长型思维后,我改进了教学方法,把学生的答案投影出来,让大家一起分析哪里做的好,哪里尚有不足,如何改进。效果明显好很多,只是少有学生愿意主动的分享她的答案,大部分时候冷场。即使我反复强调:学习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当你的错误被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出来,不要感觉自己被论断,而要看做是绝佳的学习机会,因为你永远不会再犯第二次了。而且其他犯和你同样错误的学生也因此受益。

遗憾的是,无论我怎么苦口婆心的说,应者寥寥。

我很困惑,从开学第一天就开始跟学生讲成长型思维,为什么就是实施不到行动中去呢?

于是我在学生中做了一个匿名调查,让她们说说,我作为老师如何能帮助她们改变对错误的态度,勇于分享,不怕犯错。调查收上来,其中有一份答卷,让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半响都没有回过神来。

这个孩子一语道破天机:“老师,你虽然一直鼓励我们犯错,当每次我们做对题目的时候,你会喜形于色,神采飞扬;可是当我们犯错时,你虽然从来不批评我们,但是你抿着的嘴唇,是掩饰不住的失望“。

我突然明白,成长型思维不能只停留在嘴上,一直以为每天都在讲成长型思维,自己就是成长型了。结果骨子里的自己还是不折不扣的固定型思维,内心深处对错误还是不认可的态度,而这成为我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的最大阻碍

第二天,我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把这段话读了出来,感谢指出我错误的学生。因为如果她不指出来,我自己永远都不会意识到,微表情总是出卖自己内心真实想法。

从那以后,我非常注意的自己对孩子犯错时的表情和身体语言,不能说自己完全改变了,但是至少是从固定型思维到成长型思维,迈进了一大步。

培养成长型思维第二步,直面挫折和失败,不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坚持做最好的自己,向着长期目标持之以恒的努力。

课堂里经常会有这样一幕,学生题目做不出来,举手叫老师过来帮忙。于是老师开始一步步的耐心的讲解,而学生一个劲的点头,表示听明白了。然而这却是最悲哀的一幕,因为师生正联手把认知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理解和独立应用给抹杀了。 所以老师正确做法不是直接教孩子怎么做,而是让孩子讲述自己的答题思路,帮他分析是在哪一步出了问题,问问他已经尝试了哪些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试试。

孩子都有畏难情绪,尤其是在自己不擅长的学科。所以常常听到孩子自暴自弃说,我就是理科不行,怎么学也学不好。

人在顺境中或是自己擅长的领域里,会有心理优势;而这种优势能激发自信,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而当人身处逆境或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就完全不一样了,原本就不自信,遭遇困难和挫折更强化了“自己不行“这样的主观认识。

拿我学自行车的经历来说吧,很早就开始学,可惜笨手笨脚,一直学不会,每次不是把邻居家的墙撞坏了,就是自己腿摔破了。搞得信心皆无,后来干脆就不学了。上了初中,几乎人人都会骑车,我就更不好意思学了。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是再也学不会自行车了,直到初二的时候,学校在市体育场开运动会,比赛结束后同学们留下来一起玩。小伙伴们坚持要教我骑自行车。因为体育场的跑道场地开阔,没有撞到人或物体的顾虑,所以我犹豫一下就答应了。我在前面骑,同学一直扶着后座,跟在后面跑。因为有人扶着,心理没有那么怯,从一开始颤颤巍巍,到后来放开胆子骑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同学放手了,我一个骑出去好久都没有摔。于是从那一天起,我终于学会骑自行车了。

后来也遇到过不会骑自行车的成年人,我特别能理解她们。因为老是学不会一项貌似人人都能学会的技能,自己最后都会产生心理障碍。 这时候,定型思维就会跳出来,告诉自己”算了吧,你就是没这方面的天赋,别折腾了“。 而换作是成长型思维,就会这样说“我只是现在还没有学会而已。假以时日,我终究可以学会的。坚持下去,就会有进步。如果放弃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回想当年学自行车的经历,我的固定型思维之所以能被克服,主要有三方面因素。第一,在场的同学都很熟,我不介意在她们面前露短。第二,体育场跑道提供了一个相对很安全的学习场所。 第三,小伙伴们的鼓励,“别怕,有我在后面扶着你呢“给了我重新尝试的信心。

人天性中少有愈挫愈勇的,所以作为成长型思维重要组成部分,坚毅性(历经失败,仍能坚持不懈的努力)的培养很难给出操作手册。作为家长或老师来说,首先要赢得孩子的信任,然后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去不断尝试,最后一直给予无条件的鼓励和支持“别怕,有我在后面扶着你呢“。如果有能做到以上三点,无疑是有益于培养孩子坚毅品质。

知易行难,下面我结合儿子的经历谈谈成长型思维的培养。

3】儿子的经历,从固定思维到成长型思维的艰难蜕变

虽然思维方式和性格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思维方式的培养主要还是受后天环境影响。我自己没有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成功经验,却有把孩子固化在定型思维的惨痛教训。

儿子三岁前在上海长大的。 因为很小就会背唐诗,也喜欢表现自己,是小区的人见人夸的小明星。三岁那年夏天我和他坐火车去湖北看爷爷奶奶,他在火车上拿着报纸,煞有介事的喊着”读报了!读报了!”然后当着很多旅客的面开始念小区里告示牌上的话“小区是我家,人人爱护她”“小草是有生命的,请勿践踏她”。

当时我只是觉得好玩,知道他是想博关注。因为在小区里,他这样一念,马上就有人过来夸他“这娃这么小,就会认字啦!”“好聪明的小娃啊”。 没有想到这些对儿子聪明的廉价夸奖会促成他固定型思维, 而在接下来的好些年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儿子五岁那年,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考试。因为学区规定生日是9月1号之前的才可以上SK(senior kindergarten),而我们当时刚刚搬家到一家小学附近,注册时被告知月份小,要等到第二年才能上学。如果实在想上,必须通过区里统一测试。我坚持要让儿子去参加测试,在考试前的整整一个月,每天念叨一定要考过,因为考不过意味着家门口的学校上不了,还要劳命伤财的跑到挺远的学前班再混一年。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我的这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心态,再次强化了儿子的固定型思维

考试当天儿子突然不肯去考试,好不容易哄着到了考场,又闹着不进去。考试结果出来了,儿子果然没考上。他学前班的老师很意外,而我气得牙根紧咬。后来儿子上小学后,班主任推荐他考 enrichment program,需要家长签字,他偷偷的把表藏了起来,事后过了很久,我才知道这回事。 当时我隐隐然觉得不对劲,但是由于对于心理学的无知,根本想不到固定型思维下的儿子,想方设法的逃避一切新的挑战,因为一旦失败意味着他就再不是老师眼里的聪明孩子

儿子三年级开始迷上篮球,很快就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奇怪的是,当我不在场的时候,他生龙活虎,发挥自如。可是只要我一站在场边看,他就立马僵硬起来,打的不成样子。

等儿子四年级的时候,我才第一次接触成长型思维,意识到他的古怪行为都缘于固定性思维。慢慢开始调整对他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但是伤害已经造成。暑假儿子想往竞技类篮球发展。于是我带着他辗转到各个俱乐部参加选拔赛,一次次的遇到同样的问题,热身的时候状态还不错,一上场就僵硬在那里。 最后水平不如他的孩子都有选上了,他还就是落选了。失败一次次的重演,孩子无助的失声痛哭,心理上的障碍就是克服不了。

转眼到了九月底,各个俱乐部都满员了,眼看儿子打竞技篮球的梦就要落空。 偶尔得知我同事的老公执教的俱乐部因为种种原因那年组队特别晚,于是有了最后一次机会。选拔当天,去的孩子特别多,只有四个名额。我事先带儿子和主教练打过招呼,所以他心里没有以往紧张。另外儿子看到他的几个同学也在场,那几个孩子因为去年就在队上,他们的名额是保证的,所以特别希望儿子能够加入他们。这样的环境里,儿子有了些许安全感。 我也一个劲的跟他说,即使选不上,没关系;大不了,明年再来。 就这样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儿子固定型思维的包袱居然不知不觉的卸掉了,那一刻他只想把球打好。

那一次也是儿子从固定型思维到成长型思维转变的开端。从那之后,我和他一起学习成长型思维,鼓励他试错,把失败和挫折当作生活的常态来对待。同时也感谢篮球运动,儿子在赛场上胜败输赢经历多了,知道输赢结果不可控,唯有竭尽全力的去拼,慢慢的,他的成长型思维也锻炼出来了。

通过儿子的经历,我越发认同,体育是人格教育。如果不是对篮球热爱和竞技比赛磨练,他思维模式转变会困难和迟缓很多。

4】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先改变自己


成长型思维的概念,通俗易懂,也逐渐被众多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可是同很多道理一样,知道是一回事,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又是另外一回事。

教育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者将一群孩子随机分为两组,然后随意挑了其中一组,对老师说,这个组里的孩子都是天赋超群的孩子。一年以后,比较两组孩子的学业成绩,发现被贴上天才标签的那组孩子的成绩,比另一组普遍要好很多。

这个例子说明当老师对学生怀有高的心理预期,在师生互动中会有意无意的表现出来,从而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个例子同时也说明这个实验里的老师都是固定思维型,他们认为聪明才智是天生的,所以才会对被贴上天才标签的孩子有更高的心理预期。

的确,受限于成长经历,我们大部分成年人都是固定型思维。如果我们自己不先做改变的话,谈何去培养和要求孩子呢?

最后我想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十年前,我在约克郡的一所高中实习。我的指导老师因为家里有急事,不能指导我,而当时上最难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单元,他怕我搞不定,就跟我说“如果有问题,班上有个叫丹的孩子,全国计算机竞赛进了前五,他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

于是,我对这个叫丹的孩子特别留意,结果发现他上课老是偷着玩游戏,搞得我特别不安,觉得肯定是因为自己讲的太糟糕,再加上那时候自己英语还不过关,越发心虚。所以每晚备课的时候,特别花心思。课上,经常会点名让丹回答问题,当其他孩子程序有问题,也有意识的让他帮助调试。渐渐的,丹上课不再玩游戏了,积极认真的做完课内外每项作业,还主动的从最后一排挪到第一排听课。

单元考试的时候,他不出意外的考了100分。而当我往学生管理系统里录成绩的时候,我大吃一惊,这个丹之前成绩才累计66分!而班上还有另一个叫丹的俄罗斯孩子成绩是98分,原来我把两个丹给搞混了!而我这个无心的错误,居然促成了丹考出不可思议的好成绩。

十年前的我,没有丰富教学经验,也没有渊博的专业知识,甚至连英文都还说的不利索,有的只是对一个孩子能力的深信不疑。于是我能够全盘接纳他的缺点,试图从自身找原因来改变,时时鼓励他,主动为他创造机会。

想像你的孩子就是丹,以定型思维来看他,可能会觉得他一无是处,诸多问题。现在成长型思维告诉我们,只要付出不懈努力,这个孩子有无穷潜力,你能做到对此深信不疑吗?然后,改变自己,无条件的接纳他,鼓励他,主动为他创造增强自信的机会,突然某一天,你也许就会发现,他终于成为了你所期待的样子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决定行动,谈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