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曲调先有情

                ——公开课的故事

      我是一名“华”粉,一直以来对华应龙的“化错教学”很感兴趣。今天又有幸拜读了华应龙老师发表在《小学数学教师》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述了华应龙老师讲公开课的故事。

    讲公开课需要好的开场白,新颖、奇趣、独具匠心的开场白能很快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能引起学生和听课教师的关注。华老师回忆了自己最初讲公开课的开场白,是那么的生涩、直白,很难一下子吸引学生引起听课教师的专注。后来设计了几款:1.用好自己的名字。如,去无锡讲课,主持人介绍完来‘自北京的老师’,华老师接过话筒说:“大家知道我的家在那里吗?无锡!我是阿炳的弟弟”。把全场弄得一惊一乍的。“阿炳的本名‘华彦鈞’,我叫‘华应龙’”。出奇制胜,近乎让人感觉妙不可言。2.想的对就好。如,“同学们,我站在这里,你最好奇的是什么?”学生七嘴八舌。“非常好的问题,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选择一个问题回答一下,好嘛?我从哪里来?去过北京的同学举手!”去过北京的自豪的举起手。没去过北京的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举手的同学。接着说:“没去过北京的也知道有一个天门!”原先低下头的学生挺直了腰板。“去过北京知道,知道天门向西1千米是哪儿吗?”没有一个举手的。大家期待的目光,我说:“中南海。中南海再往西1千米,知道是哪儿吗?”学生头摇得像个拨浪鼓。“那是我办公的地方,第二实验小学。”有大胆的学生说:“那中南海就是第一实验小学。”全场大笑。“同学们们能把陌生的转化成熟悉的。学数学常常如此。”

回想前段时间去实验小学听来自延安实验小学董博涛老师的一节课《鸡兔同笼》,开场白也是妙不可言。“同学们,你能说一说老师的特点?”生:“帅”、“年轻”“眉浓”、“胖”…。师:“同学们能抓住本质特点概括,这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一会儿在上课时希望同学们用上这个方法。”“猜一猜,老师的年龄?”生:“30岁。”师:“低了。”生:“40岁。”师:“高了。”生:“38岁。”师:“还高”。…“通过猜想和不断调整,一步步逼近事物的真相,这是学习数学的另一个好方法。”同时板书:调整。

        再回想自己前段时间去杭锦后旗讲课的开场白。“同学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生:“吕宇光。”“怎么知道的?”生:“课件上写的。”“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毫无新意!

        “开场白”不会是“白开场”(淡而无味),更不会是“场白开”(不如没有)?真的是值得研究。

      其实,课前与课中、乃至课后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育人是时空。生活即教学,教学即生活。公开课前“开场白”的问题要尽可能从学生、听课教师的角度提出,场面要追求对话与生成、真实与自然,亮点最好是幽默,这样就能为后续教学打开场面,创设求知的心里场。

      好的开场后,课上学生和教师能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感觉,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成曲调先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