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第5年,以长线旅行的方式去度过国庆了。自驾、包车、自由行、当地参团,五年尝试并体验了不同的旅行方式,走过了西北、南疆、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我想,我还会继续行走下去,去探寻丰富多彩的世界,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抽离,让自己得到重整
如今,间隔年(Gap Year)、间隔月的理念越来越多。它起初来源西方国家,一个大学生在毕业后进入社会之前,会用一年的时间去背包旅行,在世界各地游历,做些义工之类的,为今后工作做好准备。
由于,工作假期的关系,没有条件去尝试,但是这种间隔的概念、抽离的概念很受启发。我们忙碌地工作、学习,不停地追求精进,有的时候也需要适当地停步,从原来的生活环境中抽离出来,用时间去行走,转换“阅读”的空间,用时间去体会,切换“输入”的频道。好比,电脑系统重启一番,就可以运行的更好、更顺畅。走出去,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回来。
感知,接纳更多的可能
同样的旅行的,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源于,不同的价值观,就会带来不同的感知角度,捕捉的点不一样,收获自然也不同。
再追根溯源下去,对于旅行,你认为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你就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A.放松,休闲,娱乐
B.吃吃吃,买买买
C.拍美照,发朋友圈
D.感知人文和历史
E.以上皆有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项,哪怕同一个选项也会有不同的角度。
对目前的我而言,更是希望通过旅行去感知一些更宽阔的东西,比如:结实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朋友,开拓自己眼界;看一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生活,感知世界之大;领略一些异域美景,拍一些大片,留下旅行故事值得纪念。
就像那首歌一样:飞过大地,越过海洋,原来所有情节,仔细回想都是一种心声。感动过的故事,看过的书,经过的地方,遇见的朋友,想念的远方,流过的泪光——都藏着心里的盼望
所以,能够接纳更多,就会收获更多。不偏执、不固执,拥有自己清晰的价值观,柔软地去感知那些“自以为的不同”,就一定有自己的收获。
改变,一切都在路上
在这里,简单分享几点收获和感悟吧。
1.旅行就是,以开放的态度结识,日常生活之外的有趣之人,至于风景,那只是附赠品。
2.一期一会,人生及其每个瞬间都不能重复,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3.独立思考,独自精进很重要,但我们更要学会联机思维,充分关键不同的人与科技,找到我们自我迭代的那个杠杆。
4.逻辑思维,结构化思维很干货,但为了更好地与外界相融,有时候故事思维有利于更好地让人接受。
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自己去悟。它们逐层递进,也是自我修炼的一种路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