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的管理变革

在机器大工业时代,企业最重要的部门是车间,蓝领工人占据了员工的绝大多数,工厂职能部门较少,少量的管理人员足够完成任务,知识工作者尚不能形成一个独立的群体,职能部门制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

职能部门制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之一是人的“有限理性”,人能掌握的技能、信息总是有限的,需要分专业按职能分配部门,企业需要一大批专门人士在各自的岗位做到足够专业。在当时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者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然后做出既定条件下的“最优决策”。

这样的“最优决策”显然极难达到公司层面的整体优化,顶多是符合部门利益的最优决策。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很容易形成大企业病:内部沟通困难、部门利益化、战略口号化、官僚主义、繁琐的内部流程等等。企业发展遇见了瓶颈。

IT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ERP公司为企业实施信息系统,使得企业管理信息化变为可能。信息系统实施后,出报告的时间变快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然而实施了ERP系统的企业,赢利能提高多少呢?1%还是3%?恐怕很少有人能给出明确的数值,更何况为了维护信息系统需要增加不少数据录入的人手。

企业耗费巨资实施的ERP系统无法带来可观的赢利,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ERP系统是计算机工程师根据企业的管理架构设置的信息系统,而企业的管理架构大多为职能部门制,职能部门制却产生于尚没有IT的时代。也即是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适应内部管理信息化的变化。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为了让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相适应,我们需要寻找一套新的管理框架,让ERP系统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让企业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做出最优决策,让企业决策的方向直接面向企业整体的效益,从而克服职能部门制的种种弊端。

用价值流的理念来设计企业的组织框架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探索,需要社会各界进一步的研讨,该理念也需要在企业里先行先试,也许您的企业会因此而获得先发的发展优势。�


信息化时代的管理变革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化时代的管理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