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愿录:凤凰传奇

九华山的凤凰松,是一处山谷的名字,这里散落着约三十个比丘尼修行所,名胜录上称“尼姑庵群”,但名气不及此处的千年老松,状如凤凰,称“凤凰松”,说是南北朝时期所植,且有国画名家李可染用其画来背书。人们旅游到此,少不得与此树合影的,但那些尼姑庵似乎成了陪衬,可看可不看。

实际上,我觉得尼姑庵群才是凤凰松的真正主角。传说当年,唐开元年间,金乔觉曾于此结庐修行,因此处有山涧、有水井、有少量土地适宜耕种,且又深藏于九华山深处,不受外界滋扰,是修行人眼中的福地。这片小小的飞地,后来成了金乔觉收留比丘尼修行的“应许之地”。

就出家修行的“平权”来说,固然有赖于唐代风气,但金乔觉起了一个重要的示范作用。唐代女子出家或出嫁都很正常,虽然门阀观念极为强势,却因为出家给了一些女性别样的选择,颇受侧目,也颇受争议。正如前篇《枯槁行》中小时候的小兰也许会对妈妈提出这个问题一样:“妈妈,我为什么一定要出嫁?”——无他,仅仅是因为她没有选择啊!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选择出家而不是毫无选择地出嫁,承受的压力应该比今天要大得多啦。步行浏览这三十处尼姑庵,即使已是经过改建相对舒适的房屋和院落,也仍然能想见千年以前修行的女性所过的清苦生活。吃的是水井或山涧的水,比篦子还密的林子里开辟的小块土地最多能种种辣椒萝卜,不能供给日常用度。她们穿什么?用什么做饭?睡什么样的铺位?有没有人教她们识字?病了能不能看医生?柴火是自己上山砍?冬天下雪的时候用什么取暖?小庵香火极少(相对于山那边的“正经丛林”来说),她们需要家人接济么?……等等,等等问题,随着我的脚步问了一路。

还有更多八卦问题:那些投奔金地藏的女子,各自都有什么样的过去?她们如何跋山涉水来到这里,是否也曾被家人阻拦?有没有一些熬不过去的女子回了家乡?当时有没有人管理这个聚落的出家众?奖惩制度如何?……其实问这些问题并不是为了考据,我是对这个聚落的“人”更感兴趣。

这些问题,千年老松凤凰松是见证者,但是它保持缄默。也许地藏的法门也很适合女子修行,因为“安忍不动如大地”嘛。但是我想,她们肯定也有过生命力张扬的青春,那山涧也许收录过她们的倩影与笑声。只是当历史化作云烟,这样鲜活的生命已不留痕迹。

不过,也有例外:山上有一舍利塔,是一位绍华禅师的,山下有一大厦庵,便是禅师当年的道场,并且她善治痔疮的药方仍被刻在石板上,惠及众生。网曰:绍华禅师1915生,祖籍哈尔滨,少年随母学中医,1962年出家,1985年来九华山,1989年圆寂于此。成为修行者,成为医者,大概是这样的优秀女性自主选择的一条道路吧,真是“少有人走的路”呢。

忽地,又觉得“凤凰松”落脚在此也很对,做一个默默的见证者,守护这片“应许之地”,这很好,真的。

行愿录:凤凰传奇_第1张图片
接引庵的滴水观音

相关链接:

行愿录:行脚僧与白犬善谛

行愿录:枯槁行

行愿录:青莲居士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愿录:凤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