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似诉平生不得志

        柳永年少成名,少时家境优渥。他自小发愤读书,希望能在朝庭为官,继承家业。从十八岁入京赶考到五十岁终于在朝为官,他的一生都在功名之间徘徊,他将所有对功名的渴望全部化成了诗词留于后世。他有才情,却不得志。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咸平六年,渴望功名的柳永,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奈何孙何门禁甚严,柳永一介布衣,不得相见。于是,柳永便作了这首词,教歌妓歌于孙何席前。孙何折服其文才,于是请其入座。

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望海潮·东南形胜》号称有引金兵南下之风采,这时的柳永正是少年意气风发之时,对自己的未来有很高的期望和信心。所以他能写出“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和“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样潇洒风流的词句。

但这时的他,也被自己的自傲自负所累,词中上下两阕中所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和“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全是美景酒乐,所以他流连江南繁华之地,未能如期赶考。

人生的宏愿被人间的声色所累,浪漫享乐的心志与他家传的儒家入仕思想有了很大的冲突。这是柳永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也是他一生不得志的一个开端。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大中祥符二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然而,真宗有诏,“属辞浮糜”都受到了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柳永便作了这首词,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

他将这次失败怪到了皇帝的身上,认为自己的才能足以名列三甲,落榜并非自身原因,所以有了“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的词句。

他是十分看重自身的才学的,是不允许自己承认自己失败的。所以他又写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句子,他认为怀济世之才,有卿相之德的人自古有之,他也是这其中之一。

在他落榜之后选择用“烟花巷陌,丹青屏障,偎红倚翠,浅斟低唱”来散解苦闷,因为在他心里,这才是他如鱼得水,怡然自得的环境。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此时的他已经几乎放弃了入仕的打算,南下秦淮岸边以填词为生。词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描绘了在寒冷的秋日,他离开京城,孑然一身去往江南的画面。当人孤身漂泊的时候,有些事才能看的高远。

这时的柳永作词风格还是极尽婉转的,对于生活多年的京城,曾有无尽企盼的官场,有太多的不舍。经历了四次落榜,柳永此时已经放弃了通过科举入仕的打算,放弃了他自少年时期就承载的家族的传统“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词中无尽流连,充满了对亲人故友的情感。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少年游·长安古道》是在他漂泊几年之后,怀着十分期待的心思回到京城之作。

作品中这样写道:“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京城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京城还是那样繁华,官场还是那样的起起落落,但他再也找不到当年一起流连酒肆的朋友们了,所以他自己生出来的那些期待,那些希望故地重游的兴致也就散了个一干二净。

他说“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无奈落寞远行,去往西安继续游历。此时年近半百的柳永,对于人生已经没有什么期待,原本一直以来所盼望的伯乐也没有到来,觉得自己一生一无所成,对整个人生充满悲哀。他在这样的年纪,对自己走过的一生做了个总结,他说:“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这首词的风格就如他的人生一样,经历了悲欢离合之后,有了沧桑的感觉,境界也渐渐高远了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柳永--似诉平生不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