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儒家】

        汉本1604      1601410        彭高露

        先秦文学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璀璨的诗文作品上,也体现在那些散见于作品中的文学观念和思想上。

        在春秋战国时期,王权衰落,诸侯争霸,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各国开放政权以便招揽有德之才,打破了原来的贵族政治体制,使得原本几乎没有资格参与政治的庶民可以发表自己的政见并参与政治决策。诸子峰起,其中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各家学派在提出了自己社会政治主张和人生理想的同时,也提出了各自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诸子百家的很多思想都给我们有很深远的影响。比如墨家尚质,在生活层面主张简朴。在现代我们也何尝不是这样子提倡的呢?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从个人思想品德的角度上,有利于个人优秀品德的形成。道家推崇人的自然性情,在这个思想的影响下,肯定了人的性情,有利于人的情操的陶冶。

        儒家学派的奠基者是孔子。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以“仁”作为人的道德生活、内在修养的准则,以“礼”作为社会秩序和社会行为的规范,构成了一整套的社会社会思想体系。“仁”的具体含义是“爱人”,即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在当代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的地方,但也带来了一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一些人冷漠、自私、三观不正,比如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恶意的人身攻击或造谣,进行语言暴力。一些人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顾及他人的健康,比如一些注水猪肉、染色馒头、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粉等等的事件的发生。一些人随地乱扔垃圾、对树木乱刻乱画等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这些社会问题,就算科学技术再高超也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尤其是仁爱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引导人们的正确三观的建立,改善社会的不良风气,陶冶良好的社会风气。倡导儒家伦理、仁学思想,可使儒家修己爱人、强调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着想、讲求懂得自我反省、以礼待人、讲信用的观念得到普遍传扬,这对解决社会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儒家的“仁治”、“礼治”、“德治”、“孝道”、“大一统”、“民贵君轻”等思想,以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孔子的“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思想打破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时只有贵族子弟才可以接受教育的制度,使得平民也能接受教育,让教育大众化和平等化。这种教育理念,一直到现在还有体现,比如一些学校针对创新型和实践型的人才进行招收培养,这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培养了一批实用性人才。

        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和方法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我们也值得去学习,去思考。比如:出自于《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告诉我们,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很显然,儒家教育思想的这些格言警句对我们的影响是成功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爱国、友善、诚信、公正、和谐等理念,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价值理念与当今时代特征和我国实际相结合发展而来的,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创新性发展。因此,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时候应当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和“批判传承、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东西,要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先秦文学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