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本书,100篇文章,收获满满的2017再见啦

2017年的最后一天,多多少少要回顾一下。看了些书,动了点儿笔,走过几个地方,得到重要的洞见,想想,收获颇丰的一年。

书籍是最要感谢的老师,翻回2016年书单,今年的阅读风格拓宽不少,它们是2017带给我的珍贵礼物。

纯文学类的书明显读得少了,或在旅途中读,或为了让脑子偶尔闲散而读,畅销书一略而过,几本已经有些年头的作品在脑中留下痕迹。《金阁寺》的文字里,是三岛由纪夫那精致迷幻的颓废调调,摧毁心中的永恒之美亦是对人和对世界的无情拷问;西西的《我城》,不愧为“20世纪百大华文小说”之一,在絮絮叨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喃喃自语中,充满了孩童视角、天真想象、和藏在云淡风轻下的成人思考,自成一格的叙述风格是作者给自己涂上的保护色;历史小说,看完《大秦帝国》的头两部,在英雄群起的年代,看君臣同心壮志雄心,看各路人杰意气风发实践信念,身心受益;科幻小说《沙丘》三部曲的前两部,我自己很喜欢,它和我在2016年读的科幻小说极为不同,其中浓郁的哲学感、政治论、宗教观更多是在反观我们自身,而不仅仅聚焦在科幻世界的种种奇思妙想。


2017.1.16  老挝 四千岛


社科类书籍中,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是年度书单里的亮眼角色,很多人认为后者比前者逊色不少,但我不这么认为。《未来简史》把《人类简史》最后探讨人类未来的部分做了详实延展,脑洞不小,在人工智能开始备受关注的2017年,作者设想的种种图景对当下的我们是很有意义的。武志红的《巨婴国》得到很高关注,这本书后来还被许多平台下架了,我倒觉得这本书噱头过大,干货不多,书中描述了一些现象,但得出的结论却有些片面化。与吸睛的《巨婴国》相比,波伏娃《第二性》的第二卷是带着深刻思考的社会学著作,它延续了第一卷严谨和层层深入的学术思维,从社会角度、女性被养育和教育的过程,抽丝剥茧阐释女人如何被社会塑造而成。在2017年年尾,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给了我预期之外的欢喜,本以为是老学究似的风格,竟然格外生动,书中对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剖析带着深刻洞见,读起来又让人倍感亲近,见字如面。


2017.1.31 泰国 清迈


今年最重要的读书收获有二,其一是哲学类。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四本真是精彩至极,从中我发现哲学的美妙,拜服于作者们超乎常人的思考方式,觉得能在书中遇见这些头脑,万分荣幸。尼采就像狄奥尼索斯的分身,“上帝已死,做个超人”,华丽魔幻的寓言之下,是酒神狂荡不羁的生命呐喊,好一部另类圣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我们来说是古董般的名字,但把他们的论述拿来认真看一看,那些太透彻的观点对于今天社会也是一针见血,虽然有些冰冷,但让人得以更加超然和理性面对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最精彩当属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今年读的烧脑巅峰之作,至今还有最后一部分没有读完,我从尼采和瓦格纳追到这本太过于特别的书,字字珠玑,逻辑严密,不可偷懒放过一字一句,2018年,仍然是要读它和再读它的。

而在年轻一代哲学家中,萨特和加缪是有人气的,但我觉得他们更擅于用文学方式传播想法,而不长于纯粹论述哲学观点。加缪的《局外人》,萨特的《恶心》,都很好表达了他们“存在主义”观点,而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和尼采相比,却显得过于稚嫩了些。但他们共同倾慕的纪德,却是极好的,像是是柔和版尼采,《人间食粮》适合放在枕边随手翻开,优美文字是对生命活力的呼喊。


2017.5.12   贵州 加榜梯田


最重要的读书收获之二,是遇见荣格。今年下半年开始,常会感叹生命中种种看似无序、后觉巧合、实则貌似有特别意义的“指引”出现,荣格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金花的秘密》、《心理学与文学》、《潜意识与心灵成长》、《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荣格的作品为我打开一扇大门,展示了一个充满吸引力的世界。这个世界包罗万象奇妙无比,我喜欢它,因为它不只停留在纯粹的心理学和临床医学范畴,而是从心理学出发、涵盖了对东西方文化脉络的研究、对神话原型的探寻、以及对梦境的讨论。荣格开放的思想和包容的心态是很吸引人的,让我觉得心理学并不枯燥。在书中,他多次强调了东方文化的深邃和魅力之处,让我觉得一个外国人都从我们的古代哲学中吸取了这么多营养,我们应该更珍视自己的文化才对。

荣格在书中讨论到神话原型在民族文化、集体潜意识和个人心理上的作用,很巧的是,在读荣格之前我就读了几本跟神话相关的书,后来又买了几本。《《山海经》语境重建与神话解读》、《多莱尔的希腊神话书》、《活着的女神》、《诸神纪》、《中国文化里的魂魄密码》,它们告诉我,神话和我们并不遥远,神话不仅仅是年代遥远的故事,它们更体现了古人对待世界和生命的态度,当中包含了古人的心理特点,这种特点,由于心理结构的遗传同样存在于我们自己的身体里。既然我们的生理结构和古人没什么不同,那心理结构又会有多大差别呢?外部世界飞速变化,可我们自己并没有基因突变,成为新人类。

读书,行走,都是在路上。种种小想法结下果子,记录成2017年的100篇文章,回看有欣喜,未来有期待。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

2018,你好。

2017,再见。


70本书,100篇文章,收获满满的2017再见啦_第1张图片
2017.10.14  广东 茂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70本书,100篇文章,收获满满的2017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