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一部电影

本来想搜电影《一一》,搜到了《一封女人的来信》,看的是满心佩服的歌手,演员,导演兼布艺手工爱好者徐静蕾的作品,由茨威格的同名小说改编。

对改编的作品,尤其是咱国家改编外国的作品,总感觉超越不了,甚至传达出原汁原味都难,毕竟一个作者一个头脑,还有文化差异,所以,没抱多大期望,但,也因此惊喜更大。

作为小影迷,对好电影的标准没多高,能不让我快进,能不让我出戏,能让我笑出声,哭出泪,发几句感慨,背景音乐很享受,就是好电影。

徐导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就是这样的好电影。

电影介绍很吸引眼球:13岁女孩爱上隔壁作家。什么样的女孩?又是什么样的作家?什么样的结局?又跟信有什么关系?

内战时期,北平的一个四合院里,两处景象,一处是时髦家具,夜夜笙歌,一处是孤儿寡母,捉襟见肘。女孩儿自从见了院子里作家的书,便对他充满敬仰和幻想,见了真人更觉年轻潇洒,不小心撞个满怀时的对视便是爱上了。真的有这样的事儿吗?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这样的话:想让女人相信爱情吗?给她一本文学书。女孩儿的母亲改嫁了,要离开北平,离开以后,女孩儿买了作家所有的书,在作品里和作家相伴。后又考入北平女子师范,为了回北平。

信中的开头说,你不认识我,而你是我的全部。我还真以为是陌生人的求助信呢。这个不认识不是没见过,而是,认不出。6年之后女孩儿从山东回来没认出,他的老管家认出得出。战乱挺着大肚子颠沛流离又回到北平再见时没认出,孩子长大了,没认出,再次同床共枕,没认出。他的老管家,认得出。是真的记性不好吗?是没用心看过她,没认真对待过她。他不对任何一段感情认真。

女孩儿一开始就知道他风流。还是每天想着他。信中说,什么也比不上小孩子的暗恋。她暗恋他的才华,也忍受他的风流。且大胆跟他在一起,怀了孕默默离开,成全他的轻松自在,只为他想起她是只是纯净的思念,没有一丝忧虑。

一开始,女孩为了接近他的世界,练字,读书,考学,是上进的。而他为摆脱她,借口离开。再次在同一个城市时,她已攀附在一个又一个能为她娘俩儿提供优越生活的人那里,以儿子之名,堕落。

为什么要让自己围着别人转呢?是爱?是傻?而且是个从来想不起你的人,把你的爱当成不自爱表现的人。我认为是傻。爱一个人就要接受他的全部,前提是做好自己,没有自己,他又爱谁呢?

在那个年代,女孩的表现需要十足的勇气。小时候她就倔,妈妈要跪下来求她穿带补丁的衣服。电影中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拒绝:我不去,要去你去。把孩子生下,不结婚……

最后,儿子死了,自己也在病痛中孤独死去。遗书,不为同情,只为求得感念。

做一个独立的女人,管他想不想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封信,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