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自我”③》-如何精度阅读一本书

读的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读书方法和步骤。

《实现“自我”③》-如何精度阅读一本书_第1张图片
目的决定你的方法

读书的意义:学习者必须充分地调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在一个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一个丰富的情境中,去探索甚至撞机那些新接触到的知识,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交互之后,把这些知识纳入到原来的知识体系中。个人知识管理的五个问题,学习知识、保存知识、共享知识,实用知识和创造知识。

《实现“自我”③》-如何精度阅读一本书_第2张图片
四步精度一本书

一、提问

提问和问答的过程中,促使我们队已有知识、新学习知识的梳理和反思。

《实现“自我”③》-如何精度阅读一本书_第3张图片
为什么要反思

一个人求知的历程,就像是一个登山者靠近一座被雾霭笼罩的高山,一开始他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所有的东西都无法看清,慢慢地走近时,这座山的各个部分才渐渐地清晰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就像向导,牵引着登山者的去路。而这个导引,又有赖于他已经看到的,那个并不完整的轮廓。这里就引出了一个关键的命题,提问并非空中楼阁式的,而是基于现在你已掌握的知识,而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你现有的知识又被拓宽了。这又进一步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对已有知识、新学习知识的梳理和反思特别重要,就像一个美食家,他绝不会狼吞虎咽,不会只求把眼前的这份食物一股脑吃下去,而是会选择细细地品味,并且和他原来的经验相对照。

我们可以提问哪些内容呢?
我已经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还有哪些位置的东西我可以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还有那些未知的东西值得我长期的探索

ps:(都成年人了,要学会给自己出题,而后考核自己)
简单探索: 如何速度、如何主题阅读,如何精读
长期探索:心智模式,思维模型,认知心理学

一、拆解

你只注意到了“阅读”能力,并没有去训练“理解”能力。

《实现“自我”③》-如何精度阅读一本书_第4张图片
适应-解码

我提出一个「会说话的小黄鸭」模型来阐述。一只玩具小黄鸭,会说儿歌、讲故事,这只「小鸭子」在不同人的眼中,却有不同的解读:
·对于孩子来说,他关心的是「小黄鸭说了什么」,然后他听到的是儿歌、故事;
·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关心的是「小黄鸭是什么」,首先他们会把它定义为一个玩具(而不是一只「鸭子」),然后他们可能会对这只鸭子的娱乐性、教育性、安全性、性价比等做出评判。
· 对于玩具工程师来说,他们关心的是「小黄鸭是怎么做出来的」,他们会思考和设计小黄鸭有哪些功能模块,会考虑它的电路结构以及声光效果。

《实现“自我”③》-如何精度阅读一本书_第5张图片
识别概况
《实现“自我”③》-如何精度阅读一本书_第6张图片
认知解码

ps:(解码的方法)
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实现“自我”③》-如何精度阅读一本书_第7张图片
概况主题的万能句
《实现“自我”③》-如何精度阅读一本书_第8张图片
RIA阅读法

三、练习

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及其关联。

《实现“自我”③》-如何精度阅读一本书_第9张图片
不怕忘,就怕不用

因为人的长时记忆存储并非像硬盘一样可以直接拷贝粘贴,不是说我们记住了多少知识,当我们提取时,还是会原封不动地把它们提取出来。
认知心理学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记忆提取的操作其实起到了「记忆修正器」(memorymodifier)的作用,一个曾经被调用过的知识,和从未被调用过的知识相比,在今后更有可能被再次调用。

“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
拿体育运动来说,研究人员考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时发现,在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的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自己并不习惯的动作。普通的爱好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的高尔夫选手则需要不断练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

ps:
普通的爱好者享受的是带来乐趣的过程
但顶尖高手的训练过程却毫无乐趣可言,
他们会针对一个个点进行大量有挑战性的训练

《实现“自我”③》-如何精度阅读一本书_第10张图片
输出是最好的整合

因为一篇文章要被人读懂、要把人说服,需要缜密的思维,清晰的表达和翔实的依据,这些都要求我们对知识的编码和组织都达到一个相对高的水准才行。两句很经典的话,一句是「书写是更好的思考」,另一句是「教是最好的学」。

《实现“自我”③》-如何精度阅读一本书_第11张图片
设计自己的技能罗盘

思维导图和读书笔记是你的菜谱,文章是做给别人吃的菜。

四、整合

知识与知识的串联、跨界交叉形成知识体系。
学习一个人,你只是在模仿;学习一群人,你才可以创新。

将你的知识体系,重组跨界,运用结构化思考去印证,找到其中的规律,针对同一个专题下的不同议题,做出对应的互补!
之前有一文“榨干《结构思考力》后的几点精粹”可参阅。

《实现“自我”③》-如何精度阅读一本书_第12张图片
你的知识地图是前行的根基

阅读本身,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才有价值。
行动,持续的行动,才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质变。

ps:部分图片来源@彭小六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现“自我”③》-如何精度阅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