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就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

一、每个人都有对自我空间的渴求

最近的一则新闻让我触动很大。

故事源于节目《暖暖的新家》,设计师为深圳一家四胞胎改造新家。四胞胎男孩和父母、姐姐所住的房子狭小杂乱,经过设计师的改造,房子焕然一新,父母房和四胞胎房都有自己的房间,而原来属于姐姐的房间则被安排到了厨房隔开的一块空间。这样的改造处理引发了网友的口水战。

有的网友认为爸爸重男轻女,

有的网友认为

有的网友认为

事件中的爸爸以及设计师都分别对此做出了回应,他们都声称并不是侵占女儿的空间,

其实,无论是房子的狭小还是设计师的灵活处理,还是网友的口水战,都没有触及到这起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四胞胎男孩的姐姐,她怎么看待这样的房间改造?她的内心深处怎么想?

也许姐姐甘愿为四胞胎弟弟牺牲自己奉献一个房间,但这不等于姐姐就没有需要了,更不等于她不需要父母的爱和个人空间了。

不管是环境所迫,还是确实如网友所言的父母重男轻女,事件中的姐姐的心灵空间被忽略却是事实。

事件中,我们没有看到父母给予姐姐应有的尊重,他们认为牺牲姐姐的个人房间来满足四胞胎弟弟的房间没有太大关系,

是网友们过度解读,小题大做了。

也许他们的父母有诸多无奈,但愿长大后的姐姐不会成为现实版的樊胜美。

跟着网友的评论看到很多网友谈起自己的父母,有一个网友说,无论是在外上大学,还是出嫁以后,家里永远为她保留着她的房间。她住向阳的大次卧,弟弟住小次卧,姐姐不在家的时候,弟弟可以住姐姐的房间,姐姐回家了,房间永远是姐姐的。

二、房间里藏着安全感

网友的话让我回到自身看待房间的意义。

我是个很没用出息的孩子,从小到大,我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小时候的梦想就是离开家,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有阳光的房子。为什么要一定离开家才能创造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呢?小时候和姐姐住在一起,如今三十多岁了,家里依然没有一间属于我的房间。弟弟结婚,为他准备了新房,尽管他很少在家住,但那个房间永远是他的。其实弟弟没有结婚的时候,家里也总有一间属于他的房子。而我,无论什么时候回家,到家的当天晚上都要手忙脚乱一阵收拾出一张能睡人的床,无论在家多长时间,在家的那段时间只要能凑合着睡就行了。

而我是多么想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啊。

小时候,确实为条件所迫,在那物质贫乏的时代,吃饱饭已属不易,不敢奢望有自己的房间。而今条件渐好,家里有了空置的小房间,却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衣柜永远都是杂乱的,常常蒙着一层灰,我每次回去都要工程浩大地整理一番,整理次数多了,失望就越多了。因为内心很清楚,整理过多少次,那个房间也不属于我。多年来,有一句话常常闪现在我的心头:“万家灯火,有没有一盏灯为我点亮?”。这句话一直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直到今天仍然难以释怀。

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做沙盘心理治疗的方法。这种方法给出沙子、人和物的微型模型,让人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建造心中的任何事物。每次玩这个游戏,心中的沙盘模型都是一栋房子。哪怕是给我一张纸,一支笔来画一幅画,我意识中闪现的也是一栋房子。

一个人,生来就会对周遭所处环境熟悉,慢慢长大点会有意识地和他人划分界限,需要个人空间,个人空间的安全能够强化心理上的安全感。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体验。在家的时候,葛优躺,二郎腿,怎么舒服怎么来,一旦到公众场合或到别人家做客,我们要收敛,正襟危坐,因为我们知道这不是自己的空间,所以严阵以待。在自己空间里,身体会放松下来,心理上也得到极大的安全感,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工作以后,我终于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虽然是蜗居,每次回来我心理却无比无比踏实、无比温暖,这越发让我明白,安全感建立在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的基础上,家不是概念化的符号,家是靠一点一滴的温情建立起来的,没有一蹴而就的家。

bb����b�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全感就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